【从凯撒利亚到马耳他岛--经海难】
(27:1-44)
(27:1-44)
读经:
彼前 27:1-44
引言:
当保罗对亚基帕王作了美好的见证后,本卷作者路加相当详尽地记录保罗从凯撒利亚去罗马的航程。本章是记载前半段的航程,有非常惊险的航海故事,经历九死一生,最后船撞在地中海海岛的沙滩上,众人才得救。
一、从凯撒利亚到西顿到亚细亚的每拉(27:1-5)
1.非斯都将保罗交给百夫长犹流,解赴罗马(1)
徒 27:1非斯都既然定规了,叫我们坐船往意大利去,便将保罗和别的囚犯交给御营里的一个百夫长,名叫犹流。
“定规了”表示要用船把保罗送去罗马的决定。“叫我们坐船往意大利去”,“我们”包括作者路加。表示路加陪着保罗同行(27:1,2,4,6,37,28:1,7,10,15,16,22,其中27:4和28:16是按着原文的)。在此之前,最后一次出现“我们”是从保罗被捕(21:18)以及到达罗马,保罗所遭遇的事和受审的过程都记载甚详,足见本卷作者路加自始至终都陪伴在保罗的左右。
“便将保罗和别的囚犯交给御营里的一个百夫长”,“御营”(原文字义)御用部队;意为亚古士督军团。
“犹流”(原文字义)柔软头发的,百夫长犹流是这次押送保罗和其他囚犯的总负责,他对保罗有好感(27:3、42、43)。新约中出现的“百夫长”,似乎都对基督徒相当友好,甚至相信主(参徒10:1-33,23:17,27:3、43;太8:5-13;路23:47)。
2.从凯撒利亚坐船到西顿,犹流宽待保罗(2-3)
徒 27:2有一只亚大米田的船要沿着亚西亚一带地方的海边走,我们就上了那船开行,有马其顿的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我们同去。
“亚大米田”(Adramyttium),新约时代前后是亚西亚省的一个重要而繁荣的港口。位于亚朔(参徒20:13)之东约 50 公里,别迦摩以北约 48 公里。今天,土耳其埃德雷米特(Edremid在港口东面)的一个内陆城镇还保留了亚大米田这个旧名。
“有一只亚大米田的船”,是指往来叙利亚和亚西亚海岸的一只商船。“要沿着亚西亚一带地方的海边走”,指这艘船在亚西亚省各埠将挨次停靠。
(保罗第四次宣教旅程图)
“我们就上了那船开行”,保罗路加等一行在凯撒利亚遇到这只顺道的船,就上船了。
“有马其顿的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我们同去”,“亚里达古”曾在以弗所与保罗同行,与该犹一同被暴民捉拿,险些送命(徒19:29)。后又与保罗同往耶路撒冷致送捐款(徒20:4)。现在又陪伴保罗赴罗马,一直不离开他(西4:10;门24)。路加和亚里达古(参2节)并非在囚犯之列。当时的常规容许犯人的亲友和奴隶随行,以便沿途服事犯人。路加和亚里达古自愿陪伴被囚的保罗,沿途给他照护,这是弟兄相爱的表现;惟有真正爱弟兄的人,才能为弟兄摆上自己,陪他一同受苦。
徒 27:3第二天,到了西顿,犹流宽待保罗,准他往朋友那里去,受他们的照应。
“第二天,到了西顿”,“西顿”(原文字义)打鱼,打猎;“西顿”是凯撒利亚北部的一个港口,在凯撒利亚以北约110公里,航程约有150公里,一路顺利所以第二天就到了(参12:20)。
“犹流宽待保罗”,“宽待”的原文(philanthrwpws,kindly)只在此出现,是philos(亲爱)+anthrwpws(人)的复合名词,表示百夫长博爱的态度。英文philanthropy(博爱心)是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话。
“准他往朋友那里去,受他们的照应”。“朋友”乃指互相认识、互相有来往关系的人,希腊原文“朋友”作“那些朋友”,显系指基督徒朋友(约叄15)。“照应”(原文字义)照顾,提神,恢复疲劳。保罗获准往朋友那里去,受他们的照应,同时接受他们赠送的旅程资助。
囚犯通常要留在船上受监管;保罗获准在西顿城中与信徒们会面,这是神藉着他的主权,借着百夫长赐给保罗的恩典。
3.从西顿坐船到吕家的每拉(4-8)
徒 27:4从那里又开船,因为风不顺,就贴着塞浦路斯背风岸行去。
“从那里又开船”,就是从西顿向西航行。
“风不顺”,即逆风行船。由以色列开船往意大利是向西行,而地中海夏天及初秋吹的是西风或西北风,不利西行的船只。
“就贴着塞浦路斯背风岸行去”,“塞浦路斯”是地中海东部的一个大岛,“背风岸”即该岛的东北部沿岸,那里有山崖挡住强烈西风。“行去”指沿塞浦路斯岛的东岸向北行,再沿岛的北岸向西行。
基督徒的世途,有如在大海中行船,往往“因风不顺,摇橹甚苦”(可6:48),但我们有主耶稣的记念和代祷(来7:25),所以我们尽管在世上有苦难,但在主里面却有平安(约16:33)。
徒 27:5过了基利家、旁非利亚前面的海,就到了吕家的每拉。
“基利家”和“旁非利亚”是亚西亚省东南面,这两个省南部邻接地中海(参上面地图)。他们行船经过“基利家、旁非利亚前面的海”域。
“就到了吕家的每拉”,“吕家”(原文字义)狼,是亚西亚省正南方的一个小省分,南部也邻接地中海;“每拉”(原文字义)哭泣;是埃及供应罗马的粮船必经之一个主要港口。从埃及经过每拉到罗马是绕道而行,因地中海经常吹西风,船只无法直接向西北直行,故先向北取道每拉,然后转西沿岸航行。
二、从每拉换船到佳澳(27:6-8)
徒 27:6在那里,百夫长遇见一只亚历山大的船,要往意大利去,便叫我们上了那船。
“遇见一只亚历山大的船”,“亚历山大”是埃及最主要的港口;当时埃及是罗马帝国的大粮仓,所以经常有粮船从亚历山大开到罗马。
在“每拉”百夫长犹流正好遇见一只大船。这船是从非洲北岸的亚力山大城来的,是把非洲产的麦子(27:37)运送到罗马的大货船,这大船还可容纳600人左右的乘客(约瑟夫的见证,by lange)。因先前“亚大米田的船”要北上返回亚大米田港口。所以百夫长犹流叫所有的乘客(276人)换这大船。
徒 27:7一连多日,船行得慢,仅仅来到革尼土的对面。因为被风拦阻,就贴着克里特(革哩底)背风岸,从撒摩尼对面行过。
“仅仅”(原文字义)好不容易,困难地;“来到革尼土的对面”,“革尼土”(Cnidus)是位在亚西亚西南尽头的一个城市(参上面地图)。保罗一行的船之后,因逆风,好不容易航行过了亚西亚的最后一个城市,前往克里特岛去。
“因为被风拦阻,就贴着克里特(革哩底)背风岸”,“克里特”(Crete)(中文圣经音译为革哩底)位在希腊南部100公里海上的一个大岛。它是希腊最大的岛屿,也是地中海第五大岛。东西长达260公里,南北最宽处仅约50公里;从公元前67年被罗马帝国征服并纳入其版图。在《提多书》中,保罗提到提多曾被留在克里特负责建立教会并组织教会的事务(多1:5)。克里特人在当时被认为是野蛮和难以管理的,保罗引用了一位克里特先知的批评,称“克里特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贪吃懒做的人”(多1:12)。
“背风岸”即该岛的东岸和南岸,因被西风拦阻只能贴着岛的东岸和南岸行船。这一路的风不顺,也预示保罗这次的航程是不平坦的。
“从撒摩尼对面行过”,“撒摩尼”(Salmone)即克里特(革哩底)岛东北部伸入海中的海岬(参上面地图);船沿着克里特岛的东岸(就是沿着这岛撒摩尼的东海岸)向南行,再沿南岸向西行。
徒 27:8我们沿岸行走,仅仅来到一个地方,名叫佳澳;离那里不远,有拉西亚城。
“我们沿岸行走”,指沿克里特岛的南岸向西行。“仅仅来到一个地方”,“仅仅来到”是形容一路航行困难,因那一带沿岸海中有许多礁石。
“名叫佳澳”,“佳澳”(Fair Havens)(原文字义)优良的港湾,好荫庇所;“佳澳”位于克里特(革哩底)的南岸中部的小海湾,佳澳是个开敞的港湾,其地有数小岛的屏蔽,虽然是甚佳的港湾,但在恶劣的天气里,船只不宜在此停泊过冬(参12节)。“离那里不远,有拉西亚城”,拉西亚(Lasos)距佳澳东部约12公里,旧城现已成废墟。因为那“佳澳”的地名不出名,路加提到邻城来指出保罗的航程。
三、保罗的劝告(27:9-13)
1.保罗预言勉强行船将会遭损(9-10)
徒 27:9走的日子多了,已经过了禁食的节期,行船又危险,保罗就劝众人说:
徒 27:10“众位,我看这次行船,不但货物和船要受伤损,大遭破坏,连我们的性命也难保。”
“走的日子多了”,指从凯撒利亚到佳澳的日子,因逆风,逾期了许多时间。
“已经过了禁食的节期”,“禁食的节期”指赎罪日,指犹太历是七月初十日。约为阳历九月下旬或十月初旬。
利 23:27“七月初十是赎罪日,你们要守为圣会,并要刻苦己心,也要将火祭献给耶和华。
这赎罪日节期已经过了,再过五天,就是住棚节(犹太历7月15-21日)。住棚节前后的季节,就是现在阳历的9-11月之间,
“行船又危险”,当时一般人均认为在地中海航行的安全期是在阳历九月中旬以前。从九月中旬起,地中海的风浪逐渐增大,因此这个时期在地中海的航海是较大危险的。古罗马晚期的军事作家“维吉提乌斯”(Vegetius) 的话,说地中海9月15日后起航行已有危险,而11月11日至3月10日则完全停航。但在良好的情况下,航行可以在2月就恢复。
“保罗就劝众人说”,“劝”字在原文含有警告的意味。地中海冬天的海浪是可怕的。保罗劝告的话,根据他在地中海有多次旅行的经验之外,另有可能是出于他敏锐的灵感,清楚明白神的启示和指引(参23-26节)。保罗遇着船坏三次的经验(林后11:25),再加上保罗受到圣灵的感动,所以劝众位不要开船。“我看”表示仔细的观察之意,保罗有知识,也有见识,更有爱心。
2.百夫长不信从保罗而行船(11-13)
徒 27:11但百夫长信从掌船的和船主,不信从保罗所说的。
徒 27:12且因在这海口过冬不便,船上的人就多半说,不如开船离开这地方,或者能到非尼基过冬。非尼基是克里特(革哩底)的一个海口,一面朝东北,一面朝东南。
“但百夫长信从掌船的和船主”,“信从”(原文字义)信靠,信服;“掌船的”(原文字义)舵手;“船主”(原文字义)船长。百夫长看来是船上掌权的人,该船若不是皇家军船,也是服务国家的船只。“百夫长”是当时在船上的最高级官员,故由他下最后的决断。他在此相信“掌船的和船主”的意见过于保罗的意见。百夫长更信赖船员们航海的专门知识,是难免的。看原文,在“信从”的前面还有“更”(mallon,rather)字,表示百夫长更信从舵手和船长的话。
世人宝贵经验,因为经验乃是经过许多的成功与失败所累积的知识,可以提供给人断事和行事的依据。但我们基督徒不单靠经验,更靠赐经验的主。主的话高过人的经验,主的同在更胜于事情的顺利。
教会中的事务,往往不在于“多数人”怎么说,乃在于主的旨意如何;我们事奉主,不是要讨人的喜欢,乃是要讨主的喜欢(加1:10)。
在教会中决定事情,既不是“民主”,也不是“独裁”,乃是教会众长老(就是长老议会)依照“神旨为先”作出合宜的抉择。
“且因在这海口过冬不便,船上的人就多半说,不如开船离开这地方”(12a),多半是多数。重视多数人的意见称作民主主义。不过多数为主的民主也不一定成功,因为多数人的意见也会错误。唯独神的旨意才是绝对的。因此,世人也要注意神仆人们的意见,因为他们时常与全能的神交通。
“或者能到非尼基过冬”,掌船的考虑佳澳不是个过冬的港口,只是关于把船驶到沿岸另一好过冬的港口,而不是要不要驶往罗马。多数人的意见认为在佳澳过冬是不便的,不如到非尼基(phoenix)过冬,“非尼基”比“佳澳”暖和些。
“非尼基是克里特(革哩底)的一个海口”,但在恶劣的天气下,甚至沿克里特岛到岛上的另一个港口,也极为惊险。“非尼基”的确实地点何在,解经家有两个说法:A.即现在的非尼基(Phoenix),位于克里特(革哩底)岛的西南岸,高大岛(参16节)在它的南方;B.指现在的非尼基附近(东方)另一港口“路特罗”(Porto loutro),高大岛在它的正南方,其海口地形正如本节和合本译文所述。
“一面朝东北,一面朝东南”原文作“一面朝西南,一面朝西北”,所以有其他版本翻译为“它朝向西南及西北风”(RSV),意思是指“一面顺着西南风,一面顺着西北风”(那么应是“路特罗”(Porto loutro)港口)。不过这样解希腊文这字眼,似乎很不自然,我们认为该是个向西的港口。那么应是现在的非尼基(Phoenix),如今已淤塞了,古代则较为便利。它位于佳澳以西约 45 公里,现是一个渔港,高大岛在它的正南方约37公里。
徒 27:13这时微微起了南风,他们以为得意,就起了锚,贴近克里特(革哩底)行去。
“微微起了南风”,因为他们要往西方,南风算是顺风。这次的南风是台风的前奏。“他们以为得意,就起了锚”,百夫长要开船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起了南风,他们以为得了“天时地利人和”,于是船启程了。
“贴近克里特(革哩底)行去”,小心翼翼地贴着岸向西南方行去。
四、从佳澳到马耳他岛(米利大)(27:14-44)
1.勉强行船,遭遇狂风,路过高大岛(14-16)
徒 27:14不多几时,狂风从岛上扑下来;那风名叫友拉革罗。
可是专业的船主和掌舵的没有预算风向会突变,一股“狂风从岛上扑下来”,从岛上的山向东北而下。“狂风”的原文(tuphwnikos,tempestuous)是从希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巨大的怪物“提丰”(Tuphōn),意为恶质的魔鬼,被认为是风暴与混乱的象征。这个词也成了“台风”(typhon)这气象用语的来源。
“那风名叫友拉革罗”,友拉(Euros)是希腊文,意东风;革罗(aqui1o)是拉丁文,意北风。友拉革罗(Euraquilo),是希腊字Euros (东风)和拉丁字 aquilo(北风)两字的揉合;可能是水手给这怪物东北狂风的名号。
这狂风从高峻的克里特(革哩底)山,因气流骤变而扑下来的,当时用大帆靠风力行驶的船若遇此风,往往不是翻船便是搁浅。
徒 27:15船被风抓住,敌不住风,我们就任风刮去。
友拉革罗就是微微的南风(27:13)变成东北风的台风。“抓住”(原文字义)攫拿,捉拿;保罗所乘的船被狂风抓住了。“敌不住”(原文字义)不能与之对抗;现在舵手的技术和船主的经验是无用的。
“我们就任风刮去”,保罗的预言是正确的。船在风暴中困住了,古时的船在大波涛中根本无能为力,水手只有任船随风而去,别无他法。
徒 27:16贴着一个小岛的背风岸奔行,那岛名叫高大,在那里仅仅收住了小船。
“高大”(Clauda)岛,现今称为加夫多斯(Gavdos)岛;位在克里特(革哩底)大岛的南方37公里地方,是一个三角形的小岛。他们能够到达这小岛附近没有翻船也是神的慈爱。
“在那里仅仅收住了小船”,“小船”指大船泊岸时的短程交通工具,出海时则作为备用的救生艇;“小船”(boat)为单数是那船唯一的救生船。平常风浪不大时,用绳索系于船尾,在水面上拖行;在大风中因恐大小船彼此相撞,故须把小船拉上来收在大船上。
“仅仅”原文意即“费了很大的力气,好不容易才…”;“收住”的原文意为“我们收住了”,表示路加等人也在帮忙把救生船收到船上来。
2.任船飘去,狂风大浪催逼,得救的指望都绝了(17-20)
徒 27:17既然把小船拉上来,就用缆索捆绑船底,又恐怕在赛耳底沙滩上搁了浅,就落下篷来,任船飘去。
水手再做保卫工夫,他们使用航海用的工具,例如缆索,或一组滑轮。“就用缆索捆绑船底”,“缆索”缆索是希腊战船的装备之一,是绳子或缆,通常有四至六条,且足够纵线绕船一圈之长度。“捆绑船底”,有几个意思,A.用绳垂直地把船旁的板绑紧;B.用绳垂直地把船身由船头至船尾纵线式绑起来加强它;C.用绳在船舱内横绑起来以加强它;D.用绳纵线式从船头到船尾拉紧,防止船背破折。依现有的知识,很难肯定谁是谁非。唯一可以肯定的,此外,我们知道第一种方法是当今仍证实有用的,而第四种方法则用于古埃及船,以防背受折。
水手用缆绳使船身更为扎实、坚稳,以防船框抵受不住海浪的冲击而松散开来。
“又恐怕在赛耳底沙滩上搁了浅”,“赛耳底”是原文Surtis的音译;(原文字义)流沙(quicksand),浮沙。“赛耳底”是指克里特(革哩底)岛的西南面的对岸,地中海的南岸,靠近北非利比亚(Libya)海岸外的一大片浮洲浅滩。传说是航海的险地,正如今日的“百慕达三角”一样。
当时在北非的海岸有两处的赛耳底沙滩(sandbank)。大的沙滩在现在的“的黎波里(Tripo1i)”附近,小的在现在的“突尼斯(Tunis)”附近。此节带着冠词的表示大的赛耳底沙滩,而且小的还在很远的地方。
“就落下篷来,任船飘去”,“篷”就是帆(27:40)。落下篷可减缓船的前进速率。水手们做了人该做的责任,接下来听天由命了。
徒 27:18我们被风浪逼得甚急,第二天众人就把货物抛在海里。
可是这些措施都无能为力,船“被风浪逼得甚急”,可能有水入了船里,于是开始把货物抛下海去(参拿1:5)。原文并无“货物”二字,但可以想像他们所抛弃的乃是货物,该船的主要货物乃是粮食(参6节讲解)。船员把船上的一些“货物抛在海里”,此举乃在于减轻船的重量,便于操控。完全是按着保罗的预言(27:10)而发生的。
徒 27:19到第三天,他们又亲手把船上的器具抛弃了。
“到了第三日”,说明情况一天不如一天,为继续减轻船的重量,水手们亲手把船上的器具抛下海去。“船上的器具”指帆桅、木板、帆桁等。
徒 27:20太阳和星辰多日不显露,又有狂风大浪催逼,我们得救的指望就都绝了。
“太阳和星辰”是当时航海者藉以计算船所在方位的唯一方法,故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在茫茫大海中无法测知船的方位和航程。“太阳和星辰多日不显露”也是绝望中的一项
“又有狂风大浪催逼”,“狂风”(原文字义)暴风雨;“催逼”的原文为现在分词,意为继续的压迫。狂风和大浪也是绝望中的一项。
“我们得救的指望就都绝了”,风暴到了顶点,水手们根本不知身在何方,离岸多远,近不近石头浅滩,天气恶劣得连日月星辰都不见,以至无以辨认方向。依人看来,似乎绝无求生之路了,船上一片绝望情景。
世人绝了指望,就什么都完了,但我们基督徒绝望之余,还能够转向神。
林后 1:8-9弟兄们,我们不要你们不晓得,我们从前在亚西亚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 神。
林后 4:8-9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
3.保罗凭神安慰旅伴,预言一个也不丧失(21-26)
徒 27:21众人多日没有吃什么,保罗就出来站在他们中间,说:“众位,你们本该听我的话,不离开克里特(革哩底),免得遭这样的伤损破坏。
徒 27:22现在我还劝你们放心,你们的性命,一个也不失丧,惟独失丧这船。
“众人多日没有吃什么”,这里却足以描昼当时船上人们那种绝望的景况。
“保罗就出来站在他们中间”,正当全船人员沮丧绝望之时,保罗挺身而出,保罗第二次劝他们。给予必要的鼓舞。他是全船绝望之人力量的高台。
在遭逢灾难、人心惶惶之时,正是基督徒发挥“盐和光”的作用之时;我们的心情不但不该像世人一样随环境起伏,更应该超越环境之上,才能显出基督徒与世人不同之处。
“众位,你们本该听我的话”,保罗这话并不是苛责或幸灾乐祸,乃是建立他说话的权威,使众人对他下面的话能够信服。
“不离开克里特(革哩底)”表示不离开“佳澳”之意。
“免得遭这样的伤损破坏”,若他们留在佳澳,就不会有这时的危难和损失了。保罗提说他们没有听从他的劝告;他预言伤亡损失已应验了,
“现在我还劝你们放心,你们的性命,一个也不失丧,惟独失丧这船”,“劝”和“放心”两词为医学用语,因本卷路加是个医生。
虽然事实上这时为止只有船受损(到最后也是只损失船),而船上的人并未受损,正如他所预言的。他用先前预言的实证,在这时鼓励众人,他相信船虽会破坏。
现在我也学保罗劝大家,我们在基督里的人,不要怕世上的一切风暴,不要怕地震疫情,不要怕金融风暴,也不要怕政治风波。因我们在基督里有平安,绝不会丧掉生命;只是这只“世界”的船只会丧失,基督来的时候,“世界”的一切繁华,比如房屋、公路、机场等一切人手所造的都会灭没了,也将永远没有了。
徒 27:23因我所属所事奉的神,他的使者昨夜站在我旁边,说:
徒 27:24“保罗,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凯撒面前,并且与你同船的人,神都赐给你了。”
“因我所属所事奉的神”,保罗说出他信心确据的因由,是他前一晚得的异象,有神的使者向他显现。天使的报讯,是印证神对保罗的启示(23:11),说保罗必然安抵罗马;神的计划要他在该撒面前作见证(23:11)。因此他肯定自己在这场风险中,必安然无恙,而且神也告诉他,船上的人也赐给他了。这话意思是保罗一直为同行的人祷告,如今神应允他了。这与亚伯拉罕为所多玛人祈祷的例子相类似,他求神为了那少数的义人,把全城的人拯救过来(创18:23-33)。
“他的使者昨夜站在我旁边”,“昨夜”原文是“这个夜里”(this night)。天使站在保罗旁边,而不是天使向保罗显现。可以说那天使是一直与保罗同行的。
来 1:14天使岂不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吗?
“保罗,不要害怕”,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害怕是正常的,神借着天使安慰保罗“不要害怕”。
天使说了两项:A.“你必定站在凯撒面前”,不一定是站在罗马皇帝(当时的皇帝是尼禄)面前由他亲自审讯,通常是交由皇帝指定的法庭审讯。B.“并且与你同船的人,神都赐给你了”,这话暗示保罗曾为众人的安全而向神祷告,并得到神的应允。神把船上的人都交给保罗。现在保罗就是属灵的船长。这两项都是强调的文句。前项用“必定”(dei,must)来强调,后顶用“看哪”(idou,behold)来强调。这话在中文里没有译出来,原文记在“并且”后面。
神因保罗的缘故而保守与他同船的人;我们基督徒无论到何处,也应当成为别人蒙福的管道。
徒 27:25所以众位可以放心,我信神他怎样对我说,事情也要怎样成就。
在此保罗说第二次的“放心” (另一次在22节)。保罗用“因为”(gar,for)来指明其理由(这介词,中文没有翻出来)。“因为我信神他怎样对我说,事情也要怎样成就”。神的话乃是我们信心的根源(罗10:14、17),神的信实永远坚立在天(诗89:2)。
林后 1:4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 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徒 27:26只是我们必要撞在一个岛上。”
在毫无把握的茫茫大海,飘来飘去的一只船,当方向或位置都不明时,急需要的是“一个岛”。人要信靠神,船要靠个岛。保罗的话不是凭空的。保罗的预言不单只是求安全的希望,而是很着实地说船“必要撞在一个岛上”。
4.众人的得救,终于上岸到达马耳他岛(27-44)
(1)船飘近旱地(27-29)
徒 27:27到了第十四天夜间,船在亚得里亚海漂来漂去。约到半夜,水手以为渐近旱地,
“到了第十四天夜间”,“第十四天”是从离开佳澳算起两周时间。
“船在亚得里亚海飘来飘去”,“亚得里亚海”是希腊与意大利中间的海,范围比今日的亚得里亚海为大,南至地中海的中线(即由克里特(革哩底)向西延伸至西西里岛)的广大水域都包括在内。“飘来飘去”原文作“飘流”(carry through)。从佳澳到现在的地点,人们计算过这段行程距离(约475海里,885公里),按直线计算每天平均飘流73公里左右,但“漂来漂去”就无法计算了。
“约到半夜,水手以为渐近旱地”,“旱地”(原文字义)某块陆地,某个国土。到了半夜水手们知道船已经靠近旱地。可能水手隐约能够听到海浪冲击暗礁的声音,故以为逐渐接近陆地。
徒 27:28就探深浅,探得有十二丈;稍往前行,又探深浅,探得有九丈。
徒 27:29恐怕撞在石头上,就从船尾抛下四个锚,盼望天亮。
“就探深浅”,即把系有绳子的铅锤放入海中,以探测水深。“探得有十二丈”,“十二丈”原文是“二十噚(fathom)”,噚就是“英寻”,是一个长度单位,主要用于测量水深;0.6丈=1英寻=6英尺(182.88cm),一丈=10英尺=30.48cm。十二丈约36.5米。
“稍往前行,又探深浅,探得有九丈”“九丈”原文是“十五噚”,约27.5米。
“恐怕撞在石头上,就从船尾抛下四个锚”,这船在船尾有四个锚,表示很大的船。从船尾下锚,表明船头一直向着海岸。飘往岛岸的速度相当快,因怕撞石头,就抛下这么多的锚。
“盼望天亮”,“盼望”在原文有“求”、“祷告”之意。只要等到天亮,就趁时机找合适的地点让船冲上岸。这时只有企盼天明。
(2)阻止水手想要逃出船去(30-32)
徒 27:30水手想要逃出船去,把小船放在海里,假作要从船头抛锚的样子。
“水手想要逃出船去”,水手们认为先乘坐小船逃走,免得届时须受众多乘客的连累,这样,他们生存的机会较大。这小船就是他们收上来的救生船(27:16)。
水手们就把那小船放在海里,好从大船上逃走;他们假作要从船头抛锚的样子(在当时的情况下,必须把锚划到离船头稍开的地方放下)。
水手只求自保,而不顾别人的性命;保罗却时刻以众人的性命为念(参10,22,31,34节)。基督徒存活在世,乃是为着别人的益处(腓1:24-25)。
徒 27:31保罗对百夫长和兵丁说:“这些人若不等在船上,你们必不能得救。”
保罗识破水手们的计谋,就向百夫长和兵丁指出,“这些人若不等在船上,你们必不能得救”,船在大海中若无熟练的水手操作运转,就无法接近陆地,只能坐以待毙。
保罗劝别人“放心”(参25节),但他自己并不“粗心大意”,所以他能观察出水手的不良存心(参30节),采取对策以防止悲剧的发生。真正出于信心的放心,并不是漫不经心与无所事事,而是小心谨慎与实事求是。神虽然应许所有船上的人一个也不失丧(参22-24节),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袖手不作任何事;神的应许和保证,仍然需要我们信心的工作来加以配合。
徒 27:32于是兵丁砍断小船的绳子,由它漂去。
保罗成了船上乘客的救星。现在百夫长和兵丁听从保罗的话。结果为防止水手们的逃走,兵丁就“砍断小船的绳子,”即“砍断升降小船的轴轳”,使小船与大船失去连系。那小船就飘去了。但没有了小船,大船除了拢岸就别无他法了(结果拢岸不成功)。也可以说兵丁太鲁莽行事,把小船放走,而不是小心看守小船(32节)。路加显然认为是保罗主动建议这样做,且存心挽救局面;水手们被迫在船上与各人同生共死。
(3)保罗劝大家放心吃饭(33-38)
徒 27:33天渐亮的时候,保罗劝众人都吃饭,说:“你们悬望忍饿不吃什么,已经十四天了。
徒 27:34所以我劝你们吃饭,这是关乎你们救命的事;因为你们各人连一根头发也不至于损坏。”
船已被锚安定在海上(27:29),“天渐亮的时候”天色发白,还没天亮(参27:39)之时。保罗就劝船上的人吃东西。这里说他是对全船的人讲的,提醒他们自从风暴以来(21节),已有十四天没有吃什么了。虽然这里没说他们在禁食,呼求他们的神明搭救,但这也可能存在的(参 拿 1:6);保罗也就告诉他们,他们的祈求已经应允了,不必再禁食了。
保罗的形像,在危急的景况下,会比一个普通人更获得大家的顺命。所以保罗仿佛是船长般,又象他们的父母般,一直劝他们吃饭,因为神把他们交给他。
“所以我劝你们吃饭,这是关乎你们救命的事”,吃饭才能维持正常的气力,来应付所面临的险恶环境,并游泳登岸(参40-44节),所以“吃饭”与“救命”密切相关。
基督徒也需要日用的饮食,是为着维持身体的健康,好事奉主。
约叁 2亲爱的[兄弟]啊,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
“因为你们各人连一根头发也不至于损坏”。保罗再保证他们性命必得以保存,并用箴言的形式说明他们必不受危害(参撒上14:45;路12:7,21:18)。
徒 27:35保罗说了这话,就拿着饼,在众人面前祝谢了神,掰开吃。
徒 27:36于是他们都放下心,也就吃了。
保罗以身作则,加强这一番劝勉的话,“就拿着饼,在众人面前祝谢了神,掰开吃”,这是依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常规,保罗作普通的谢饭祷告,而不是圣餐。这过程似耶稣叫五千人吃饱(路9;16),最后晚餐(路22:19)和以马忤斯门徒吃饭时的情景(路24:30)。保罗的榜样给我们看见:食物乃是神所赏赐的,所以我们应当存着感谢的心领受(提前4:3-4)。
“于是他们都放下心,也就吃了”,领袖是安稳的,百姓也会放心。他们看到神与保罗同在,就听从保罗都放下心,也就吃饭了。
基督是我们的房角石,我们更要放心,听从基督不必动摇。
徒 27:37我们在船上的,共有二百七十六个人。
“人”(原文字义)魂。路加在此把正确的人数记下来的目的何在?A.那船是大船的意思(参27:6)。B.神赐给保罗一船的人是多的。C.这里提及人数,也许是预备下面记述他们怎样登岸的。
徒 27:38他们吃饱了,就把船上的麦子抛在海里,为要叫船轻一点。
“他们吃饱了”,正是放心的表现,大家吃饱了,体力增添了,“就把船上的麦子抛在海里”,前些时候他们已经抛了好些货物下海(18节),这些“麦子”是船上余下的货物,原本留作自己口粮,也是留下一部份作为压舱的重物,因为船在风中漂浮不定。“为要叫船轻一点”,现在才要把麦子抛弃,为的是减轻重量,免得搁浅。船越轻越方便操作,使之靠岸。
(4)船在近岸处搁浅(39-41)
徒 27:39到了天亮,他们不认识那地方,但见一个海湾,有岸可登,就商议能把船拢进去不能。
“到了天亮”,他们就见了陆地,但水手仍不知是什么地方。最重要的发现,就是那里有一个海湾。此后,他们便将此湾命名为“圣保罗湾”(St.Pau1's Bay),位于马耳他岛的北部。“有岸可登”原文作“有一个沙滩”。湾的进口处有一浅滩,现在已下沉,低过古时的深度,可能就是他们的船搁浅的地方。
“商议”的原文意为决定。他们决定把船拢岸。
徒 27:40于是砍断缆索,弃锚在海里;同时也松开舵绳,拉起头篷,顺着风向岸行去。
“于是砍断缆索,弃锚在海里”,“锚”为复数,是那船未的四个锚(29节)。现在把锚绳砍断,是要登岸的最后手段。
“松开舵绳”即把船尾的舵归位,叫舵下水,用来控制行船的方向。好让船能驶往岸边。
“拉起头篷”,“头篷”即位于前桅的小帆或“头篷”指船的主帆,
“顺着风向岸行去”,这是较简单的航程,因为已经靠近了海岸。这样,他们好把船驶进岸湾去。
徒 27:41但遇着两水夹流的地方,就把船搁了浅;船头胶住不动,船尾被浪的猛力冲坏。
“两水夹流的地方”,希腊文是指“两个海的地方”(RSV)即指两块陆地(或海岛)之间的狭窄海峡,因两边的海水在那里相会,常形成旋涡和暗流。“两水”也可能指河水和和海水夹流的意思。
“就把船搁了浅;船头胶住不动,船尾被浪的猛力冲坏”,“胶住” (原文字义)黏附。船头陷在沙滩里,被海底积存的黏土胶住了。船尾被海浪冲坏了。船就这样破了,船的损坏是保罗早就提醒的。
(5)百夫长不准兵丁杀害囚犯,众人终于上了岸(42-44)
徒 27:42兵丁的意思要把囚犯杀了,恐怕有伏水脱逃的。
罗马的法律规定,若有囚犯脱逃,看守的人便要代受逃犯的刑罚。在混乱中,会游泳的囚犯可能会逃上岸。(只是囚犯该是上了手镣或脚铐,无法逃走的)。但兵丁还是胆心那些囚犯跳水逃走,所以想把他们杀掉永绝后患。
徒 27:43但百夫长要救保罗,不准他们任意而行,就吩咐会伏水的,跳下水去先上岸。
徒 27:44其余的人,可以用板子或船上的零碎东西上岸。这样,众人都得了救,上了岸。
“但百夫长要救保罗,不准他们任意而行”,保罗又一次成了同船的人安危的焦点。不管百夫长对其他囚犯的态度怎样,百夫长不肯让保罗的性命受危害,尤其是见保罗在航程中的举动。神所预备的百夫长有博爱的心,百夫长对保罗又特别的友好。
“就吩咐会伏水的,跳下水去先上岸”(43b),会游泳的,就不难抵岸,因为距离并不远。
“其余的人,可以用板子或船上的零碎东西上岸”(44a)。“船上的零碎东西”原文是“一些从船上来的”,可指物件或人,若指“物件”是从破船取得的任何可以帮助人浮在水面上得物品;若指“人”则“依附在船上的某些(人)身上”,意即那些既不会游泳又无任何助泳物品的人,他们就依附在水手的背上而上了岸。
“众人都得了救”,乃指得保性命(参10,22节),而不是指得着灵魂的救恩。这样276人都得了救上了岸,是按照神的话而成了。
麦尔(Meyer)说,“这就是保罗第四次的船坏,提到其他三次(林后 11:25)的哥林多后书是这以前写成的”。
结论:
在那风暴中,属于上帝的人,却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平静。他们都确信上帝在掌管一切。保罗不单是自己在患难中得安慰,也安慰在患难中的人们。
保罗如此;愿每一个跟从耶稣的人,也当如此。
愿神保佑我们。
阿门!
10/3/2024 於所多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