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捕】 (21:17-40)

2024-08-05 08:24:47 温州陈达长老 人次浏览 来源 字号:T|T

?【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捕】

第四阶段:保罗第四次宣教旅程,从耶路撒冷往罗马的旅程。首先在耶路撒冷被捕,安提帕底过一夜,被押解到凯撒利亚被拘了两年,亚细亚省的美拉换船,古尼土因风改道,克里特岛的佳奥(未过冬),经过加岛,海中遭遇暴风雨船难漂流到米利大(马耳他岛),信徒在亚帕比和三馆迎接保罗,到罗马软禁在家中两年(21:17-28:31)。


 
 
【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捕】
(21:17-40)
 
 
读经:
徒 21:17-40
 
引言:
神的国在外邦人之地,借着保罗的宣教而扩张。当保罗一行人到了耶路撒冷,结束了第三次外出宣教旅程。
从此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捕下狱,受尽控诉磨炼,最后送往罗马见该撒。在此,我们看出主耶稣的一生事工与保罗相似的地方。主耶稣是往耶路撒冷的,途中预言将要受苦害,主耶稣在耶路撒冷被捕,在犹太人和罗马人面前受审,受死,然后复活。保罗也是如此,只是保罗在本卷中没有真经历死与复活。但保罗的这最后一程,几次离死只有一步之遥,神却奇妙的保守他。作为基督的仆人保罗是在各方面效法基督的。
 
一、保罗耶路撒冷长老们作宣教报告(21:17-19
 
徒 21:17到了耶路撒冷,弟兄们欢欢喜喜的接待我们。
“到了耶路撒冷”,保罗第三次外出宣教旅程,返回到耶路撒冷就结束了。
“弟兄们欢欢喜喜的接待我们”,“弟兄们”就是耶路撒冷教会的信徒。“接待”(原文字义)欢迎(we1come),接纳(receive)。这里的“接待”偏重于表示“十分欢迎”。弟兄们欢喜的接待保罗的原因,可能是因藉着保罗的传道,许多外邦人信耶稣的事,和外邦人信徒为耶路撒冷教会乐捐的事。
 
徒 21:18第二天,保罗同我们去见雅各,长老们也都在那里。
“保罗同我们去见雅各”,“我们”一词表示路加等人也陪同出席。保罗去见雅各,他是主耶稣的弟弟(12:17,15:13),且是当时耶路撒冷教会的主要领袖,被称为耶路撒冷教会的柱石(加2:9)。
“长老们也都在那里”,这里没有提及使徒们,或者他们此时可能都离开了耶路撒冷,也有可能他们身兼长老之职,所以“长老”一词也包括了使徒(参彼前1:1;5:1)。这次保罗和路加他们应当是和耶路撒冷教会的“长老会”见面(参21:25的讲解)。
 
徒 21:19保罗问了他们安,便将神用他传教,在外邦人中间所行之事,一一的述说了。
保罗的向长老们问安,这个礼节很美。先问安,再陈述。在教会中彼此问安,在家庭中彼此问安,在教会中彼此问安。这是何等的美。
“传教”的原文(diakonia,ministry)意为执事(提前3:8),或传道(6:4),或供给(11:29,12:25)。此词表示保罗宣教的两面,就是传道和服事。
“一一的述说了”,指自从保罗上次访问耶路撒冷(徒18:22)之后所发生的种种事情,但要点可能集中于在以弗所的三年事工。同时,保罗必也趁此机会,把外邦众教会所奉献的救济款项,转交给耶路撒冷教会的长老们去分配(参徒20:4;罗 15:25-28)。
 
二、保罗听从长老会建议,在耶路撒冷行洁净礼(21:20-26
 
徒 21:20他们听见,就归荣耀与神,对保罗说;“兄台,你看犹太人中信主的有多少万,并且都为律法热心。
“他们听见,就归荣耀与神”,保罗传道的成果和他一行所带来的外邦人教会的乐捐,都是神的恩典,因此雅各和长老们就归荣耀与神。人若有什么作工的成果,都应当“归荣耀与神”,切不可归功自己。
“你看犹太人中信主的有多少万”,“多少万”(原文字义)无数,千千万万。说明当时的耶路撒冷信徒很多。
“并且都为律法热心”,这句话表明当时的耶路撒冷教会,深受犹太教的影响(加2:12),热心遵守摩西的律法。教会本来要追求“神的国和神的义”,若只为“律法热心”,就本末倒置了。“热心”原是好事,但若热心的目标错了,反而不好,甚至杀人还以为是事奉神(约16:2)。
健康的教会应当一面传福音加增人数,一面教训信徒正确的真理(参太28:19-20;徒2:41-42)。
 
徒 21:21他们听见人说,你教训一切在外邦的犹太人离弃摩西,对他们说,不要给孩子行割礼,也不要遵行条规。
徒 21:22众人必听见你来了,这可怎么办呢?
“他们听见人说”,长老们将在耶路撒冷信徒所听到的风闻告诉保罗,使保罗知道一些犹太人对他的误会是什么。
“你教训一切在外邦的犹太人离弃摩西”,“离弃摩西”意指不必遵行摩西所传下来的律法。“对他们说,不要给孩子行割礼,也不要遵行条规”,“条规”即犹太律法所规定的事项。
保罗有关摩西律法的教导要点如下:A.人得救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罗3:28);B.外邦信徒相信受洗,没有必要再去受割礼 (加5:2-5);C.割礼之类的律法条规都不过是影儿,惟有基督才是实体(西2:17);D.其实信徒在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乃在律法之下(林前9:21),不是在律法的咒诅之下,而是在爱的律法之下。基督徒不是在“律法的禁止”之下,乃是在“律法的吩咐”之下,活出爱神爱人的生活,这是律法的本意(罗 10:4;加6:2)。
保罗并没有废弃摩西的律法,反而他自己还遵行一些律法的礼仪:A.保罗叫提摩太行割礼(徒16:3),表示他并不是反对行割礼的(罗14:3;林前7:18-19;加5:6)。B.他自己曾经许愿并剪发(徒18:18)。C.他向律法以下的人,他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着律法以下的人(林前9:20)。保罗所教导是要离开律法的字句,明白律法的精义。
但长老们讲这话充分暗示好多犹太人对保罗有误会的事。
 
徒 21:23你就照着我们的话行吧!我们这里有四个人,都有愿在身。
徒 21:24你带他们去,与他们一同行洁净的礼,替他们拿出规费,叫他们得以剃头。这样,众人就可知道,先前所听见你的事都是虚的;并可知道,你自己为人,循规蹈矩,遵行律法。
“你就照着我们的话行吧!”为了消除误会,提别是消除耶路撒冷犹太人信徒的误会。长老们对保罗提出一个建议。
“我们这里有四个人”,无疑地,这四个人都是耶路撒冷教会的犹太人基督徒。
“都有愿在身”,“愿”是指拿细耳人的愿(参21:24,18:18)。平常的许愿期间为30天。按摩西的律法中拿细耳人的愿,在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不喝酒,不剃头,避免沾染不洁;当满了离俗的日子,须还愿献各种祭,最后要剃头,然后将头发放在平安祭的火上烧掉(民6:1-21)。
又按后来拉比加上的规条,有钱的人可以代替穷人出规费来实现其作拿细耳人的誓愿,藉此表示出钱者的敬虔。
“替他们拿出规费”,替别人出规费,乃是热心于律法的明证。保罗要替四个人拿钱,其费用不少,因为一个人要预备3只动物(民6:14),还有其他的供物(民6:15)。当时在保罗身上有一些钱,可能是外邦人基督徒送给他的。
“叫他们得以剃头”,许愿的人从许愿之日起至还愿之日为止,这期间所生的头发须在坛前剃下献上为祭。
“这样,众人就可知道,先前所听见你的事都是虚的;并可知道,你自己为人,循规蹈矩,遵行律法”。长老们认为,若保罗按着他们的意见去作,能消除误会,堵住仇敌的口,来证明自己是循规蹈矩,遵行律法的。
 
徒 21:25至于信主的外邦人,我们已经写信拟定,叫他们谨忌那祭偶像之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与奸淫。”
“至于信主的外邦人,我们已经写信拟定”,这是指几年前的耶路撒冷议会的决议(徒15:22-29)。“我们”一词指众长老,也表明保罗、路加等人目前正在参与耶路撒冷的长老会议。
“叫他们谨忌那祭偶像之物,和血,并勒死的牲畜,与奸淫”,请参阅“徒15:20”的讲解。外邦人信徒跟犹太人信徒会有些不同。
 
徒 21:26于是保罗带着那四个人,第二天与他们一同行了洁净的礼,进了殿,报明洁净的日期满足,只等祭司为他们各人献祭。
“于是保罗带着那四个人”,若不是违背真理,保罗就是谦卑的人。对于长老会的意见,保罗是顺服的,保罗同意了长老会的建议,愿意替“那四个人”拿出规费,行律法的要求。这样做并非保罗妥协。对身为犹太人信徒的保罗,在完全是犹太人的环境之下,他当时所作的行动,并不违反他自己的教训。为拯救犹太人,保罗愿意作犹太人,是他传教的原则(林前9:19-23)。
“与他们一同行洁净的礼”,在圣殿参与拿细耳仪式,就必须先行洁净礼,在第三日第七日行洒水礼。“一同”,这表示保罗自己也加入行洁净之礼。
“进了殿,报明洁净的日期满足”,还愿者须向祭司报明自己何时许愿,如今因日期满足而前来还愿。
“只等祭司为他们各人献祭”,在保罗看来,献祭的事因基督的献祭早已过时了。可是他为教会合一的缘故而放弃自己的观点,这表示他真是伟人。若不是违背真理方面的妥协,并非表示软弱,而是表示心中宽广,只为了神国的益处。保罗真是效法基督,尽了这诸般的义(太 3:15)。
 
三、保罗在圣殿里被捕(21:27-30

徒 21:27那七日将完,从亚西亚来的犹太人看见保罗在殿里,就耸动了众人,下手拿他。
“那七日将完”,从报明还愿(参26节)到以献祭结束真正还愿共需七日;“那”字是冠词,表示保罗带着四个人所行的洁净礼的那个七日。“将完”表示到第七日最后之际。
“从亚西亚来的犹太人”,他们很可能是来自亚西亚省以弗所城的犹太人(参29节)。他们是不信耶稣的犹太人。
“就耸动了众人,下手拿他”,在圣殿里被捉拿的保罗,就知道了圣灵所指证的是什么(20:22-23)。该要来的,就来了。
 
徒 21:28喊叫说:“以色列人来帮助,这就是在各处教训众人糟践我们百姓和律法,并这地方的。他又带着希腊人进殿,污秽了这圣地。”
徒 21:29这话是因他们曾看见以弗所人特罗非摩,同保罗在城里,以为保罗带他进了殿。
“以色列人、律法、圣殿”,这就是犹太人的三大骄傲。只有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即是神的百姓“以色列人”。他们的“律法”是藉着大先知摩西所传下来的。“这地方”是指圣殿。犹太人注重这些,而不注意保罗所传的主耶稣基督。
我们有时也只注重圣经、圣礼、神学、教义、教会法规、教会体制等等,而却忘了这些都是指向基督的。我们要从圣经和一切上学习定睛与基督。
保罗被捕的罪名有三项。其一,保罗糟践(against,原文意为抗议)百姓即是选民以色列人。其二,保罗糟践律法即是摩西的律法。其三,保罗糟践这地方即是圣殿。
其实保罗并没有违反这三项,只是他们的误会。保罗反而爱自己的同胞(徒22:1;罗9:1-5)。保罗也看重摩西的律法(罗7:14, 9:4)。保罗也没有污秽圣殿。
他又带着希腊人进殿,污秽了这圣地”,当保罗从欧洲回耶路撒冷时,因着捐款以弗所人特罗非摩与他同行,一同来到耶路撒冷(20:4)。在耶路撒冷城里一同出现过,被亚细亚来的犹太人看见。
所以,这些犹太人看见保罗在圣殿,就“以为保罗带特罗非摩进了殿”,但那只是他们的猜测而已。
当时的圣殿有犹太人的院和外邦人的院。犹太人只准许外邦人在圣殿的外邦人的院,不准他们进入内院的境界。在分隔的墙上,用希腊文和拉丁文来写通告,标明外邦人不得进入,若擅自通过警告牌进入内院的,要被处死。犹太人若带外邦人进入,两者都要被处死。这项条规,也获罗马政府的许可。
 
徒 21:30合城都震动,百姓一齐跑来,拿住保罗,拉他出殿,殿门立刻都关了。
犹太人一起同心拿住保罗。他们认为保罗犯了该死的罪。“拉他出殿”,不让保罗去抓住祭坛的角(参王上1:50-53)。也要在圣殿之外杀死保罗。
“殿门立刻都关了”,“殿门”是指连接在内院与外院之间的门;守殿官关闭殿门的用意,是要避免圣殿受更多的亵渎。
 
四、罗马千夫长把保罗救出来(21:31-36
 
徒 21:31他们正想要杀他,有人报信给营里的千夫长说:“耶路撒冷合城都乱了。”
现在正是五旬节节期,因有许多犹太人从各地集中到耶路撒冷,故在圣殿的西北角处设有罗马军营,称为“安东尼营楼”(参21:34节讲解),以防暴乱。有人把保罗被捉拿的事报告给千夫长(因距离不远)。
 
徒 21:32千夫长立时带着兵丁和几个百夫长,跑下去到他们那里。他们见了千夫长和兵丁,就止住不打保罗。
这位千夫长的名字叫革老丢吕西亚(徒23:25-26)。若千夫长怀疑保罗触犯了圣殿规例,则他对犹太人自行执法就不太在意了;不过,依正当手续,则应由圣殿的卫警对付保罗的。但神以他大能的护理要救保罗,使千夫长行动迅速。犹太人看见了千夫长所带来的军队,就止住不打保罗了。
 
徒 21:33于是千夫长上前拿住他,吩咐用两条铁链捆锁;又问他是什么人,作的是什么事。
徒 21:34众人有喊叫这个的,有喊叫那个的;千夫长因为这样乱嚷,得不着实情,就吩咐人将保罗带进营楼去。
千夫长下令,用两条铁链捆锁保罗,“两条铁链”大概是用来将他的双手连锁于两个兵丁,一边一个。这正应验了亚述布的预言(21:11)。
“又问他是什么人,作的是什么事”,当时千夫长在现场简单的询问。百姓就抢着插嘴,急于先告状,“众人有喊叫这个的,有喊叫那个的”;当时情况大乱。无法了解实情。千夫长下令,把保罗带进营楼去。
“营楼”即指驻兵的总部。据说这营楼是大希律为纪念他的好友马可安东尼而建的,名为“安东尼营楼”。现在负责人就是罗马军的千夫长。
 
徒 21:35到了台阶上,众人挤得凶猛,兵丁只得将保罗抬起来。
徒 21:36众人跟在后面,喊着说:“除掉他!”
“到了台阶上”,从营楼到圣殿外院有两段台阶。群众再次哄动起来,保罗无法安全上台阶进营楼,兵丁只得把保罗抬起来。
“除掉他”,在耶稣受审时,百姓向彼拉多喊除掉他!(路23:18;约19:15;太27:23-24),这时他们也喊着要治死保罗(参22:22)。
 
五、保罗请求千夫长准予对百姓分诉(21:37-40
 
徒 21:37将要带他进营楼,保罗对千夫长说:“我对你说句话可以不可以?”他说:“你懂得希腊话吗?
徒 21:38你莫非是从前作乱,带领四千凶徒往旷野去的那埃及人吗?”
保罗被带进营楼之际,他决意争取机会辩护,就请求与千夫长“我对你说句话可以不可以?”千夫长很稀奇的说:“你懂得希腊话吗?”显然的,保罗是操着希腊话向千夫长请求。
千夫长一知道保罗会说希腊话,以为保罗必定是那埃及人,因为希腊话也是埃及的通用语。千夫长误以为保罗是从前在旷野掀起动乱的那埃及人(假先知),现在卷土重来。
据约瑟夫的史记,约A.D.54年,曾有一个埃及人(假先知)率众反叛罗马,他带领三万人,其中刺客为四千人的匕首党。他们专门暗杀罗马人和亲罗马的犹太人。埃及人(假先知)率众进入橄榄山,为要夺取耶路撒冷。他应许人们必能眼见城墙倒蹋。但被腓力斯(A.D.52-58)巡抚的军队击退,结果有的被杀,有的被捕,但那为首的埃及人(假先知)却逃脱了。
“凶徒”(原文字义)暗杀者(the Assassin),匕首人。“往旷野去的那埃及人”,这假先知原属于一个等候弥赛亚的集团,他们期望神在旷野向他们显奇事。福音书警告,不要被这种假冒的人迷惑(太24:26)。
 
徒 21:39保罗说:“我本是犹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并不是无名小城的人。求你准我对百姓说话。”
“保罗说:我本是犹太人”,说明自己不是埃及人,也不是假先知。保罗顺带解释基督徒与犹太革命份子,毫无关涉。“生在基利家的大数”,“基利家”(原文字义)滚,发织品。“基利家”是罗马帝国的行省之一,位于亚西亚的东南部;地中海西北部沿岸省份。“大数”基利家省的首府,是当时出名的大学城。“并不是无名小城的人”,大数是大城市。保罗一心是要确定他是有教养的犹太背景,和他公民的身份:他不是在圣殿煽动暴乱的那种人。
“求你准我对百姓说话”,保罗说明自己身份之后,就请求千夫长允准自己对百姓分述。
 
徒 21:40千夫长准了。保罗就站在台阶上,向百姓摆手,他们都静默无声,保罗便用希伯来话对他们说:
“千夫长准了”。保罗一说明自己的身份,千夫长就批准他对群众说话了。“保罗就站在台阶上”,台阶最高处离地约30米,居高临下。“向百姓摆手,他们都静默无声”,当保罗转过来说话时,他作了个手势叫他们安静,就像神迹般,那些咆哮的暴民完全安静下来。
“保罗便用希伯来话对他们说”,“希伯来话”或系指当时在以色列地的犹太人所通用的亚兰话。保罗向千夫长,用希腊语讲话,向犹太人用希伯来话讲道,表示外邦使徒有两种文化才能。
 
结论:
保罗为了神国的扩张,心中有个更远大的计划。他计划到达耶路撒冷后,先去罗马看看(徒19:21),再把神国福音传到当时人们认为的地极“西班牙”(罗 15:23-24、25-28)。这个计划,正是神要将神国扩张到地级的计划,所以神国在外邦扩在的第四阶段,就是保罗从耶路撒冷被捕为开始,最终前往罗马的过程。
这一切都是在神的计划之中。神保佑保罗在圣殿不被暴民打死,动员了千夫长的部队(徒23:23),后来也动员了罗马人百夫长、兵丁、三只大船,丰富的米粮、友拉革罗大风等等。神为保罗预备了他所需要的一切装备(腓1:12-14)。为了实现神国扩在到地级的计划。
愿神为了他的国,继续保佑他的百姓来扩张他的国度。
愿神保佑我们。
阿门!



 
2024年8月4日 修订于洛杉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