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系列二十九
经文:21:1-15 耶稣基督是我们的大君王
马太福音27:11 耶稣站在巡抚面前,巡抚问他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说,你说的是。
启示录11:15 第七位天使吹号,天上就有大声音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引言
20章记录了以色列11支派与便雅悯的战争,争战的结局无比惨烈,双方都损失惨重。便雅悯支派仅逃得600男丁,其他的全被屠杀,连男带女,连老带少屠杀干净。当以色列人冷静下来后,想起12支派难道要少一支派吗?便想办法要给便雅悯人找个妻子,把十二支派补齐,因为他们曾起誓,不将女儿嫁给便雅悯人。
正文
战后集会——同情便雅悯人,为他们掳掠女子(21:1-15)
(一)困境——没有女性可嫁娶(21:1-4)
镜头拉到开战前,在1节和5节中,以色列人在米斯巴曾立下的两个誓言:一个是决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便雅悯人,另一个则是谁不过来解决利未人妾的事,就要被杀。
这是以色列人滥用申命记的禁令:“不可与他们(迦南人)结亲,不可将你的女儿嫁他们的儿子;也不可叫你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申7:3)。他们把这条用在自己的弟兄身上,根据20章的记载,以色列人“已将便雅悯各城的人和牲畜都灭绝净尽”(士20:48),便雅悯支派仅剩600逃得性命的士兵(士20:47),显然是“没有女性存活”;但以色列人又在战前起誓——不将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这注定了“便雅悯支派的灭绝”(参士21:3)。
当色列人来到伯特利,坐着痛哭。上一次他们到伯特利哭,是因为战败,这一次是“为便雅悯人后悔”。到底哭什么呢?注意这句话: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为何以色列中有这样缺了一支派的事呢?这话是甩锅的意思,便雅悯人差点灭族责任在神。换句话说,神在这里当了背锅侠。其实搞出这些事情,完全是以色列人行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执意要报复便雅悯人对基比亚的立场。这个时候,以色列人应当为自己罪向神悔改,而不是甩锅。
到了第二天早上,他们筑坛献祭,还是没有悔改认罪。他们献祭,有迷信的成分在,试图“引起神的注意、强迫神作出回应”,意思说我献上了祭物,总该给个答复吧。但实际上神却以沉默对待他们,因为神拒绝人的绑架与指控。
尽管以色列人的词汇没有中国的博大精神,但是罪性是相通的,把便雅悯差点灭族的责任甩给神。甩锅这种事中国人很熟悉,甚至可以说深入骨髓。中国有个成语叫嫁祸于人(成语解释:这个事的责任本来应该由你承担,你却推到别人身上),出于战国策——赵策的一个典故。至少我个人观察,中国人天生喜欢甩锅,可能跟红色基因有关,哪怕信了耶稣还是经常这样。社会上的现象不细说,教会内也不少,记得去年我们微信群曾经有过一次讨论,说牧师找信徒借钱盖堂,后面从奉献里偿还,好不好。当时我问借完如果还不起,谁负责,答教会负责。问题是钱由牧师出面借,结果教会要负责。事做好了,牧师得名,事做不好了教会承担,而教会又是上帝的家。最后锅不是要甩给上帝?我记得当时我回答说牧师借的,牧师打欠条,还不起卖房子还。类似甩锅的事在教会中非常很多,我们要有最起码的常识,要搞清楚责任和权利是对等。
(二)解决方案——抢夺“基列·雅比”的女性(21:5-15)
1.查出“基列·雅比”人没有上米斯巴聚集、当成为“替死鬼”(21:5-9)
以色列人虽然求问了神,当神保持沉默后,以色列人再次决定有困难自己上,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表面上看,5节与7节是两件不相关的事情,如今面临两难的以色列人,竟然在两者间找到了一个可以规避咒诅的漏洞:
一方面——没有到米斯巴集结的以色列人,他们必定没有在耶和华面前起过誓言2;他们的女儿就可以嫁给便雅悯的余民。
另一方面——没有到米斯巴集结的以色列人,应当被治死,因此也不能干预别人如何处置他们的女儿!
于是以色列人就把责任推给这些没有到米斯巴的人,让他们作“替死鬼”。于是以色列人迫不及待地查找:“以色列支派中谁没有上米斯巴到耶和华面前来呢?”(士21:8a节);经过了一番仔细盘查,发现没有一人是从基列·雅比过来的。
根据“誓言1”的逻辑——凡是没有上到米斯巴,讨伐基比亚匪徒的,就是站在支持敌人一边的,就当被除灭,以色列众人便锁定目标。
这里有个问题:基列雅比人到底是不是该死的,因为基比亚的事件,根据誓言,不来的就要处死。但是基列雅比人也没有派兵帮助便雅悯打仗,只是在站队的立场上他们和稀泥。关于这点,我们中国人很熟悉的,非黑即白的逻辑。而这种逻辑常常给自己或宗派树敌,甚至给教会在社会各阶层各宗教中树敌。
比如说,前几年拆三江教堂的时候,一些去呐喊助威的认为不来的人,一定是教会的敌人,而有些不去的批判那些助阵的,是给政府捣乱。既不支持政府拆教堂,也不支持助阵向政府示威的则被两边鄙视,认为是妥协分子。
再比如,一些持改革宗立场的信徒,认为不赞同改革宗的教义就是敌对改革宗,敌对改革宗的就是敌对上帝。这种人在网上不少,他们似乎很难理解在黑与白之间是存在灰色地带,而这种非黑即白的逻辑正是红色基因的产物,尽管我们已经受洗成为信徒,尽管已经是蒙恩重生的人,依然还是如此。我们就像这些以色列人一样,身为神的选民,却被迦南宗教同化,坚定认为以色列人是代表正义的,基列雅比人是邪恶的。
2.将“基列·雅比”人灭绝净尽(21:10-11)
以色列人不像先前对便雅悯人那样,还玩下外交套路,甚至不给对方机会解释,直接发兵12000名勇士。并吩咐他们:“你们去用刀将基列·雅比人‘连妇女带孩子……一切男子和已嫁的女子尽行杀戮(?????)’”(士21:10-11),这里使用“灭绝净尽”(?????)这样的字眼,显出以色列人认为这是一场替天行道的“战争”。
3.将“基列·雅比”的“四百处女”抢夺、掳掠至“迦南地的示罗营”(21:12)
许多无辜的基列·雅比人被杀,但以色列人又没有杀尽,他们真正的目的是那些处女——他们在基列·雅比人中“遇见了四百个未嫁的处女,就带到迦南地的示罗营里”(士21:12);这里有两个问题:
·为何将基列·雅比的四百处女都带往“示罗”?
·为何“示罗营”被称为“迦南地的示罗营”?
第一个问题——在地理层面,相比伯特利或米斯巴,示罗距离“临门磐”较近,方便便雅悯余民去“接亲”方便。从心理层面来说,伯特利和米斯巴是“讨伐便雅悯的军事基地和宗教场所”,不容易说服便雅悯余民去“接亲”,而示罗“在军事和宗教层面是中立的”。
第二个问题——从地理位置来看,示罗位于迦南地,这是一种暗示的修辞,示罗是耶和华的圣所之地(书18:1),如今已迦南化,就像基比亚像所多玛一样。(例如指着圣殿说这是偶像庙一样)
而以色列人这次掳掠女子,当做生养后裔工具的行为,本质上就是“迦南人的文化和行为”,正如早先藉“夏锁王耶宾的宫女”之口所说的:他们莫非得财而分,每人得了一两个女子。(士5:30)
把以色列最神圣的土地-会幕所在的示罗,称为迦南地的示罗,作者提醒读者,以色列人不仅没有征服迦南人,反而被迦南文化征服。
其实在这里你会发现很恐怖的东西,以色列人自认为做的是对的,在作者看来,这是邪恶的事。他们有律法,有祭司有士师,有各支派的领袖和长老,依然做出这样的事。原因何在?
这点我们中国人也非常类似,不说其他宗派,说我们改革宗自己。我们有66卷圣经,我们有区会的组织架构,我们有信经、信条要理问答,更有教会法规。然而我们的思维模式依然被红化的相当厉害,当然这是未信主前就已经塑造好的。正像以色列人一样,该有的都有,却偏偏在思维模式上被迦南化,神的律法典章没有办法正常运行在人心里,结果就看见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
我们难道不是这样吗?教会里的阶级斗争还少吗?尽管学了很多神学,但我们的思维模式却没有多大改变。这思维模式就像底层源代码一样,安卓的软件再优秀再好(古时神的诫命典章,今时信经信条要理问答),没有办法在苹果系统里正常运行。
以色列人————迦南化的思维模式——匪夷所思的行事方式
中国基督徒———红化的思维模式———红卫兵的翻版
今天的教会正像士师时代,我们要在神面前为自己的行为悔改,更把身上红化的毒素一点一点的排出去。
4.邀余民回归,赠处女为妻(21:13-14)
讨伐基列·雅比人后,全会众打发人到临门磐的便雅悯人那里,向他们说和睦的话(士21:13)。
这“六百便雅悯余民”知道风头过了就回来,于是以色列人就将的“四百基列·雅比处女”给他们为妻,显然人数“不够”。换言之,以色列人除了“A计划”,还需加上一个“B计划”。
有意思的是:扫罗是便雅悯人,显然他是“六百便雅悯余民”与“四百基列·雅比处女”的后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基列·雅比人在后来的历史中,与便雅悯支派的关系紧密的历史原因!这也是作者特意提到这段历史的原因,藉此讽刺扫罗“不名誉的出生”,以此来询问以色列人:“你们要立便雅悯余民和被掳掠的基列·雅比女俘的后裔为王吗?”
5.为弟兄后悔(21:15)
第6节和第15节形成一个“文学框架”,彼此呼应:
在第6节中,“绝了”的原文有——砍下的意思,使人产生了“便雅悯支派是被谁砍下的疑问?而15节如同回答一般,是耶和华的作为。
以色列人虽然对便雅悯人的遭遇感到万分惋惜,但他们依然将责任推给别人、归咎于神。以色列人到了这般地步,还要继续自我欺骗、推卸责任,却看不见自己的罪!
集会——教唆绑票,回归本地(21:16-25)
(一)困境——嫁娶女性的不足(21:16-18)
以色列的长老费尽脑筋:“便雅悯中的女子既然除灭了,我们当怎样办理、使那余剩的人有妻呢?”(士21:16),再次重申曾经的誓言: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女儿给他们为妻,有将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的,必受咒诅(士21:18),长老们还想到另一层考虑——“便雅悯逃脱的人当有地业、免得以色列中涂抹了一个支派。”(士21:17)因此长老们担心“仅靠400便雅悯余民的家庭,无法管理整个支派的地业,势必使便雅悯支派衰败、被其他支派同化吸收”!
(二)解决方案——抢夺示罗女子(21:19-24)
以色列人为便雅悯人的未来担心,一方面要避开咒诅,另一方面还得给剩下的200男子配妻子。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一拍大腿,长老们想到了示罗地“耶和华的节期”。关于节期,旧约律法则要求以色列人“每年三次,在逾越节、五旬节/收割节和住棚节/收藏节,到耶和华的圣所朝见他”(出23:14-16,34:18-23;申16:1-17)。
我查了下资料,以色列人住棚节是有跳舞庆祝的传统,这是现代以色列的传统,不知道古代士师时期是不是也这样。然而在古近东文化中,葡萄收获的节日是“狂欢、音乐和舞蹈”,结合作者在此称示罗为“迦南地的示罗”(士21:12),很可能“耶和华的住棚节也同样被迦南化”。
于是这些便雅悯人去葡萄园里埋伏,看见有女子出来跳舞就抢一个回去当妻子,回便雅悯地了。这种行为是拐带人口,按照律法,是判死刑的重罪(出21:16;申34:7)。而这里的行为更恶劣,是“集体绑票、强奸”的暴行。因为抢回来的女人当老婆,严格的说是绑架外加强奸,因为女子肯定不愿意的。
根据经文说“年年有耶和华的节期”以及有跳舞庆祝的传统推论,是“住棚节”。要注意摩西在申命记中对住棚节的指示:“每逢七年的末一年,就在豁免年的定期住棚节的时候,以色列众人来到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他。那时,你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将这律法念给他们听。要招聚他们男、女、孩子,并城里寄居的,使他们听,使他们学习,好敬畏耶和华你们的神,谨守遵行这律法的一切话。也使他们未曾晓得这律法的儿女得以听见,学习敬畏耶和华你们的神……”(申31:10-13a)。
讽刺的是,现在以色列的长老们指使便雅悯人在耶和华的节期上,干违背律法的事!
到这里,我们看到19-21章的结构,是一个明显的反讽对照:
这种教唆集体绑架强奸的恶行,是耶和华所厌恶,应当处死的重罪(出21:16;申34:7)。却被以色列长老们解释为: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放便雅悯人一马。教唆人去绑架强奸的是这些长老们,然后这些失踪人口的家属过来找人时,给家属上课劝说的也是这些长老们。你看劝说的说辞一套一套的:这也不是你们将女子给他们的,若是你们给的,就算有罪。你看啊,你们族里的人之前起过誓,将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必受咒诅,现在这些人是抢的,不是你们给的,这不算为有罪,而且使得以色列支派完整的延续下来。
这些长老们本是各支派,各城市的领袖,理当“保护百姓,按真理和公义审判,成为神子民的表率”,如今却“带头干犯律法,教导行恶”,这种行为属于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的行为。
事情处理完后,于是以色列人各归自己的地业,以色列似乎恢复了原先安静的生活,这场内战终于落幕了。然而以色列人为除掉——以色列人中的恶发起的内战,最终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结果了吗?这残存的六百便雅悯人中,是否还有基亚比惨案参与者活着吗?他们得到应得的制裁了吗?没有答案!
(三)结语(21:25)
士师记最后一句以:“当那些日子,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按他眼中看为正的去行”(参新、吕)作为结语,这段片语曾经在17章6节出现。从19-21章回顾——我们看见以色列“从个人(两位利未人、寄居基比亚的老人、基比亚匪徒、以色列的众长老)到城市(基比亚)、从个别支派(便雅悯)到全民(聚集如同一人的全会众)”。每一个人都在“按他们眼中看为正的去行”,却“没有一件在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反倒尽是看为恶的事”——在充斥着“极端个人主义”的“信仰与道德的无政府状态”处境下,以色列需要一位“统领、引导全以色列忠贞守约的君王”!
个人任意而行——每个人按自己眼中看为正的去行,今天我们也这么干,而且常常这么干。比如:
1我祷告后的领受是什么,我就照样行,因为这是圣灵的感动。
2我翻开圣经,圣经怎么指导,我就怎么做。
3我想想耶稣遇见这种情况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知道有本书叫耶稣会怎么做,但问题我们常以此为借口为任意而行背书,而不是依靠教会的教导)
仔细观察下来,发现感动也好,圣经教导也好,都在为任意而行做背书,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个人主义,不受教会法规约束,不委身教会,这是真正的任意而行,无论他嘴上说的有多好听。
我们今天受后现代主义的潜移默化,强调个人主义,抗拒群体权威。然而圣经的牧养只有在教会内运行才能产生作用,人只有在教会里才能被归正。教会之外无救恩,不以教会为母的就是不以神为父,古教父的话现在没有几个人愿意听,总是要反对教会的权柄,总是以XX神学家或改革宗XX教义来对抗教会的权柄,这种人就是现代士师记的样本。
整本士师记给人的感觉,这是一段黑暗的历史,以色列人是如此的败坏。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19-21章反复提示:以色列人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师的兴起并没有解决以色列的根本问题,结尾提示神所赐的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做为后人,看后面的历史,其实王朝的建立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只是相对来说好于士师时代。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上帝差遣他的独身爱子,道成肉身,依肉体说他是大卫的子孙。以圣善的灵说,他是以复活显明是上帝的儿子。他受死,复活,升天,坐在上帝的右边,做我们的大君王,他是真正的王。
正如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二十六问:基督怎样执行君王的职分呢?
答:基督执行君王的职分,在于征服我们归向他,统管并保护我们,抑制并战胜他和我们所有的仇敌。
让我们脱离私欲的辖制,让我们脱离世俗的辖制,让我们成为神国的子民,让我们不再任意而行。让我们不再为自己,乃是为那救我们的主而活,让我们不再靠自己,乃是靠上帝的能力。怎么靠上帝的能力呢?信靠耶稣基督的拯救,在教会中靠着圣灵的恩赐彼此服侍,按照圣经的原则活出蒙神喜悦的生活。我们是有王的,我们的王是耶稣基督的,我们是有规则的,我们的家是教会,教会以圣经为原则,有适合世代的教会法规,管理我们牧养我们,愿我们在这个时代信靠基督,委身教会。愿上帝怜悯我们!
资料来源:
士师记反思——沉沦与拯救 刘光启
永不失败的神:士师记解密 提摩太 凯勒
一位弟兄给的资料
经文:21:1-15 耶稣基督是我们的大君王
马太福音27:11 耶稣站在巡抚面前,巡抚问他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说,你说的是。
启示录11:15 第七位天使吹号,天上就有大声音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引言
20章记录了以色列11支派与便雅悯的战争,争战的结局无比惨烈,双方都损失惨重。便雅悯支派仅逃得600男丁,其他的全被屠杀,连男带女,连老带少屠杀干净。当以色列人冷静下来后,想起12支派难道要少一支派吗?便想办法要给便雅悯人找个妻子,把十二支派补齐,因为他们曾起誓,不将女儿嫁给便雅悯人。
正文
战后集会——同情便雅悯人,为他们掳掠女子(21:1-15)
(一)困境——没有女性可嫁娶(21:1-4)
镜头拉到开战前,在1节和5节中,以色列人在米斯巴曾立下的两个誓言:一个是决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便雅悯人,另一个则是谁不过来解决利未人妾的事,就要被杀。
这是以色列人滥用申命记的禁令:“不可与他们(迦南人)结亲,不可将你的女儿嫁他们的儿子;也不可叫你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申7:3)。他们把这条用在自己的弟兄身上,根据20章的记载,以色列人“已将便雅悯各城的人和牲畜都灭绝净尽”(士20:48),便雅悯支派仅剩600逃得性命的士兵(士20:47),显然是“没有女性存活”;但以色列人又在战前起誓——不将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这注定了“便雅悯支派的灭绝”(参士21:3)。
当色列人来到伯特利,坐着痛哭。上一次他们到伯特利哭,是因为战败,这一次是“为便雅悯人后悔”。到底哭什么呢?注意这句话: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为何以色列中有这样缺了一支派的事呢?这话是甩锅的意思,便雅悯人差点灭族责任在神。换句话说,神在这里当了背锅侠。其实搞出这些事情,完全是以色列人行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执意要报复便雅悯人对基比亚的立场。这个时候,以色列人应当为自己罪向神悔改,而不是甩锅。
到了第二天早上,他们筑坛献祭,还是没有悔改认罪。他们献祭,有迷信的成分在,试图“引起神的注意、强迫神作出回应”,意思说我献上了祭物,总该给个答复吧。但实际上神却以沉默对待他们,因为神拒绝人的绑架与指控。
尽管以色列人的词汇没有中国的博大精神,但是罪性是相通的,把便雅悯差点灭族的责任甩给神。甩锅这种事中国人很熟悉,甚至可以说深入骨髓。中国有个成语叫嫁祸于人(成语解释:这个事的责任本来应该由你承担,你却推到别人身上),出于战国策——赵策的一个典故。至少我个人观察,中国人天生喜欢甩锅,可能跟红色基因有关,哪怕信了耶稣还是经常这样。社会上的现象不细说,教会内也不少,记得去年我们微信群曾经有过一次讨论,说牧师找信徒借钱盖堂,后面从奉献里偿还,好不好。当时我问借完如果还不起,谁负责,答教会负责。问题是钱由牧师出面借,结果教会要负责。事做好了,牧师得名,事做不好了教会承担,而教会又是上帝的家。最后锅不是要甩给上帝?我记得当时我回答说牧师借的,牧师打欠条,还不起卖房子还。类似甩锅的事在教会中非常很多,我们要有最起码的常识,要搞清楚责任和权利是对等。
(二)解决方案——抢夺“基列·雅比”的女性(21:5-15)
1.查出“基列·雅比”人没有上米斯巴聚集、当成为“替死鬼”(21:5-9)
以色列人虽然求问了神,当神保持沉默后,以色列人再次决定有困难自己上,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誓言1 | “以色列人彼此问说:‘以色列各支派中,谁没有同会众上到耶和华面前来呢?’先是以色列人起过大誓说,凡不上米斯巴到耶和华面前来的,必将他治死。”(士21:5) |
有待解决的困境 | “以色列人为他们的弟兄便雅悯后悔说:’如今以色列中绝了一个支派了……’”(士21:6) |
誓言2 | “……我们既在耶和华面前起誓说:‘必不将我们的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现在我们当怎样办理,使他们剩下的人有妻呢?”(士21:7) |
一方面——没有到米斯巴集结的以色列人,他们必定没有在耶和华面前起过誓言2;他们的女儿就可以嫁给便雅悯的余民。
另一方面——没有到米斯巴集结的以色列人,应当被治死,因此也不能干预别人如何处置他们的女儿!
于是以色列人就把责任推给这些没有到米斯巴的人,让他们作“替死鬼”。于是以色列人迫不及待地查找:“以色列支派中谁没有上米斯巴到耶和华面前来呢?”(士21:8a节);经过了一番仔细盘查,发现没有一人是从基列·雅比过来的。
根据“誓言1”的逻辑——凡是没有上到米斯巴,讨伐基比亚匪徒的,就是站在支持敌人一边的,就当被除灭,以色列众人便锁定目标。
这里有个问题:基列雅比人到底是不是该死的,因为基比亚的事件,根据誓言,不来的就要处死。但是基列雅比人也没有派兵帮助便雅悯打仗,只是在站队的立场上他们和稀泥。关于这点,我们中国人很熟悉的,非黑即白的逻辑。而这种逻辑常常给自己或宗派树敌,甚至给教会在社会各阶层各宗教中树敌。
比如说,前几年拆三江教堂的时候,一些去呐喊助威的认为不来的人,一定是教会的敌人,而有些不去的批判那些助阵的,是给政府捣乱。既不支持政府拆教堂,也不支持助阵向政府示威的则被两边鄙视,认为是妥协分子。
再比如,一些持改革宗立场的信徒,认为不赞同改革宗的教义就是敌对改革宗,敌对改革宗的就是敌对上帝。这种人在网上不少,他们似乎很难理解在黑与白之间是存在灰色地带,而这种非黑即白的逻辑正是红色基因的产物,尽管我们已经受洗成为信徒,尽管已经是蒙恩重生的人,依然还是如此。我们就像这些以色列人一样,身为神的选民,却被迦南宗教同化,坚定认为以色列人是代表正义的,基列雅比人是邪恶的。
2.将“基列·雅比”人灭绝净尽(21:10-11)
以色列人不像先前对便雅悯人那样,还玩下外交套路,甚至不给对方机会解释,直接发兵12000名勇士。并吩咐他们:“你们去用刀将基列·雅比人‘连妇女带孩子……一切男子和已嫁的女子尽行杀戮(?????)’”(士21:10-11),这里使用“灭绝净尽”(?????)这样的字眼,显出以色列人认为这是一场替天行道的“战争”。
3.将“基列·雅比”的“四百处女”抢夺、掳掠至“迦南地的示罗营”(21:12)
许多无辜的基列·雅比人被杀,但以色列人又没有杀尽,他们真正的目的是那些处女——他们在基列·雅比人中“遇见了四百个未嫁的处女,就带到迦南地的示罗营里”(士21:12);这里有两个问题:
·为何将基列·雅比的四百处女都带往“示罗”?
·为何“示罗营”被称为“迦南地的示罗营”?
第一个问题——在地理层面,相比伯特利或米斯巴,示罗距离“临门磐”较近,方便便雅悯余民去“接亲”方便。从心理层面来说,伯特利和米斯巴是“讨伐便雅悯的军事基地和宗教场所”,不容易说服便雅悯余民去“接亲”,而示罗“在军事和宗教层面是中立的”。
第二个问题——从地理位置来看,示罗位于迦南地,这是一种暗示的修辞,示罗是耶和华的圣所之地(书18:1),如今已迦南化,就像基比亚像所多玛一样。(例如指着圣殿说这是偶像庙一样)
而以色列人这次掳掠女子,当做生养后裔工具的行为,本质上就是“迦南人的文化和行为”,正如早先藉“夏锁王耶宾的宫女”之口所说的:他们莫非得财而分,每人得了一两个女子。(士5:30)
把以色列最神圣的土地-会幕所在的示罗,称为迦南地的示罗,作者提醒读者,以色列人不仅没有征服迦南人,反而被迦南文化征服。
其实在这里你会发现很恐怖的东西,以色列人自认为做的是对的,在作者看来,这是邪恶的事。他们有律法,有祭司有士师,有各支派的领袖和长老,依然做出这样的事。原因何在?
这点我们中国人也非常类似,不说其他宗派,说我们改革宗自己。我们有66卷圣经,我们有区会的组织架构,我们有信经、信条要理问答,更有教会法规。然而我们的思维模式依然被红化的相当厉害,当然这是未信主前就已经塑造好的。正像以色列人一样,该有的都有,却偏偏在思维模式上被迦南化,神的律法典章没有办法正常运行在人心里,结果就看见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
我们难道不是这样吗?教会里的阶级斗争还少吗?尽管学了很多神学,但我们的思维模式却没有多大改变。这思维模式就像底层源代码一样,安卓的软件再优秀再好(古时神的诫命典章,今时信经信条要理问答),没有办法在苹果系统里正常运行。
以色列人————迦南化的思维模式——匪夷所思的行事方式
中国基督徒———红化的思维模式———红卫兵的翻版
今天的教会正像士师时代,我们要在神面前为自己的行为悔改,更把身上红化的毒素一点一点的排出去。
4.邀余民回归,赠处女为妻(21:13-14)
讨伐基列·雅比人后,全会众打发人到临门磐的便雅悯人那里,向他们说和睦的话(士21:13)。
这“六百便雅悯余民”知道风头过了就回来,于是以色列人就将的“四百基列·雅比处女”给他们为妻,显然人数“不够”。换言之,以色列人除了“A计划”,还需加上一个“B计划”。
有意思的是:扫罗是便雅悯人,显然他是“六百便雅悯余民”与“四百基列·雅比处女”的后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基列·雅比人在后来的历史中,与便雅悯支派的关系紧密的历史原因!这也是作者特意提到这段历史的原因,藉此讽刺扫罗“不名誉的出生”,以此来询问以色列人:“你们要立便雅悯余民和被掳掠的基列·雅比女俘的后裔为王吗?”
5.为弟兄后悔(21:15)
第6节和第15节形成一个“文学框架”,彼此呼应:
“以色列人为他们的弟兄便雅悯后悔说:‘如今以色列中绝了(??????)一个支派了’”(士21:6) |
“百姓为便雅悯人后悔,因为耶和华使以色列缺了一个支派。”(士21:15) |
以色列人虽然对便雅悯人的遭遇感到万分惋惜,但他们依然将责任推给别人、归咎于神。以色列人到了这般地步,还要继续自我欺骗、推卸责任,却看不见自己的罪!
集会——教唆绑票,回归本地(21:16-25)
(一)困境——嫁娶女性的不足(21:16-18)
以色列的长老费尽脑筋:“便雅悯中的女子既然除灭了,我们当怎样办理、使那余剩的人有妻呢?”(士21:16),再次重申曾经的誓言: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女儿给他们为妻,有将女儿给便雅悯人为妻的,必受咒诅(士21:18),长老们还想到另一层考虑——“便雅悯逃脱的人当有地业、免得以色列中涂抹了一个支派。”(士21:17)因此长老们担心“仅靠400便雅悯余民的家庭,无法管理整个支派的地业,势必使便雅悯支派衰败、被其他支派同化吸收”!
(二)解决方案——抢夺示罗女子(21:19-24)
以色列人为便雅悯人的未来担心,一方面要避开咒诅,另一方面还得给剩下的200男子配妻子。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一拍大腿,长老们想到了示罗地“耶和华的节期”。关于节期,旧约律法则要求以色列人“每年三次,在逾越节、五旬节/收割节和住棚节/收藏节,到耶和华的圣所朝见他”(出23:14-16,34:18-23;申16:1-17)。
我查了下资料,以色列人住棚节是有跳舞庆祝的传统,这是现代以色列的传统,不知道古代士师时期是不是也这样。然而在古近东文化中,葡萄收获的节日是“狂欢、音乐和舞蹈”,结合作者在此称示罗为“迦南地的示罗”(士21:12),很可能“耶和华的住棚节也同样被迦南化”。
于是这些便雅悯人去葡萄园里埋伏,看见有女子出来跳舞就抢一个回去当妻子,回便雅悯地了。这种行为是拐带人口,按照律法,是判死刑的重罪(出21:16;申34:7)。而这里的行为更恶劣,是“集体绑票、强奸”的暴行。因为抢回来的女人当老婆,严格的说是绑架外加强奸,因为女子肯定不愿意的。
根据经文说“年年有耶和华的节期”以及有跳舞庆祝的传统推论,是“住棚节”。要注意摩西在申命记中对住棚节的指示:“每逢七年的末一年,就在豁免年的定期住棚节的时候,以色列众人来到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他。那时,你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将这律法念给他们听。要招聚他们男、女、孩子,并城里寄居的,使他们听,使他们学习,好敬畏耶和华你们的神,谨守遵行这律法的一切话。也使他们未曾晓得这律法的儿女得以听见,学习敬畏耶和华你们的神……”(申31:10-13a)。
讽刺的是,现在以色列的长老们指使便雅悯人在耶和华的节期上,干违背律法的事!
到这里,我们看到19-21章的结构,是一个明显的反讽对照:
a.利未人的妾遭受强暴(士19:25) |
b.以色列人对“便雅悯-基比亚”发动的灭绝战争(士20章) |
c.因以色列人的誓言,便雅悯支派面临灭绝(士21:1-7) |
b'以色列人对“基列·雅比”发动的灭绝战争(士21:10-11) |
a'示罗的女子们遭受强暴(士21:23) |
这些长老们本是各支派,各城市的领袖,理当“保护百姓,按真理和公义审判,成为神子民的表率”,如今却“带头干犯律法,教导行恶”,这种行为属于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的行为。
事情处理完后,于是以色列人各归自己的地业,以色列似乎恢复了原先安静的生活,这场内战终于落幕了。然而以色列人为除掉——以色列人中的恶发起的内战,最终达到他们所要求的结果了吗?这残存的六百便雅悯人中,是否还有基亚比惨案参与者活着吗?他们得到应得的制裁了吗?没有答案!
(三)结语(21:25)
士师记最后一句以:“当那些日子,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按他眼中看为正的去行”(参新、吕)作为结语,这段片语曾经在17章6节出现。从19-21章回顾——我们看见以色列“从个人(两位利未人、寄居基比亚的老人、基比亚匪徒、以色列的众长老)到城市(基比亚)、从个别支派(便雅悯)到全民(聚集如同一人的全会众)”。每一个人都在“按他们眼中看为正的去行”,却“没有一件在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反倒尽是看为恶的事”——在充斥着“极端个人主义”的“信仰与道德的无政府状态”处境下,以色列需要一位“统领、引导全以色列忠贞守约的君王”!
个人任意而行——每个人按自己眼中看为正的去行,今天我们也这么干,而且常常这么干。比如:
1我祷告后的领受是什么,我就照样行,因为这是圣灵的感动。
2我翻开圣经,圣经怎么指导,我就怎么做。
3我想想耶稣遇见这种情况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知道有本书叫耶稣会怎么做,但问题我们常以此为借口为任意而行背书,而不是依靠教会的教导)
仔细观察下来,发现感动也好,圣经教导也好,都在为任意而行做背书,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个人主义,不受教会法规约束,不委身教会,这是真正的任意而行,无论他嘴上说的有多好听。
我们今天受后现代主义的潜移默化,强调个人主义,抗拒群体权威。然而圣经的牧养只有在教会内运行才能产生作用,人只有在教会里才能被归正。教会之外无救恩,不以教会为母的就是不以神为父,古教父的话现在没有几个人愿意听,总是要反对教会的权柄,总是以XX神学家或改革宗XX教义来对抗教会的权柄,这种人就是现代士师记的样本。
整本士师记给人的感觉,这是一段黑暗的历史,以色列人是如此的败坏。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19-21章反复提示:以色列人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师的兴起并没有解决以色列的根本问题,结尾提示神所赐的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们做为后人,看后面的历史,其实王朝的建立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只是相对来说好于士师时代。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上帝差遣他的独身爱子,道成肉身,依肉体说他是大卫的子孙。以圣善的灵说,他是以复活显明是上帝的儿子。他受死,复活,升天,坐在上帝的右边,做我们的大君王,他是真正的王。
正如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二十六问:基督怎样执行君王的职分呢?
答:基督执行君王的职分,在于征服我们归向他,统管并保护我们,抑制并战胜他和我们所有的仇敌。
让我们脱离私欲的辖制,让我们脱离世俗的辖制,让我们成为神国的子民,让我们不再任意而行。让我们不再为自己,乃是为那救我们的主而活,让我们不再靠自己,乃是靠上帝的能力。怎么靠上帝的能力呢?信靠耶稣基督的拯救,在教会中靠着圣灵的恩赐彼此服侍,按照圣经的原则活出蒙神喜悦的生活。我们是有王的,我们的王是耶稣基督的,我们是有规则的,我们的家是教会,教会以圣经为原则,有适合世代的教会法规,管理我们牧养我们,愿我们在这个时代信靠基督,委身教会。愿上帝怜悯我们!
资料来源:
士师记反思——沉沦与拯救 刘光启
永不失败的神:士师记解密 提摩太 凯勒
一位弟兄给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