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系列七 4:1-24

2021-04-17 22:54:46 张叶平 弟兄 人次浏览 来源 字号:T|T

底波拉,循环——一位妇人杀死迦南将军,结束一场战争

士师记系列七
 
底波拉,循环——一位妇人杀死迦南将军,结束一场战争
经文:4:1-24
 
引言:内容结构
第四至五章是继俄陀聂,以笏之后,另一位主要士师的记载。与其他士师故事不同,这两章经文分别用了叙事体裁和诗歌体裁,描述了同一事件两个不同版本的记载。至于这两个版本,到底是五章的诗歌体更早,还是第四章提供写作诗歌的素材,或者是两个不相干的古老传统,学者之间有不同的意见。但仔细阅读会发现两者彼此一致,互相补充的。
开篇:“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宾王有铁车九百辆。他大大欺压以色列人二十年,以色列人就呼求耶和华。”(士4:1-3)
结尾:“这样,神使迦南王耶宾被以色列人制伏了。从此以色列人的手越发有力,胜了迦南王耶宾,直到将他灭绝了。”(士4:23-24)
 
颁布预言——“勇敢的底波拉”与“怯战的将军巴拉”(4:2b-13) 预言应验——“勇敢的雅亿”与“战败的将军西西拉”(4:14b-22)
底波拉(一位女性)对于一位“怯战将军”的命令与预言。 雅亿(另一位女性)对另一位“战败将军”的邀请与行动。
 
坐在棕树下的女先知/士师底波拉(4:4-5) 藉着两棵树,将女一号和女二号建立了文学和视觉的联系。
靠近撒拿音橡树旁的基尼人-希百家(4:11)
 
以色列将军巴拉 迦南将军西西拉
“巴拉就招聚(?????)西布伦人和拿弗他利人到基低斯,跟他上去的有一万人……”(士4:10a) “西西拉就聚集(?????)所有的铁车九百辆和跟随他的全军,从外邦人的夏罗设出来,到了基顺河。”(士4:13)
“……巴拉下了(?????)他泊山,跟随他有一万人。”(士4:14b) “耶和华使西西拉和他一切车辆全军溃乱,在巴拉面前被刀杀败。西西拉下(?????)车步行逃跑。”(士4:15)
 
 
经文:4:1-2a
欺压开始——以色列被神交付“在夏琐作迦南王”的耶宾手中
 
(一)夏琐——战略性要地,
“夏琐”是“位于加利利海以北15公里的大城”;正如约书亚记的11章战役中的叙述,“素来夏琐在这(迦南)诸国中是为首的”(书11:10);但同时,也提到“约书亚转回夺了夏琐,用刀击杀夏琐王……以色列人用刀击杀城中的人口,将他们尽行杀灭,凡有气息的没有留下一个。约书亚又用火焚烧夏琐。”(书11:10-11);后来,夏琐被分给“拿弗他利支派”(书19:36)
乍看下,士师记的记录似乎在时间上出入;然而“夏琐”所在的加利利海北面,属整个迦南的“战略性位置”,埃及主前18-17世纪的《马里文献》和主前14世纪的《亚马拿文献》都提到此城;正因此城所在的位置“极为重要”,所以约书亚征服后,非常可能又被后来的迦南人重新夺取地理位置,并重建。
(二)迦南王耶宾——统治迦南全地,从以色列本土兴起的敌人
“耶宾”很可能是“夏琐”某个“王位/朝代名号”,好像古埃及有许多法老都叫“兰塞”(一世至十一世);约书亚曾打败另一位耶宾王。 在约书亚记中,记载“素来夏琐在这(迦南)诸国中是为首的”(书11:10节);在士师记这里,记载“在夏琐作王的耶宾”称为“迦南王”;可见,他不仅是“夏琐的统治者”,势力范围更扩及全迦南,确实是“在迦南诸国中是为首的”。
这里是士师时代唯一的一次,有仇敌“从以色列人本地-迦南”兴起;以色列人未能将所有迦南人赶出,迦南人自然想卷土重来;若当初以色列人顺服神,将迦南人全部逐出,就不会发生这场战争。
 
经文:4:2b-13
颁布预言——“勇敢的底波拉”与“怯战的将军巴拉”
 
a.住在夏罗设的迦南将军西西拉,与九百铁车军(4:2b-3)
1.住在“夏罗设”的“将军西西拉”
西西拉很可能“不是迦南当地人”,因为这个名字sisra前两个子音字母是相同的,明显不是出自一个闪族语系的字根;他可能是非利士人或何利人,是“掌握铁器技术的海上移民”;这或许正是“耶宾王有铁车九百辆”(参士1:19)的原因,西西拉为他带来了这种军事技术——仗着“先进武器”,耶宾“大大欺压以色列人二十年”。
夏罗设作为装备铁车的“边界重镇”,应该在“平地”而非“山区”,加上随后战役中提到“基顺河”(士4:7、13)的细节,暗示其很可能是位于耶斯列河谷的西部、米吉多西北19公里左右的“亚马废丘”(Tell Amar),也可能是能俯瞰基顺河的“艾哈巴废丘”(Tell el-Harbal)。
2.耶宾王靠九百铁车军,大大欺压以色列人二十年
九百辆战车是不容忽视的强大势力,铁车是当时最先进的军事装备,在沿海平原、宽阔的耶斯列河谷、低矮平坦的土地上,都拥有无法攻克的真正优势;靠着大量的铁车,耶宾欺压以色列人的时间,比“古珊·利萨田”统治的8年,“伊矶伦”统治的18年还长,也反映出以色列人的信仰迟钝加剧!需要20年才回转求告耶和华!
 
b.坐在底波拉棕树下的女先知-士师(4:4-5)
1.先知/士师——依据圣约执行判断,审判
作者首先提到底波拉的“第一重身份——先知”;先知扮演的是“依据圣约执行判断,宣布祝福或审判”的角色;同时,作者也介绍了底波拉的“第二重身份——士师”;这个词也含有“仲裁、判断”的意思;对比阿卡德文、乌加列文和腓尼基文的同根词源,也显示??????的基本意思是“统治、管理、建立秩序”。
因此,圣经中有“先知与士师兼职”,也很合理:
“有一位女先知名叫底波拉……当时作以色列的士师……以色列人都上她那里去听判断(?????????)。”(士4:4-5)
“……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撒上3:20)
“撒母耳平生作以色列的士师。他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在这几处审判(??????)以色列人。随后回到拉玛…也在那里审判(??????)以色列人……”(撒上7:15-17)
在此的“判断”(?????????)也可以理解为“神的旨意”(参士13:12;王下1:7);因此,可能她是在“行使女先知的恩赐/职份,将神的旨意传递给向神求告的人”。
2.“女性”士师?
底波拉是“女性”士师,这带来两个疑问——女性在旧约时期可以担任“审判官、领袖”的角色?为何神选择兴起“女性”士师?
从“软弱的将军巴拉”、“惧怕米甸人、反复用羊毛求证的基甸”、“违背圣约律法、活人献祭的耶弗他”等所呈现出来的“以色列男人形像”来看——“神兴起女士师”,很可能正是因为那个时期“混乱”,甚至到了“没有男性可以承担审判官、领袖和圣约使者”的地步了;值得注意的是:士师记作为旧约中,呈现以色列人违背律法,进入“混乱、个人任意而行的时期”的典范,其中所呈现的许多现象根本就是“乱相”,本身并不具有“限定性、规范性”。
以色列人都上她那里去听判断——底波拉虽是一名女性,但其在“双重职份”层面的侍奉,显然极为成功,闻名以色列全地。
底波拉所在的位置非常合适——按照各支派从南至北的分布,地处“中部山地”的以法莲山,是全以色列领袖最合理的选址。
值得注意的是,若迦南将军西西拉是“住/坐(??????)在外邦人的夏罗设”(士4:2b),凭借他压倒性的九百铁车,逼迫以色列人;如今,耶和华要透过“住/坐(??????)在以法莲山地拉玛和伯特利中间”的底波拉,以神的话语与能力,来拯救神的子民。
3.以色列人都上“先知”那里听判断——显明“祭司”的失职与衰弱
旧约时期,以色列人若要求问神的旨意,只有2种途径:一种是求问先知,例如摩西、底波拉、亚希米勒、拿单等;一种是求问祭司(透过乌陵、土明)
根据士师记,当时“祭司和约柜都位于伯特利”——“以色列人就起来,到伯特利去求问神…以色列众人就上到伯特利,坐在耶和华面前哭号…那时,神的约柜在那里。亚伦的孙子,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侍立在约柜前。以色列人问耶和华说:‘我们当再出去与我们弟兄便雅悯人打仗呢。还是吧兵呢。’耶和华说:‘你们当上去,因为明日我必将他们交在你们手中。’”(士20:18、23、28)
显然,以色列人此刻大量选择上“先知底波拉所在的以法莲山地”去听判断,如果真的是“寻求耶和华的旨意”(不仅仅是扮演法庭的功能),这就反映出“伯特利祭司的失职,以及灵性层面的衰弱”,这正是“偶像崇拜”所导致的。“祭司的失职与衰弱”也反映在撒母耳记开篇的“祭司以利及其后裔”身上。
作者提到底波拉“作先知、士师的形式”,是“坐(?????? 住、留、坐)”在树下,为全以色列执行“判决疑难申诉的最高法庭”——这可能是刻意的画面,使人想起“像摩西一样的先知”——况且,底波拉确实是自摩西后,第一位登场的先知。
底波拉在此履行的“先知/士师双重圣职”,与后来的“撒母耳”类似;或者说,这二人是圣经里“唯一的两位身兼先知/士师双重圣职的人”。
此外,尽管撒母耳是“在以色列不同的地方巡回审判”,而底波拉就“坐在中央山地,以色列人上她那里去寻求判断”,但二人“行审判”的地名都有“伯特利、拉玛”(士师记的作者显然是刻意的)。
“有一位女先知名叫底波拉…当时作以色列的士师。她住在以法莲山地拉玛和伯特利中间……以色列人都上她那里去听判断(?????????)。”(士4:4-5)
“……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耶和华立撒母耳为先知。”(撒上3:20)
“撒母耳平生作以色列的士师。他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在这几处审判(??????)以色列人。随后回到拉玛…也在那里审判(??????)以色列人…”(撒上7:15-17)
c.底波拉“预言神将西西拉交付巴拉”,巴拉提出要求(4:6-8)
1.巴拉——闪电
“巴拉”(??????)这名字的意思是“闪电”,不管刻意与否,联系当时的背景:“以色列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去事奉诸巴力”(士2:11),“巴拉”是在迦南文化中,非常适合于武士、将军的名字;在迦南神话中,巴力被刻画成“驾驭风暴、云层为战车,手挥棍棒(雷)与长矛(闪电)的战士”。
然而讽刺的是,“闪电”后来比雅亿慢了一步!
2.底波拉吩咐——巴拉要带领一万人上“他泊山”,神会引诱西西拉联军去“基顺河”
他泊山——位于耶斯列平原北端,拿弗他利、西布伦和以萨迦三大支派的交汇点;山高562米,是当地显着的地标,山顶平坦宽阔,适宜集结人群。
基顺河——位于“他泊山”西面约16公里,且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河”,而是一个溪流;甚至一年大部分的时期都是干枯的,只有在冬天的雨季才有水;而在雨季时,沿河的低洼地区会变成沼泽地,使得铁车陷入。
对于西西拉所率领的铁车军而言,平坦、宽阔、干枯的河床,自然是更能发挥的空间;西西拉万万料想不到,耶和华要藉此“将他交在巴拉手中”。
 
面对神清楚的呼召,甚至在开战前就已得到“神应许的得胜”,如同约书亚那样(申31:7-8,书1:1-6);然而,巴拉的回应却是对底波拉说:“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巴拉“实际是对底波拉的先知身份-同时是对神的应许有怀疑!这是继俄陀聂、以笏、珊迦的“直接顺服”后,士师记首次出现“有条件的顺服”——士师记的“黑暗篇章”即将真正拉开,继巴拉开始的“有条件的顺服”,在之后的基甸、耶弗他、参孙身上,也产生了相同(甚至更糟)的连锁反应!
换句话说,巴拉本可享有约书亚、俄陀聂式的得胜;然而,巴拉的回应,使得他的得胜如同“扫罗”一般:
先知/士师底波拉-将军巴拉 先知/士师撒母耳-君王扫罗
“巴拉说:‘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底波拉说:‘我必与你同去,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着荣耀,因为耶和华要将西西拉交在一个妇人手里。’于是底波拉起来,与巴拉一同往基低斯去了。”(士4:8-9) “扫罗击打亚玛力人……生擒了亚玛力王亚甲,用刀杀尽亚玛力的众民。扫罗和百姓却怜惜亚甲,也爱惜上好的牛、羊、牛犊、羊羔并一切美物,不肯灭绝;凡下贱瘦弱的,尽都杀了……撒母耳说:‘……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扫罗说:‘我有罪了,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撒上15:7-30)
“先知/士师底波拉”奉耶和华的命传旨给“将军巴拉”,命其击杀“夏琐将军西西拉”;然而,巴拉“对神的话存怀疑,不愿全心遵行,事前却要求先知同行”;先知就宣告“神必将赐给巴拉的荣耀夺走”,最终,“夏琐将军西西拉”死在雅亿手里。
“先知/士师撒母耳”奉耶和华的命传旨给“君王扫罗”,命其击杀“亚玛力人”;然而,扫罗“没有全心遵行神的话,事后却要求先知同行”,先知就宣告“神必将赐给扫罗的王位夺走”;最终,“亚玛力王亚甲”死在撒母耳手里。
 
c'底波拉“预言神将西西拉交付妇人”,巴拉集结军队(4:9-10)
底波拉进一步指出——最终“胜利的荣耀”将不属于巴拉,而是归于“一位女子”——这就将这位女子置于聚光灯下,成为焦点;她会是谁呢?是随后会出现在战场上的底波拉吗?
b'靠近撒拿音橡树旁的基尼人-希百家(4:11)
1.摩西的“岳父”何巴?
在这场战争即将开始前,11节却插入一个小段落,提到另一个人:“希百”;和合本译为“摩西岳父何巴的后裔基尼人希百……曾离开基尼族,到靠近基低斯、撒拿音的橡树旁支搭帐棚”。
然而,根据民数记,何巴是“摩西的舅子”——“摩西对他岳父米甸人流珥的儿子何巴说:‘我们要行路往耶和华所应许之地去……现在求你和我们同去,我们必厚待你,因为耶和华指着以色列人已经应许给好处’”(民10:29),为什么士师记此处是“岳父”?
其实,?????一词并不一定是“岳父”的意思,准确的含义是“姻亲-以结婚缔结的亲戚关系”:
“你们与我们彼此结亲(?????),你们可以把女儿给我们,也可以娶我们的女儿。”(创34:9)
“摩西牧养他岳父(?????)米甸祭司叶忒罗的羊群……”(出3:1a)
“耶和华你神将他们交给你击杀,那时你……不可与他们结亲(?????),不可将你的女儿嫁他们的儿子;也不可叫你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申7:2-3)
“与岳母(?????)行淫的,必受咒诅!’……”(申27:23a)
“你们若稍微转去,与你们中间所剩下的这些国民联络,彼此结亲(?????)。”(书23:12)
“那人的岳父(?????),就是女子的父亲……”(士19:4a)
“扫罗的次女米甲爱大卫……所以扫罗对大卫说:‘你今日可以第二次作我的女婿(?????)。’”(撒上18:20-21)
2.曾离开基尼族,移动至靠近基低斯“撒拿音的橡树”旁
士师记1章曾记载,“摩西的岳父是基尼人,他的子孙与犹大人一同离了棕树城,往亚拉得以南的犹大旷野去,就住在民中。”(士1:16)有趣的是,“摩西岳父的子孙,选择住在犹大支派的土地上”,而他们中的后裔“希百,却往北边发展,住在拿弗他利支派的‘撒拿音’”——在巴拉集结军队的“基低斯”附近。
这时候“撒拿音的橡树”的“二号女主角-雅亿”随后出场,与坐在“底波拉的橡树”的“一号女主角-底波拉”建立了文学和画面上的联系;经文似乎刻意提到希百在那里“支搭帐篷”,为即将发生的击杀西西拉事件(17节)中的“帐篷、橛子”埋下伏笔。
a'迦南将军西西拉,从夏罗设率九百铁车军出征(4:12-13)
乍看下,这好像是西西拉个人的决定与行动,但对照7节底波拉的预言,就可以知道他全然是被耶和华“牵引”到那里的。
基顺河由西北至东南,横贯整个“耶斯列平原”,是整个迦南北部的重要区域;而西西拉聚集了他全部的铁车,以及跟随他的全军,参考士师记5章,这次战役总共“有六个以色列北部支派联军,与迦南诸王联军对战”(5:14-19);可见,这是一场“无论是战场区域、两军人数规模极大的战役”,更是“决定以色列整体生死存亡的战役”。
 
经文:4:14a
转折点——耶和华将西西拉交付巴拉的手中
 
底波拉已如她所说,陪同巴拉前往战场(士4:9-10);当她看到预言前半部分(西西拉带领铁车军来到基顺河)已应验,就在紧要关头出面激励巴拉;这节经文的时态是“今日就是耶和华已将(完成式)西西拉交在你手的日子。耶和华岂不已(完成式)在你前头行吗?”——以色列军队的大元帅,已向敌人展开攻击,全军已胜券在握了。
 
经文:4:14b-22
预言应验——“勇敢的雅亿”与“战败的将军西西拉”
 
a.巴拉追击,敌军全数倒下(4:14b-16)
当巴拉遵从吩咐,下了他泊山,以色列人得到压倒性的胜利;值得注意的是——致胜的关键不是武器、不是人数、不是战术,而是神的工作——他“使”敌军全军“溃乱”(?????),这个希伯来文动词在旧约中出现,都是提及“神使敌军产生混乱、惊恐、以至于逃跑”,甚至不少地方“将其直接与神带来的暴风雨相连”,如同在基顺河的暴雨(士5:20-21):
“……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和马兵都跟着下到海中。到了晨更的时候,耶和华从云火柱中向埃及的军兵观看,使埃及的军兵混乱(?????)了;又使他们的车轮脱落,难以行走……”(出14:23b-25a)
“凡你所到的地方,我要使那里的众民,在你面前惊骇、扰乱(?????),又要使你一切仇敌转背逃跑。”(出23:27)
“约书亚就终夜从吉甲上去,猛然临到他们那里。耶和华使他们在以色列人面前溃乱(?????)……耶和华从天上降大冰雹……被冰雹打死的,比以色列人用刀杀死的还多。”(书10:9-11)
“耶和华也在天上打雷,至高者发出声音,便有冰雹火炭。他射出箭来,使仇敌四散;多多发出闪电,使他们扰乱(?????)。”(诗18:13-14)
在混乱中,连西西拉也必须“下车步行逃跑”,以色列军队则是跟随巴拉“追赶车辆、军队,直到外邦人的夏罗设(西西拉的大本营)”,战争的结果是“西西拉的全军都倒在刀下,没有留下一人”。
当巴拉一路追杀失败窜逃的残军,几乎要一网打尽、大获全胜之际,他最大的猎物——西西拉却悄悄地逃脱了!巴拉继续向夏罗设追赶,使他暂时脱离屏幕;故事真正精彩的动作即将上演,镜头转移向逃跑的西西拉。
b.雅亿出来迎接西西拉(4:17-18)
1.西西拉逃至“与耶宾和好的希百”所在的撒拿音——往“夏琐”的方向
西西拉逃跑至“希百所在的撒拿音”(士4:11);这是与返回“夏罗设”相反的方向;这可能就是“追赶车辆、军队,直到外邦人的夏罗设”的巴拉,没有追到西西拉的原因。
而西西拉往自己的“大本营夏罗设”相反方向逃跑的理由,从地图上看——显然他的方向是逃往“夏琐”,向“耶宾”寻求庇护与帮助的。此刻,西西拉很可能因为知道基尼人希百是耶宾“存在着一种友好的关系”;此关系可能是基于“生意”上的(基尼人掌握着炼铁技术),为此,西西拉判断此地是“安全区域”。
2.雅亿的“热情接待”,西西拉就进了雅亿的帐棚
当西西拉前来寻求避难时,雅亿出到帐篷外,热情地招呼这位落难将军。
按当时的2个社会风俗,一是“受邀进游牧民族帐篷的客人,就会受到主人的保护”,以及“除妇女的丈夫与父亲外,其余男性不得进入女性的帐篷”;因此,“雅亿的帐篷”是一个“理想的藏身之处”,是一般人绝对想不到的!西西拉肯定觉得这计划非常安全!
c.西西拉请求雅亿,雅亿给予奶喝(4:19)
稍微稳定后,西西拉首先向雅亿提出喝水的请求,可见他在激战和逃跑之后,精疲力竭;而雅亿竟然“打开皮袋,给他奶子喝”;所谓的?????是指“羊奶”或是“酸奶、奶酪”——这些营养丰富的饮品,是当时礼遇上宾的饮料;此时的西西拉,好像“软弱的孩子”。
c'西西拉命令雅亿,雅亿将其暗杀(4:20-21)
1.西西拉的命令-遗言
西西拉喝完后,恢复了将军的架势、开始以命令口吻(违背客人应有的礼节)对雅亿说:“你站在帐棚门口,若有人来问你说:有人在这里没有?你就说:没有。”(原文没有和合本所译的“请”,而是命令语气)——这看似简单的命令,却成为西西拉的遗言——当他交代完后,就疲乏、沉睡、致终“没有”了!
在古近东游牧民族中,像雅亿这样的妇女,也常参与扎营、拔营的行动,常常钉橛子;即使如此,将“将军西西拉”的头钉在地上,仍需极大的勇气!
雅亿杀西西拉的动机,很可能——雅亿虽不是以色列人,却是一位信奉耶和华的人,她知道神的子民在耶宾的压制下受苦,如今情势转变,她便把握机会,即使是一个冒生命危险的机会,将以色列人的大敌除掉——就好像妓女喇哈一样,与自己部族决裂,孤注一掷地将自身的命运,押在以色列一边。
2.“迦南型领袖”奇耻大辱的“死亡形式”
在古近东的文化中,死在妇人手中是奇耻大辱(尤其是军事领袖);后来亚比米勒宁愿自杀,也不愿披戴这样的羞辱。
同时,“外邦迦南型领袖-西西拉”的“死亡形式”,也预示了即将登场的“以色列迦南型领袖-亚比米勒”的“死亡形式”。
b'雅亿出来迎接巴拉(4:22a)
正当西西拉被雅亿除掉之际,“镜头”转向帐棚外,另一位将军——巴拉来到;雅亿出到帐棚外迎接巴拉,将他带往西西拉所在的帐篷。当巴拉眼见西西拉倒在地上已死,他就知道女先知底波拉的预言(9节)应验了;此刻,在“女英雄雅亿”面前两个男人,是“因胆小怯战,被雅亿夺取得胜荣耀的将军巴拉”和“战败后软弱如孩子,被雅亿夺取性命的将军西西拉”。
 
经文:4:23-24
欺压结束——神施行拯救,使耶宾在以色列手中被制服、灭绝
(一)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制伏了迦南王耶宾
和合本译为“神使迦南王耶宾被以色列人制伏了”,似乎是说:“神将耶宾交在以色列人手中,让以色列人去制伏这位迦南王。”但原文的动词“制伏(??????)”是“被动式”,因此当译为:“那日,神使迦南王耶宾在以色列人面前被制伏”——这样的描述,呈现出的是“神的主动性”,而以色列人好像“见证人”!
(二)北方支派战役的“首次彻底得胜”,确立了北方支派“对迦南地的统治”
士师记1章呈现的战役,北方约瑟家的战役基本失败,许多迦南城邑都没有被征服——现在,随着迦南王耶宾的军队,统帅西西拉,耶宾王本身都被击杀,以色列人终于在北方确立了对迦南人的统治。
(三)迦南本地的王被消灭——却在以色列中兴起“迦南型君王”
在“底波拉-巴拉循环”这部分结尾——相当重要。
通过三次重复强调“迦南王耶宾的压迫统治被神终结”,以色列应当世代谨记、铭刻于心的功课是——“迦南型王权,是他们绝不应当向往的”。
然而:
·不幸的是,就如“基甸-亚比米勒循环”将呈现的,他们还是迷恋于“迦南型王权”——迦南本地的“迦南君王”被神消灭,却在以色列人中被兴起。
·讽刺的是,“迦南型暴君-亚比米勒”致终如同西西拉一样,“为一个妇人所杀”(士9:54)。
 
现代意义
这让我们看见士师时代,越发沉沦,在恶性循环中越发严重。反观如今的教会也是如此,各人任意而行,不仅是在教义上,在生活上,在教会治理中,甚至在解经上皆是如此,人人争当“常务副上帝”定罪别人。这是我们当悔改的地方,如今不也是如此吗?被重压之后才开口呼求神。
另外,我们也看见神在他子民中,赐下了不同的恩赐和服事的机会,正如底波拉的使命是传达耶和华的信息,并激励神的子民,巴拉的使命是带领以色列人与外邦敌人争战。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当按着所领受的恩赐,各尽其职,使基督的身体(教会)得以建造,信徒得造就,但很多时候,基督徒却像巴拉一样,想要推辞。
这里的经文特意提到神兴起女士师/女先知,原因是弟兄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愿教会中的弟兄站起来,回应神的呼召。
第四章会让我们有一个困惑:谁才是真正的士师(拯救者)?
是底波拉吗?是带兵打仗的巴拉吗?是击杀西西拉的雅亿吗?都不是,原来在战场上耶和华才是真正的士师(拯救者),他是那位重价将我们买赎回来的主,让我们这些不完全的人可以参与他的计划,经历一同得胜的主。在新约,耶稣基督就是大士师,在历史中他带领教会打赢一场又一场的胜仗,如今也必带领我们打赢属灵的争战。
 
 
 
 
资料来源:
一位弟兄给的资料
士师记反思——沉沦与拯救   刘光启
图来源:
圣经研修本——士师记第四章附带图
圣经故事(名画彩画版)——旧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