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系列十四
经文:8:22-32
基甸的晚节不保——竖立偶像,建立“皇族型家族”
一、领导百姓——收取“战利品”(8:22-26)
(一)以色列人“拥戴基甸为王、建立世袭王朝”(8:22)
彻底击败米甸人的基甸,得到以色列同胞的拥戴,以色列人在此对基甸发出的请求,原文直译是:“愿你和你的儿子和你儿子的儿子管理我们,因为你救我们脱离米甸的手”(士8:22 直译);这里表达出以色列人“拥戴基甸为王、由他建立世袭王朝、永久统治以色列”的强烈意愿!
现在,读者很可能会想起:
那么,以色列众人拥戴为王的基甸,是否为“神拣选的王”?是“亚伯拉罕应许的成就”?是像摩西一样的审判官,带领以色列人“遵守圣约律法”?
需要留意的是,以色列人如此行的原因,因他们判断“是基甸救以色列脱离米甸人的手”——但讽刺的是,真正救赎以色列脱离米甸的是“大君王耶和华”,基甸只是神手中的器皿!而耶和华也在战前两次删减基甸招募的志愿军,目的就是“免得以色列人向我夸大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士7:2);此刻,以色列人还是认错真正的拯救者!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要立基甸为王并不希奇,毕竟从他们的认知来看,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基甸并没有像摩西那样高举神,也没有像摩西那样要以色列人遵守神的诫命。更不像基督,基督在地上的时候,常以天父的旨意为念。到后面的列王时候,圣经常会表达出一种很强烈的观念:即君王是神在地上的代管者,君王要受神律法的约束。但是很明显,这时候的以色列人并没有这种观念,他们更希望有一个强力的领袖带领他们,而不是仰望那位领他们出埃及进迦南地,并且兴起士师拯救他们的耶和华。
对我们来说,我们似乎也像当时的以色列人,有时候我们也会认为在某某牧师的带领下,我们体系的教会蒸蒸日上。有时候我们也会自夸,你看,我们有齐宏伟牧师,王约翰牧师。这种有意无意的夸大常使我们忘记,基督才是教会的头,似乎缺了他们,教会就不行了。
(二)基甸口头上“虚伪的推辞、婉转的接受”——行动上“多有行使王权”(8:23)
1.基甸没有纠正“基甸是拯救者”这个错误的观念——基甸早已自我膨胀
当以色列同胞提出“因你拯救了以色列,所以立你为王、建立世袭王朝”的请求后,基甸回应了同胞;然而——基甸仅仅对“立他为王,建立世袭王朝”做出的回应,却没有纠正“基甸是拯救者”的错误观念。
按理,基甸此刻当向同胞指出“耶和华神才是真正的拯救者”,讽刺的是——基甸曾在米甸军营中,清楚的学习到这个真理:“基甸到了,就听见一人将梦告诉同伴说:‘我做了一梦,梦见一个大麦饼滚入米甸营中,到了帐幕,将帐幕撞倒,帐幕就翻转倾覆了。’那同伴说:‘这不是别的,乃是以色列人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的刀。神已将米甸和全军都交在他的手中。’”(士7:13-14)
基甸没有纠正“基甸是拯救者”的错误观念来看,结合之前“基甸自立为审判官,刑罚了同胞”的举动——基甸显然已开始了“自我膨胀”!
2.基甸“虚伪的推辞、婉转的接受”——所说与所作“不符”
基甸作出的回应,似乎是拒绝了同胞的提议,并“高举耶和华是以色列真正的管理者、大君王”——然而,基甸在此前后的一系列作为,已经隐约的在行使“王权”,完全与他口头所说的“不符”:
显然,基甸越过约旦河后,在河西之地的“所作所为”,正是他自己反驳以色列人、表示拒绝的“对耶和华不敬的提案”;正如贝利·魏柏所指出的——“自从跨过约旦河后,基甸实质上已一步步在‘运用’王权”!
换句话说,基甸只是“在口头上敬虔,为自己竖口碑、立牌坊”,但“在行为上认同、婉转的接受了同胞的建议”。
基甸这种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是诚实的做法,是我们很多人的真实写照。我记得在过年的时候,常会看见一种情形,一边说着某某人哪,红包我是不收的,实际上早就接过来了。而这种言行不一也常在教会里体现,尤其做为改革宗的信徒,多少次说圣经是我们的标准,圣经是我们的指导,但实际上呢?我说的才是圣经的意思,你明白?“归正”这个字早已经被用烂了,人人皆为“常务副上帝”,就差脸上写字了。
更多时候,权柄错误的应用这种问题会出现在神职人员身上,而不是普通信徒身上。我们有体系的教会,有法规约束会好得多,但是那些没有法规的教会,这种情况会非常严重。家庭教会的领袖或者牧师会以各种方式在教会中运用“王权”,非常的独裁,而且还会在独裁的上面披上属灵的外衣。
当目光转向基督时,我们会发现不同之处。基督做为万王之王,他却做了众人的仆人,甚至给门徒洗脚,正如基督所说:谁愿意做头,就给众人当仆人,这才是教会王权正确应运的规范。
(三)基甸“行使王权——收取战利品”(8:24-26)
嘴上推辞作王的基甸,却很快行使其王权,要收集从敌军获得的战利品,如同外邦的君王或将领在战后所作的那样!而以色列人心甘情愿将战利品交给基甸,也显明他们顺服了基甸的王权!
仇敌是以实玛利人——但基甸的敌人不是米甸人吗?根据创世记,以实玛利与米甸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前者生于夏甲,后者生于基土拉”(创16:15、25:1-2);很可能二者之间,包括他们的后裔之间有来往,在创世记中,就已经出现了“以实玛利人与米甸人互换使用的情况”:
耳环——在古近东具有宗教意义,男女都会佩戴,可能是藉由在耳朵上垂挂某种“信仰的标记”,以此“表达对某位神明的委身与尽忠”;例如,佩戴月型耳坠,表达对月神的信仰;在以色列,也有“仆人将耳朵在主人的家门上打洞、刺透,表示对这家主人的委身与尽忠,愿意终生侍奉”(申15:16)。
一千七百舍客勒——约为19.3公斤,从中可以看出此次战役的收获巨大,且基甸也受到人民的极大尊崇!
二、悖逆上帝——建造偶像以弗得(8:27a)
1.“以弗得”与系在其上的“决断的胸牌”
根据出埃及记28章的记载,“以弗得”是用“金线、蓝、紫、朱红色线、细麻”等五种材料编织的,类似于“无袖短袍”的衣服;两肩位置有“刻着十二支派名字、镶嵌在金槽里的两块红玛瑙,并有肩带相连”(出28:7-14);然而,不能忽略的是,以弗得“短袍”上系有“刻有十二支派名字的十二块宝石的胸牌”(出28:15-28);这块胸牌被称为“决断的胸牌”,因为“要将乌陵和土明放在决断的胸牌里”(出28:30)。
因此,穿戴以弗得的祭司,在功能上有“双向含义——在十二支派面前代表神、在神面前代表十二支派”,也同时具有“代表百姓向神求问神旨、代表神向百姓传达神旨、作决断”;所以,在圣经中,以弗得的出现,常伴随着“求问神旨、作决断”:
2.基甸的“仿造以弗得”——将以色列人再度带回“偶像崇拜”
而基甸“仿造以弗得”,其材质是由“金耳环与项链、月环、耳坠、紫色衣服”所制造,似乎与出埃及记记载的以弗得的材质有出入。
另外,基甸“仿造以弗得”是可以设立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古近东异教中的以弗得,同样是“在人前代表神作决断、发神谕”的功能,因此是穿戴在“代表诸神的偶像或君王-祭司身上”(古近东的国家,都是君王与祭司一体)。因此基甸这件仿造的以弗得,可能是“穿戴”在偶像或类似模特”身上;也可能更简单直接,就是挂在某种“衣架”上。
但无论材料与形式如何,基甸“仿造以弗得”的目的很清楚——在耶和华所设立的圣所(在示罗的会幕)外,再提供一个供以色列人求问神谕的“热线电话”;就是说,基甸藉着“仿造以弗得”,再给自身加持了“祭司”的职份!
讽刺的是,基甸曾经奉耶和华的命,在俄弗拉的“拆毁巴力祭坛”;但现在,他在俄弗拉“设立偶像以弗得”!基甸曾经“穿戴耶和华的灵”(士6:34),与神有不少对话,获得神的指示;但现在,他为自己“制造了一件以弗得”,为要持续获得神谕!因此,以色列人会前来求问基甸所设立的“仿造以弗得”,并向其敬拜。
基甸不像“成功的摩西”,反而像“失败的亚伦”
虽然,基甸有“好像摩西般的蒙召”作为开始,至终却成为了“像带领以色列背约的亚伦”。
基甸家人的恶性参与(8:27b)
基甸重复了他父亲约阿施的作为,以弗得成为了基甸“全家”的网罗,同样,也成为了全以色列的网罗。
也由此看出,基甸家人的举动,如同之前站在基甸这一边、维护他“拆毁偶像”作为(士6:31);此次,也依旧站在基甸这一边,参与他“建立偶像、建国立业”的作为!
在这里的经文并没有提到基甸为何要这样做,只是记录了这样的事件,具体的缘由我们并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知道:这样做可以把神权和王权握在手中。士师本身就有点类似于君王功用和先知功用的结合体,但是士师职分是不能传给下一代,这是神直接授权的,从后面妾生的儿子起名叫亚比米勒来看,基甸还是想让自己的后代治理以色列人。
另外这种私自在示罗以外设立求问神旨意的地方,这是犯了大忌,根据五经的记载,人求问神的旨意,要么去找先知或者士师决断,要么去找祭司。到了新约这个原则依然如此,求问神旨意要有合法和正确的途径——寻求教会的牧师长老。我们应该听过所谓的“祷告公”或“祷告婆”,这已经算灵媒了,这是圣经严厉禁止的事。在我们生活中可能会遇过各种非法求问神旨意的事,例如随机翻圣经,看到哪段圣经,哪段即为神对当下之人的指示。或者梦到奇异的事,或找所谓的属灵人士,叫他为你祷告如何去行。这些行为都类似于基甸的做法,在示罗地以外另设“热线电话”。
按圣经原则正确的做法:应当找本会的牧师长老(尤其是神学精通的),因为他们对你是最了解,可能他们的神学并不是十分好,但你可以多问几位亲近的牧师长老,在求问神旨意的事上给你答复。
三、米甸人在以色列人面前“被制伏”——被耶和华制伏(8:28)
和合本译为“米甸人被以色列人制伏了”,似乎是说:“以色列人靠自身的力量制伏了米甸”,但原文的动词“制伏”(??????)是“被动式”,因此,当译为:“米甸人在以色列人面前被制伏”——这样的描述,呈现出的是“神的主动性”,而以色列人好像“见证人”!
“基甸循环”和其他“士师循环”不同,并未在“国中太平……年”处结尾,而是延续了一些“直至基甸盖棺的后续事件”(士8:29-32);这些事件连同之后的“亚比米勒循环”(士8:33-9:57),都属于“基甸的家族型王朝”的故事。
四、基甸逝世的后续事件(8:29-32)
1.约阿施的儿子耶路·巴力——巴力最终得胜,基甸“陷入偶像崇拜”
基甸曾“在俄弗拉拆毁巴力的祭坛”(士6:25-27),获得了“耶路·巴力”(巴力将会争论)的别名(士6:31-32);却又“在俄弗拉竖立仿造以弗得”(士8:27)——透过基甸,耶和华赢得了“对米甸联军的得胜”;透过耶路·巴力,巴力赢得了以色列人,使他们“在俄弗拉陷入了偶像崇拜”!
“约阿施的儿子耶路巴力”的称呼,对比之前“约阿施的儿子基甸”(士6:11),两个名字分别呈现、指向了“基甸前后两种人生阶段”——此刻的耶路巴力,已不是当初的基甸!
2.耶路·巴力“登基”于自己“宫殿”
29节的“约阿施的儿子耶路巴力回去,住在自己家里”,其中的“住”(??????)与“家”(??????)值得注意:
被译为“住”的希伯来文??????,也可用于指“登基、坐宝座”:
而被译为“家”的希伯来文??????,意思是“房屋、家庭”,也可用于指“宫殿”——“王住在自己宫(??????)中,耶和华使他安靖,不被四围的仇敌扰乱。那时,王对先知拿单说:‘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宫(??????)中,神的约柜反在幔子里。’……当夜耶和华的话临到拿单说:‘你去告诉我仆人大卫说:耶和华如此说:你岂可建造殿宇(??????)给我居住呢?自从我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过殿宇(??????),常在会幕和帐幕中行走。凡我同以色列人所走的地方,我何曾向以色列一支派的士师,就是我吩咐牧养我民以色列的说:你们为何不给我建造香柏木的殿宇(??????)呢?’现在你要告诉我仆人大卫说:‘……我耶和华应许你,必为你建立家室(??????)。你寿数满足,与你列祖同睡的时候,我必使你的后裔接续你的位,我也必坚定他的国。他必为我的名建造殿宇(??????),我必坚定他的国位,直到永远……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你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撒下7:1-16)
因此从“双关语”的角度,作者很可能也暗示“约阿施的儿子耶路巴力回去,登基于自己的宫殿”,之后的荒谬情形,就是基甸的“家庭”更像“皇族型家族”——“基甸有七十个亲生的儿子,因为他有许多的妻。”(士8:30)
3.建立“皇族型家族”,成为“迦南型君王”——多妻多子
在迦南神话中,迦南的至高神伊勒(El)和亚舍拉(Asherah)也有七十个儿子;介于古近东文化的“君王是神的代表、反映”,因此,“七十个儿子”也就成为了“迦南皇族”的标配!基甸的家族此时越来越符合“迦南皇族型家族”。
至此,基甸已显明其不是“合神心意的王”,而是“符合迦南文化的王”。
4.住在示剑的妾所生的“亚比米勒”——远距离、跨民族传声望,竖王权
基甸不仅堕落到“多妻”的地步,甚至他还有一位“住在示剑的妾”;“示剑”距离基甸所住的“俄弗拉”30公里之远;我们不是很清楚为何基甸的这位妾不与基甸同住,而是住在“父家”——可能,这与妾所生的孩子“亚比米勒”有些关系!
“亚比米勒”的意思是“我父亲是王”,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迦南名字,但基甸给自己的儿子取这个名字,显然在他之前的“公开声明不作王”与当下“私自执政掌王权”之间,形成一种矛盾与讽刺!
总之,从“多妻还要纳妾”、“妾住在远离俄弗拉的示剑”、“远离俄弗拉的孩子,被取迦南名字亚比米勒”这三个线索与情形来看——很可能基甸的这位“妾”是“示剑城的迦南人”,而基甸“纳妾”的动机可能是出于“政治联姻”的目的,并很有心机的将远离自己住处的孩子(可能有迦南血统),取名为“亚比米勒”,为要“在更远的区域,跨越民族,传扬自己的声望、竖立王权与统治”!
然而,作者在此刻意呈现“妻所生的70个儿子”和“妾所生的1个儿子”的区别,预示了之后的“手足相残”(士9:5)。
5.基甸安葬、盖棺遗祸
基甸循环结束在基甸的“安葬、盖棺”;然而,基甸的“仿造以弗得”和“在示剑的儿子-亚比米勒”,是基甸“遗留下来的祸患”!
士师记的第6章到第8章,纵观基甸的一生,有深深的叹息,有时候我们看自己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少有顺从,多有背逆。从历史来看,后人常常记得前人的坏榜样,而忽略他们的贡献。人生最大的悲剧:做得好的没什么人记住,做的坏榜样却常被人记住。而基甸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希伯来书的作者把基甸列入信心伟人的行列,至少在我的印象中,这事让我很奇怪。这也说明了人看待前人一生,下意识会做出的结论。
如果单以成败来看待人生,我们没有一个能入神的眼,因我们是罪人,基甸之所以被称为信心伟人是因为对神的信靠,而这种信靠是透过基督来达成。换句话说,我们在神面前的光景是因基督的救赎而转换过来,若没有基督的救赎,我们看基甸的一生一定是绝望的。
愿基督的恩惠和保护常与我们的同在,阿们!
资料来源:
士师记反思——沉沦与拯救 刘光启
另外有弟兄给的资料
经文:8:22-32
基甸的晚节不保——竖立偶像,建立“皇族型家族”
一、领导百姓——收取“战利品”(8:22-26)
(一)以色列人“拥戴基甸为王、建立世袭王朝”(8:22)
彻底击败米甸人的基甸,得到以色列同胞的拥戴,以色列人在此对基甸发出的请求,原文直译是:“愿你和你的儿子和你儿子的儿子管理我们,因为你救我们脱离米甸的手”(士8:22 直译);这里表达出以色列人“拥戴基甸为王、由他建立世袭王朝、永久统治以色列”的强烈意愿!
现在,读者很可能会想起:
·神向亚伯拉罕所应许的:“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创17:6b) |
·神在申命记中所宣告的:“到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得了那地居住的时候,若说:‘我要立王治理我,像四围的国一样。’你总要立耶和华你神所拣选的人为王……”(申17:14-15a) |
·基甸的“蒙召经历”与“击败米甸-亚玛力”,都是“像摩西一样的拯救者”。 |
需要留意的是,以色列人如此行的原因,因他们判断“是基甸救以色列脱离米甸人的手”——但讽刺的是,真正救赎以色列脱离米甸的是“大君王耶和华”,基甸只是神手中的器皿!而耶和华也在战前两次删减基甸招募的志愿军,目的就是“免得以色列人向我夸大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士7:2);此刻,以色列人还是认错真正的拯救者!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要立基甸为王并不希奇,毕竟从他们的认知来看,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基甸并没有像摩西那样高举神,也没有像摩西那样要以色列人遵守神的诫命。更不像基督,基督在地上的时候,常以天父的旨意为念。到后面的列王时候,圣经常会表达出一种很强烈的观念:即君王是神在地上的代管者,君王要受神律法的约束。但是很明显,这时候的以色列人并没有这种观念,他们更希望有一个强力的领袖带领他们,而不是仰望那位领他们出埃及进迦南地,并且兴起士师拯救他们的耶和华。
对我们来说,我们似乎也像当时的以色列人,有时候我们也会认为在某某牧师的带领下,我们体系的教会蒸蒸日上。有时候我们也会自夸,你看,我们有齐宏伟牧师,王约翰牧师。这种有意无意的夸大常使我们忘记,基督才是教会的头,似乎缺了他们,教会就不行了。
(二)基甸口头上“虚伪的推辞、婉转的接受”——行动上“多有行使王权”(8:23)
1.基甸没有纠正“基甸是拯救者”这个错误的观念——基甸早已自我膨胀
当以色列同胞提出“因你拯救了以色列,所以立你为王、建立世袭王朝”的请求后,基甸回应了同胞;然而——基甸仅仅对“立他为王,建立世袭王朝”做出的回应,却没有纠正“基甸是拯救者”的错误观念。
按理,基甸此刻当向同胞指出“耶和华神才是真正的拯救者”,讽刺的是——基甸曾在米甸军营中,清楚的学习到这个真理:“基甸到了,就听见一人将梦告诉同伴说:‘我做了一梦,梦见一个大麦饼滚入米甸营中,到了帐幕,将帐幕撞倒,帐幕就翻转倾覆了。’那同伴说:‘这不是别的,乃是以色列人约阿施的儿子基甸的刀。神已将米甸和全军都交在他的手中。’”(士7:13-14)
基甸没有纠正“基甸是拯救者”的错误观念来看,结合之前“基甸自立为审判官,刑罚了同胞”的举动——基甸显然已开始了“自我膨胀”!
2.基甸“虚伪的推辞、婉转的接受”——所说与所作“不符”
基甸作出的回应,似乎是拒绝了同胞的提议,并“高举耶和华是以色列真正的管理者、大君王”——然而,基甸在此前后的一系列作为,已经隐约的在行使“王权”,完全与他口头所说的“不符”:
·为“一己私仇”而“私自招募以法莲、赌上同胞性命追杀、阻截敌军”(士7:24-8:12) | 过约旦河后 |
·“自立为审判官”刑罚同胞(士8:13-17);与基甸所谓的“我不管理你们……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相悖。 |
·夺取米甸王的月牙圈,作为自己的战利品(士8:21) | ||
·征收每位战士掳物的“战利品”(士8:24-26) | ||
·私自制造、设立以弗得,作为“领受神谕、享有神授权柄”的记号(士8:27) | ||
·广纳“妻妾、嫔妃”,并“生养七十个儿子”(士8:30) | ||
·将离自己较远的、妾所生的儿子命名为“亚比米勒--我父亲是王”(士8:31) |
换句话说,基甸只是“在口头上敬虔,为自己竖口碑、立牌坊”,但“在行为上认同、婉转的接受了同胞的建议”。
基甸这种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是诚实的做法,是我们很多人的真实写照。我记得在过年的时候,常会看见一种情形,一边说着某某人哪,红包我是不收的,实际上早就接过来了。而这种言行不一也常在教会里体现,尤其做为改革宗的信徒,多少次说圣经是我们的标准,圣经是我们的指导,但实际上呢?我说的才是圣经的意思,你明白?“归正”这个字早已经被用烂了,人人皆为“常务副上帝”,就差脸上写字了。
更多时候,权柄错误的应用这种问题会出现在神职人员身上,而不是普通信徒身上。我们有体系的教会,有法规约束会好得多,但是那些没有法规的教会,这种情况会非常严重。家庭教会的领袖或者牧师会以各种方式在教会中运用“王权”,非常的独裁,而且还会在独裁的上面披上属灵的外衣。
当目光转向基督时,我们会发现不同之处。基督做为万王之王,他却做了众人的仆人,甚至给门徒洗脚,正如基督所说:谁愿意做头,就给众人当仆人,这才是教会王权正确应运的规范。
(三)基甸“行使王权——收取战利品”(8:24-26)
嘴上推辞作王的基甸,却很快行使其王权,要收集从敌军获得的战利品,如同外邦的君王或将领在战后所作的那样!而以色列人心甘情愿将战利品交给基甸,也显明他们顺服了基甸的王权!
仇敌是以实玛利人——但基甸的敌人不是米甸人吗?根据创世记,以实玛利与米甸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前者生于夏甲,后者生于基土拉”(创16:15、25:1-2);很可能二者之间,包括他们的后裔之间有来往,在创世记中,就已经出现了“以实玛利人与米甸人互换使用的情况”:
“有些米甸的商人从那里经过,哥哥们就把约瑟从坑里拉上来,讲定二十舍客勒银子,把约瑟卖给以实玛利人。他们就把约瑟带到埃及去了。”(创37:28) |
“米甸人带约瑟到埃及,把他卖给法老的内臣,护卫长波提乏……约瑟被带下埃及去……护卫长波提乏,从那些带下他来的以实玛利人手下买了他去。”(创37:36、39:1) |
一千七百舍客勒——约为19.3公斤,从中可以看出此次战役的收获巨大,且基甸也受到人民的极大尊崇!
二、悖逆上帝——建造偶像以弗得(8:27a)
1.“以弗得”与系在其上的“决断的胸牌”
根据出埃及记28章的记载,“以弗得”是用“金线、蓝、紫、朱红色线、细麻”等五种材料编织的,类似于“无袖短袍”的衣服;两肩位置有“刻着十二支派名字、镶嵌在金槽里的两块红玛瑙,并有肩带相连”(出28:7-14);然而,不能忽略的是,以弗得“短袍”上系有“刻有十二支派名字的十二块宝石的胸牌”(出28:15-28);这块胸牌被称为“决断的胸牌”,因为“要将乌陵和土明放在决断的胸牌里”(出28:30)。
因此,穿戴以弗得的祭司,在功能上有“双向含义——在十二支派面前代表神、在神面前代表十二支派”,也同时具有“代表百姓向神求问神旨、代表神向百姓传达神旨、作决断”;所以,在圣经中,以弗得的出现,常伴随着“求问神旨、作决断”:
“大卫……对祭司亚比亚他说:‘将以弗得拿过来。’大卫祷告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基伊拉人将我交在扫罗手里不交?扫罗照着你仆人所听的话下来不下来……’耶和华说:‘扫罗必下来。’大卫又说:‘基伊拉人将我和跟随我的人交在扫罗手里不交?’耶和华说:‘必交出来。’”(撒上23:9-12) |
“大卫对亚希米勒的儿子祭司亚比亚他说:‘请你将以弗得拿过来。’亚比亚他就将以弗得拿到大卫面前。大卫求问耶和华说:‘我追赶敌军,追得上追不上呢?’耶和华说:‘你可以追,必追得上,都救得回来。’”(撒上30:7-8) |
2.基甸的“仿造以弗得”——将以色列人再度带回“偶像崇拜”
而基甸“仿造以弗得”,其材质是由“金耳环与项链、月环、耳坠、紫色衣服”所制造,似乎与出埃及记记载的以弗得的材质有出入。
另外,基甸“仿造以弗得”是可以设立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古近东异教中的以弗得,同样是“在人前代表神作决断、发神谕”的功能,因此是穿戴在“代表诸神的偶像或君王-祭司身上”(古近东的国家,都是君王与祭司一体)。因此基甸这件仿造的以弗得,可能是“穿戴”在偶像或类似模特”身上;也可能更简单直接,就是挂在某种“衣架”上。
但无论材料与形式如何,基甸“仿造以弗得”的目的很清楚——在耶和华所设立的圣所(在示罗的会幕)外,再提供一个供以色列人求问神谕的“热线电话”;就是说,基甸藉着“仿造以弗得”,再给自身加持了“祭司”的职份!
讽刺的是,基甸曾经奉耶和华的命,在俄弗拉的“拆毁巴力祭坛”;但现在,他在俄弗拉“设立偶像以弗得”!基甸曾经“穿戴耶和华的灵”(士6:34),与神有不少对话,获得神的指示;但现在,他为自己“制造了一件以弗得”,为要持续获得神谕!因此,以色列人会前来求问基甸所设立的“仿造以弗得”,并向其敬拜。
基甸不像“成功的摩西”,反而像“失败的亚伦”
亚伦 | 基甸 | |
聚敛埃及人、米甸人的“金耳环” | “亚伦对他们说:‘你们去摘下你们妻子、儿女耳上的金环,拿来给我。’百姓就都摘下他们耳上的金环,拿来给亚伦。”(出32:2-3) | “基甸又对他们说:‘我有一件事求你们:请你们各人将所夺的耳环给我。’他们说:‘我们情愿给你。’就铺开一件外衣,各人将所夺的耳环丢在其上。基甸所要出来的金耳环,重一千七百舍客勒金子。此外还有米甸王所戴的月环、耳坠和所穿的紫色衣服,并骆驼项上的金链子。”(士8:24-26) |
制造偶像 | “亚伦从他们手里接过来,铸了一只牛犊,用雕刻的器具做成。他们就说:‘以色列啊,这是领你出埃及地的神!’”(出32:4) | “基甸以此制造了一个以弗得,设立在本城俄弗拉,后来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网罗。”(士8:27) |
基甸家人的恶性参与(8:27b)
基甸重复了他父亲约阿施的作为,以弗得成为了基甸“全家”的网罗,同样,也成为了全以色列的网罗。
也由此看出,基甸家人的举动,如同之前站在基甸这一边、维护他“拆毁偶像”作为(士6:31);此次,也依旧站在基甸这一边,参与他“建立偶像、建国立业”的作为!
在这里的经文并没有提到基甸为何要这样做,只是记录了这样的事件,具体的缘由我们并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知道:这样做可以把神权和王权握在手中。士师本身就有点类似于君王功用和先知功用的结合体,但是士师职分是不能传给下一代,这是神直接授权的,从后面妾生的儿子起名叫亚比米勒来看,基甸还是想让自己的后代治理以色列人。
另外这种私自在示罗以外设立求问神旨意的地方,这是犯了大忌,根据五经的记载,人求问神的旨意,要么去找先知或者士师决断,要么去找祭司。到了新约这个原则依然如此,求问神旨意要有合法和正确的途径——寻求教会的牧师长老。我们应该听过所谓的“祷告公”或“祷告婆”,这已经算灵媒了,这是圣经严厉禁止的事。在我们生活中可能会遇过各种非法求问神旨意的事,例如随机翻圣经,看到哪段圣经,哪段即为神对当下之人的指示。或者梦到奇异的事,或找所谓的属灵人士,叫他为你祷告如何去行。这些行为都类似于基甸的做法,在示罗地以外另设“热线电话”。
按圣经原则正确的做法:应当找本会的牧师长老(尤其是神学精通的),因为他们对你是最了解,可能他们的神学并不是十分好,但你可以多问几位亲近的牧师长老,在求问神旨意的事上给你答复。
三、米甸人在以色列人面前“被制伏”——被耶和华制伏(8:28)
和合本译为“米甸人被以色列人制伏了”,似乎是说:“以色列人靠自身的力量制伏了米甸”,但原文的动词“制伏”(??????)是“被动式”,因此,当译为:“米甸人在以色列人面前被制伏”——这样的描述,呈现出的是“神的主动性”,而以色列人好像“见证人”!
“基甸循环”和其他“士师循环”不同,并未在“国中太平……年”处结尾,而是延续了一些“直至基甸盖棺的后续事件”(士8:29-32);这些事件连同之后的“亚比米勒循环”(士8:33-9:57),都属于“基甸的家族型王朝”的故事。
四、基甸逝世的后续事件(8:29-32)
1.约阿施的儿子耶路·巴力——巴力最终得胜,基甸“陷入偶像崇拜”
基甸曾“在俄弗拉拆毁巴力的祭坛”(士6:25-27),获得了“耶路·巴力”(巴力将会争论)的别名(士6:31-32);却又“在俄弗拉竖立仿造以弗得”(士8:27)——透过基甸,耶和华赢得了“对米甸联军的得胜”;透过耶路·巴力,巴力赢得了以色列人,使他们“在俄弗拉陷入了偶像崇拜”!
“约阿施的儿子耶路巴力”的称呼,对比之前“约阿施的儿子基甸”(士6:11),两个名字分别呈现、指向了“基甸前后两种人生阶段”——此刻的耶路巴力,已不是当初的基甸!
2.耶路·巴力“登基”于自己“宫殿”
29节的“约阿施的儿子耶路巴力回去,住在自己家里”,其中的“住”(??????)与“家”(??????)值得注意:
被译为“住”的希伯来文??????,也可用于指“登基、坐宝座”:
“凡在埃及地,从坐(??????)宝座的法老,直到磨子后的婢女,所有的长子,以及一切头生的牲畜,都必死。”(出11:5) |
“你要将他们领进去,栽于你产业的山上。耶和华啊,就是你为自己所造的住处(??????);主啊,就是你手所建立的圣所。”(出15:17) |
因此从“双关语”的角度,作者很可能也暗示“约阿施的儿子耶路巴力回去,登基于自己的宫殿”,之后的荒谬情形,就是基甸的“家庭”更像“皇族型家族”——“基甸有七十个亲生的儿子,因为他有许多的妻。”(士8:30)
3.建立“皇族型家族”,成为“迦南型君王”——多妻多子
在迦南神话中,迦南的至高神伊勒(El)和亚舍拉(Asherah)也有七十个儿子;介于古近东文化的“君王是神的代表、反映”,因此,“七十个儿子”也就成为了“迦南皇族”的标配!基甸的家族此时越来越符合“迦南皇族型家族”。
至此,基甸已显明其不是“合神心意的王”,而是“符合迦南文化的王”。
合神心意的以色列王(申17:15-20) | 不符合标准的基甸 | ||
蒙神拣选的 | 你总要立耶和华你神所拣选的人为王 | 神没有拣选他为王,他私下执政掌权。 | |
以色列人 | 必从你弟兄中立一人,不可立你弟兄以外的人为王 | 符合 | |
依靠神 | 不可拥有大量马匹 | 只是王不可为自己加添马匹 | 基甸没有为自己加添“马匹”,却擅自“征兵”。 |
不可回返埃及 | 不可使百姓回埃及去……因耶和华曾吩咐你们说:不可再回那条路去 | 符合 | |
不准娶太多妻妾 | 他也不可为自己多立妃嫔,恐怕他的心偏邪 | 娶了许多妻子,以及一位妾。 | |
不准聚敛大量金银 | 也不可为自己多积金银 | 收集“一千七百舍客勒金子、月牙圈、月环、耳坠、紫色衣服、金链子”。 | |
忠于神的圣约 | 他登了国位,就要将祭司利未人面前的这律法书,为自己抄录一本,存在他那里;要平生诵读,好学习敬畏耶和华他的神,谨守遵行这律法书上的一切言语和这些律例……这样,他和他的子孙,便可在以色列中,在国位上年长日久。 | 仿造以弗得,使以色列人陷入“偶像崇拜”。 |
4.住在示剑的妾所生的“亚比米勒”——远距离、跨民族传声望,竖王权
基甸不仅堕落到“多妻”的地步,甚至他还有一位“住在示剑的妾”;“示剑”距离基甸所住的“俄弗拉”30公里之远;我们不是很清楚为何基甸的这位妾不与基甸同住,而是住在“父家”——可能,这与妾所生的孩子“亚比米勒”有些关系!
“亚比米勒”的意思是“我父亲是王”,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迦南名字,但基甸给自己的儿子取这个名字,显然在他之前的“公开声明不作王”与当下“私自执政掌王权”之间,形成一种矛盾与讽刺!
总之,从“多妻还要纳妾”、“妾住在远离俄弗拉的示剑”、“远离俄弗拉的孩子,被取迦南名字亚比米勒”这三个线索与情形来看——很可能基甸的这位“妾”是“示剑城的迦南人”,而基甸“纳妾”的动机可能是出于“政治联姻”的目的,并很有心机的将远离自己住处的孩子(可能有迦南血统),取名为“亚比米勒”,为要“在更远的区域,跨越民族,传扬自己的声望、竖立王权与统治”!
然而,作者在此刻意呈现“妻所生的70个儿子”和“妾所生的1个儿子”的区别,预示了之后的“手足相残”(士9:5)。
5.基甸安葬、盖棺遗祸
基甸循环结束在基甸的“安葬、盖棺”;然而,基甸的“仿造以弗得”和“在示剑的儿子-亚比米勒”,是基甸“遗留下来的祸患”!
士师记的第6章到第8章,纵观基甸的一生,有深深的叹息,有时候我们看自己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少有顺从,多有背逆。从历史来看,后人常常记得前人的坏榜样,而忽略他们的贡献。人生最大的悲剧:做得好的没什么人记住,做的坏榜样却常被人记住。而基甸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希伯来书的作者把基甸列入信心伟人的行列,至少在我的印象中,这事让我很奇怪。这也说明了人看待前人一生,下意识会做出的结论。
如果单以成败来看待人生,我们没有一个能入神的眼,因我们是罪人,基甸之所以被称为信心伟人是因为对神的信靠,而这种信靠是透过基督来达成。换句话说,我们在神面前的光景是因基督的救赎而转换过来,若没有基督的救赎,我们看基甸的一生一定是绝望的。
愿基督的恩惠和保护常与我们的同在,阿们!
资料来源:
士师记反思——沉沦与拯救 刘光启
另外有弟兄给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