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系列八 5:1-31

2021-04-17 22:55:23 张叶平 弟兄 人次浏览 来源 字号:T|T

底波拉之歌

士师记系列八
 
经文:5:1-31
底波拉之歌
 
 
序、耶和华“在基顺河的战争”呼应 “在芦苇海边的战争”
士师记4-5章,是由“叙事”(4:1-24)和“颂歌”(5:1-31)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明显的“互补关系”;这种文学形式,最早出现在出埃及记14-15章,在那里也是由“过红海的叙事”(出14:1-31)与“红海边的颂歌”(出15:1-21)两部分组成的“互补”。
这首颂歌的情形,明显回忆出埃及记15章中“摩西在海边的歌”,那时,他们被“神的大能之手”从“法老所有的战车部队”(出14:7)追赶下救出后,就在海边唱这首颂歌;同样,神从“西西拉所有的战车部队”下拯救受欺压的以色列人,底波拉就以颂歌回应。
这两首颂歌提醒我们,神拯救他的民,既是“一次成就性”,也有“此时此地性”;将以色列从埃及拯救出来的神,也持续不断的拯救他们。
 
经文:5:1
 
根据和合本的翻译,给读者的信息似乎是“底波拉与巴拉共同创作了这首颂歌”;在希伯来文文法中,经文当直译为“那时,底波拉作歌,和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说”。因此底波拉才是“主唱”,而巴拉则是“助唱”。
 
经文:5:2-11b  颂赞“战士耶和华”公义的作为
 
a.呼吁“甘心牺牲的子民”称颂耶和华(5:2)
和合本译为 “率领”的希伯来文??????,其本身的含义是“放掉、放开、放松”,多处指“披散头发”:
“当以色列中有头发披散,百姓也甘心牺牲自己时,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士5:2 另译)
任由头发披散、生长,是古代以色列“分别为圣归耶和华”的条例、方式:“耶和华对摩西说:‘你晓谕以色列人说:无论男女许了特别的愿,就是拿细耳人的愿,要离俗归耶和华。在他一切许愿离俗的日子,不可用剃头刀剃头,要由发绺(liǔ)长长了,他要圣洁,直到离俗归耶和华的日子满了。’”(民6:1-5)
因此,对照后半句“百姓也甘心牺牲自己”来看,“以色列中有头发披散”可能指的是——以色列中的一些人“在迦南人军事压迫的战争期间,选择了奉献自己,任由头发披散、生长,归神作拿细耳人(意思是奉献的人),甘心牺牲奉献给神,定意作战士侍奉耶和华,参与争战。”
 
b.向迦南诸王歌颂耶和华(5:3)
当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因此本节中的“君王或王子”显然是指“迦南的诸王与王子”,现在,因着以色列的神实实在在为以色列行了一件明显的大事,行了公义,击败了耶宾和西西拉为首的迦南诸王联军,使得迦南地所有的王都哑口无言,只能保持沉默,听以色列人向耶和华歌唱,歌颂以色列的神!
 
c.再度前来审判迦南的神(5:4-5)
颂歌以强而有力的比喻,描绘“曾在西奈山与以色列立约的神”,从位于战场南面的“西奈山”,由南向北迈向战场——他泊山,途中登上位于北面“以东地的西珥”;为何底波拉要刻意提及“西珥”呢?
在申命记中,摩西唱到:“耶和华从西奈山来,像太阳从西珥上升,从巴兰山发出光辉。千万天使跟随着他;有火从他的右手放出……百姓的众首领,以色列的各支派一同聚会时,耶和华在耶书仑中为王”(申33:2-5 另译);这段经文描绘神从西奈山而来,临到旷野中的以色列民,如同升起的太阳,在大荣耀中显现于西珥;同时,诗歌隐晦的描述耶和华此次以“属天的圣战士”角色显现,带领千万天军降临,要为以色列而战,带领他们前去征服迦南地——换言之,“西珥”是“从西奈山而来的耶和华,带领出埃及的第二代,出征迦南的起点”;以此,底波拉藉着在诗歌中“重述这个光景”,突显“神再度与迦南开战,要彻底征服迦南军队”。
有趣的是,迦南宗教认为神是居住于北方的山上的,以赛亚书也提及:“你心里曾说:‘……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赛14:13-14);此刻,正要前去与迦南假神交战的耶和华,则是从南方的山而来。
在古近东的文化观念中,认为地上两国军队交战的胜败,是取决于两国所委身的神祗,在天上争战的胜败;哪一国的神在天上得胜,这一国的军队就在地上得胜;此刻,敬拜“巴力——掌管风雷雨水之神”的迦南军队,在战场上因大雨而溃败!藉此,作者凸显出“耶和华才是真正呼风唤雨的神”!
 
c.在欺压中落魄的以色列(5:6-8)
镜头从“描绘耶和华再度前来,以圣战士的姿态即将审判迦南”,转移到了“在迦南欺压中,受苦落魄的以色列”。
1.在亚拿之子珊迦的时代,在雅亿的日子——没有出于以色列的拯救者
以色列受耶宾和西西拉欺压的这些年,同时是“在亚拿之子珊迦的时代,在雅亿的日子”;这与士师记3-4章的记载也吻合:
都显明自俄陀聂、以笏之后,以色列男性逐渐的颓废,难以承担起“合格的士师角色”,一段时期内,没有拯救者是从以色列出来的!
2.篷车商队不再经过,行人也要绕道而行,以色列中的乡村消失
底波拉在颂歌中回忆,因着迦南王耶宾和迦南联军的欺压,尤其是“在夏罗设的西西拉铁车军”,对附近“耶斯列平原、河谷”的占据;掌握、垄断了“南北的通商贸易要道”,使得“以色列南北支派无法进行通商贸易”;以至于“篷车商队不再经过,行人也要绕道而行”;同时,以色列人在迦南王的压迫下,放弃了“没有高墙保护的乡村”区域,以至于“以色列中的乡村消失”。
而这段受压迫的时期,也是“在亚拿之子珊迦的时代”,此时的珊迦难道无所作为?并非如此,根据士师记3章记载:“他用赶牛的棍子打死六百非利士人。他也救了以色列人”(士3:31);显然,珊迦“主要活跃于迦南南部、犹大支派的区域”,与“犹大支派西边敌人-非利士人”争战,而耶宾与西西拉主要统治和占据的区域是“迦南北部”。
因此,若珊迦是神兴起,用于“挫败南部敌人侵略的士师”,那同时期,北部敌人的侵略,则是兴起底波拉为士师。
3.直到我底波拉兴起,等我兴起作以色列的母
所谓“以色列的母”,是形容“神给予底波拉一个‘崇高的位份-先知与士师’;藉此,底波拉就好像是领导、保护、又牧养以色列的母亲角色”;可能这也是当时以色列人给予底波拉的一个“称呼”,并非底波拉“自誉”的。
此外,颂歌描绘底波拉为“以色列的母”,也是与颂歌最后描绘的“西西拉的母亲(迦南的母)”形成对比、讽刺!
4.神选择新的领袖,争战的事就临到城门;那时以色列四万人中,岂能见藤牌枪矛呢?
因着“神选择新的领袖”——底波拉和巴拉,于是,“争战的事就临到城门”——以色列人聚集在一起,预备作战;但令人感到危机的是,“那时以色列四万人中,岂能见藤牌枪矛呢?”如同珊迦用“赶牛刺棍”、基甸用“火把与瓶”、参孙用“驴腮骨”,当时“铸铁技术”被小心的保存、垄断在非利士人和迦南人手中;以色列历史中长期缺乏铁器。
首先,这使人认清一件事,就是“他们若能得胜,绝非因着他们有抗衡铁车的装备或能力,而是出于耶和华的大能(暴雨)”。这告诉以色列人,胜败完全取决于依靠、并顺服“军队的元帅-耶和华”,遵行他的道。
 
a'呼吁“甘心牺牲的子民”称颂耶和华(5:9)
如同呼应2节的“当以色列中有头发披散,百姓也甘心牺牲自己时,你们应当颂赞耶和华”,底波拉再次表达出对那些“甘心牺牲自己、奉献作军人”的领袖的钦佩;同样,她也再次呼召以色列人“集体颂赞耶和华”,就是“颂赞耶和华为以色列行了大事,行了公义”。
 
b'呼吁所有阶层人士传扬“耶和华公义的作为”(5:10-11b)
底波拉“再次呼召来颂赞耶和华的名单”,囊括不同阶层的人;有“领袖-骑白驴的”、“经济富裕的人-坐绣花毯子的”、“一般民众-行路的”。同时在“打水之处——一个每天必会有大量人群前往(打水)、聚集、彼此谈论的场所”,人民也要“述说耶和华公义的作为,就是他在以色列乡村中的公义作为。”
 
经文:5:11c-23面对争战号召——“甘心牺牲”与“迟疑逃避”的子民
 
a.“百姓和领袖”因耶和华呼召兴起,下去争战(5:11c-13)
如同呼应8节的“争战的事就临到城门”,此时,“耶和华的民下到城门”。
既然耶和华的军队已经预备出征,即将开战;底波拉就激励自己,以“唱歌”(原文是“传讲”)的方式“激励巴拉与以色列联军争战”;而巴拉也当激励自己,以“掳掠仇敌”的行动回应!
当女先知开始颂扬,将军与士兵一同冲上战场时——神圣的战士、军队的元帅耶和华也降临,要为他们的子民攻击敌军。
然而,并非所有以色列人都同心合意的参与这场战争,接下来的14-18节,就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形,即“甘心牺牲自己的子民”与“迟疑逃避的子民”。
 
b.“甘心牺牲自己”的子民(5:14-15a)
1.以法莲
首先底波拉提到以法莲支派,根据4章“她住在以法莲山地……”(士4:5)判断,很可能这是底波拉自身所属的支派;其次,底波拉提到“有根本在亚玛力人的地”,可能当时有“亚玛力人”在以法莲地区的“山地”居住,正如士师记12章提到“……押顿死了,葬在以法莲地的比拉顿,在亚玛力人的山地。”(士12:15)
但为何底波拉要提到以法莲“他们的根在亚玛力人之地”?先试着从整卷士师记看,作者对以法莲的评价是“爱恨交织,毁誉参半”——从回应以笏(3:27)、底波拉与巴拉(5:14)、基甸(7:24-8:1)的号召,到与玛拿西支派的基甸纷争(7:24-8:1),与玛拿西支派的耶弗他内战(12:1-6),到建立自己“世袭三代的皇族型家族”的押顿(12:13-15)、“家族神殿、偶像崇拜和祭司体系”(17:1-13、18:27)——以法莲显明是一个没有成为过主角,但却骄傲、满怀敌意,不断争吵,以自我为中心,有自己的方言、神殿、偶像和祭司的支派。
从作者这个写作思路,底波拉在此处的“他们的根在亚玛力人之地”,也是同样的用意,指出“义勇军虽来自以法莲,且积极参与争战,但在亚玛力人的环境下渐渐迦南化,变得好像源自亚玛力,展现出亚玛力人的特点——满怀敌意、不断争吵”,这就为下文基甸、耶弗他等篇章中,以法莲人的“满怀敌意,与同胞争吵”埋下伏笔。
2.便雅悯
随后跟随的是便雅悯支派的军队;便雅悯支派的地,位于以色列“南北交界处”,是“此次参与战役的支派中,地理位置离战场最远的支派”;其积极性可见一斑,这也可能是底波拉在以法莲后,紧接着就赞扬便雅悯的原因。
3.玛吉——玛拿西支派
根据五经,“玛吉”是“玛拿西的长子”(创50:23;民26:29),其后裔拈阄分到的土地是“约旦河东的基列和巴珊”(民32:39-40;书17:1);此节指远在“约旦河东、战场对岸的玛拿西半支派-玛吉族”回应了战争呼召,而“约旦河西、战场附近的玛拿西半支派”则没有回应参战?然而,颂歌在随后对“没有回应呼召参战的支派”作出责备时(15b-17),名单中并无玛拿西(约旦河西的半支派),因此,此处的“玛吉”可能是指“整个玛拿西支派”,而之所以用“玛吉”,可能是刻意赞扬“约旦河东的玛拿西半支派”。
4.西布伦
第四个赞扬的是西布伦支派,底波拉唱到“有持杖点民数的从西布伦下来”,根据前一章叙事中的“巴拉就招聚西布伦人和拿弗他利人到基低斯”来看,西布伦人是巴拉最初呼召的支派之一;在此提到的“持杖点民数的”,是指西布伦支派贡献出了“低阶级的指挥官、领袖”。
5.以萨迦
从底波拉对以萨迦支派给予大量关注中,可以判断底波拉对此支派有着高度的赞誉;该支派的“领袖”跟随底波拉,该支派的“勇士”又效忠巴拉——巴拉一冲上战场,以萨迦的首领与勇士们就紧随其后。
在此,特意提到西布伦和以萨迦支派“他们的领袖也来参战”,呼应了9节的“我心倾向以色列的首领,他们在民中甘心牺牲自己”。
最后,这段经文给予读者的大致印象是,以萨迦支派从领袖到勇士,全力地支持底波拉和巴拉——与下文“流便支派、基列地的支派、但支派、亚设支派”形成鲜明对照。
 
c.“迟疑逃避”的子民(5:15b-17)
1.流便
心中设大谋,这说明流便支派内部对是否参战争的议题有不同立场的讨论,虽然讨论激烈、意见分歧——无论是由于地处遥远或自身人数稀少,流便各宗族最终统一决定——坐在羊圈中听音乐,安心的过牧羊人生活。
2.基列人——约旦河东部分玛拿西半支派、迦得支派
据“基列人安居在约旦河外”,此“基列”应是指“约旦河东的基列地——北至雅木河、南至希实本溪的土地”;这片区域的居民是“约旦河东的玛拿西半支派——玛吉宗族、睚珥宗族”、“迦得支派”、以及“少量流便支派”。
14节已提及“玛吉宗族”有参战,因此,此处的“基列人”应是指“玛吉宗族之外的——睚珥宗族、迦得支派”。
3.但
从“但人为何等在船上?”来看,似乎仍旧居无定所的他们,正忙于与腓尼基人,或其他海上民族作贸易、或为他们服务,而忽略了同胞的需要。
4.亚设
最后,“亚设人在海口静坐,在港口安居”,该支派拈阄为业之地位于“基顺河的地中海出口”北面;与但支派一样,他们也正专注于自己的海陆贸易。
5.以色列各支派的分裂
这里提及的“迟疑逃避”的4个支派,显示了以色列各支派之间“缺乏统一、分崩离析”;正如士师记1章所呈现的,约书亚在世时,他带领12支派集体作战;而约书亚死后,12支派各自为战,互不帮助(除了犹大与西缅同盟);而底波拉也难以集合所有支派共同抵抗“迦南诸王”——这个问题会在士师记后续部分更为凸显,直至20章的内战高潮:
6.南部的犹大与西缅支派也未参战
从6节的“在亚拿之子珊迦的时候”来看,显然南部支派此时正忙于抵抗非利士人,自顾不暇,无力脱身参与北部区域的战役。
 
b'“甘心牺牲自己”的子民(5:18)
最后,作者再次提及西布伦和拿弗他利支派,从4章叙事中,底波拉吩咐巴拉:“‘你率领一万拿弗他利和西布伦人上他泊山去……’巴拉就招聚西布伦人和拿弗他利人到基低斯”(士4:6b-10a),以及5章颂歌中,赞扬的“有持杖检点民数的从西布伦下来……西布伦人是拼命敢死的,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处,也是如此”(士5:14、18)来看,西布伦与拿弗他利支派,是此次战役中最投入的两个支派,是不顾性命的!
同时,作者在此涉及西布伦和拿弗他利支派,也为他们在后续“基甸与米甸人的战役”中的登场,作了承上启下的铺垫——“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亚比以谢族都聚集跟随他;他打发人走遍玛拿西地,玛拿西人也聚集跟随他;又打发人去见亚设人、西布伦人、拿弗他利人,他们也都出来与他们会合。”(士6:34-35)
 
a'“君王和领袖”因耶和华吸引兴起,下去送死(5:19-22)
此次位于北部的战役,有6个支派回应了底波拉与巴拉,显然是一场规模极大的战争,与迦南人决死一战;而迦南人一方也是集结了“迦南诸王”。
原本,迦南联军预期可以“掳掠银钱”,但他们得到的却是“星宿从天上争战,从其轨道攻击西西拉。基顺古河把敌人冲没”,自身成为了掳物;在古近东宗教观念中,视“天上的星宿”为“神明”,而在圣经和犹太传统中,则视“天上的星宿”为“天使-神的众子”。
因此,这场战役有“属灵维度”的参与,天上的众星宿/天使都按万军耶和华的军令而行,以暴雨为以色列助战、攻击西西拉的迦南诸王联军(而在迦南神话中,恒星也被视为是雨水的源头);相应地,地上基顺古河波涛翻腾、河床的水流暴涨、冲没推翻敌军的铁车,此时,拉铁车的战马也只能在激流和淤泥中挣扎;类似的情形正是“埃及的战车、马匹在红海中的遭遇”——“到了晨更的时候,耶和华从云火柱中向埃及的军兵观看,使埃及的军兵混乱了;又使他们的车轮脱落,难以行走……到了天一亮,海水仍旧复原。埃及人避水逃跑的时候,耶和华把他们推翻在海中,水就回流,淹没了车辆和马兵,那些跟着以色列人下海法老的全军,连一个也没有剩下。”(出14:24-28)
耶和华已用暴雨激流击溃敌军,底波拉也以颂歌回应“我的心啊!应当努力践踏”,以色列军队要在耶和华奠定的胜利基础上继续争战,掳掠俘虏和战利品。
有趣的是,此次战役中,以色列勇士在战役中的作为完全没有被提及,在耶和华从天而来的大能介入下,以色列军队随后的“收拾残局”实在不值一提。
 
c.咒诅“迟疑逃避的米罗斯”(5:23)
首先,“米罗斯”的位置是未知的,难以考证,但它大概是接近耶斯列平原的一座城,很可能是以色列的一座城,理应回应巴拉的呼召,帮助耶和华攻击迦南人;再结合“米罗斯在此受咒诅,雅亿在下文得祝福”,显明米罗斯应当行雅亿所行之事!即使不敢上战场,至少应当帮助巴拉“阻截敌军,擒拿西西拉”。
其次,为何是由“耶和华的使者”颁布对米罗斯的咒诅的?从士师记来看,上下文中提到“耶和华的使者”的地方是在2章开篇,“前来控告以色列人与迦南人立约、联合,违背律法的耶和华的使者”——“耶和华的使者从吉甲上到波金,对以色列人说:‘……你们也不可与这地的居民立约……你们竟没有听从我的话!为何这样行呢’”(士2:1-2),再结合“米罗斯在此受咒诅,雅亿在下文得祝福”,显明——“米罗斯城的居民是与迦南人联合、站在迦南人一方,不帮助耶和华争战的以色列人”;与之相对的,“雅亿是与以色列人联合,站在以色列人一方,帮助耶和华争战的外邦人”!
 
经文:5:24-30 赞赏“女英雄雅亿”,讥笑“迦南国母”
(一)赞赏击杀西西拉的“女英雄雅亿”,比众妇女更蒙福(5:24-27)
不同于“与迦南人联合的以色列人--米罗斯,不来帮助耶和华攻击迦南人,因而受咒诅”,相反,“与以色列联合的外邦人-雅亿,前来帮助耶和华攻击人,因而蒙祝福”。
不同于4章叙事部分,5章颂歌对刺杀过程的步调放的较慢,藉着一连串动词,强化雅亿刺杀西西拉的动作细节,以及凸显西西拉死亡的情形:
雅亿-三次有关“击打”的动词 西西拉-三次死亡情形的动词
“雅亿左手拿着帐棚的橛子,右手拿着匠人的锤子,击打(?????)西西拉——打伤(????? 摧毁)他的头——把他的鬓角打破(????? 破碎)穿通。”(26节) “西西拉在她脚前曲身(??????)仆倒(?????)——在她脚前曲身(??????)倒卧(?????? 躺下)——在那里曲身(??????),就在那里死亡(?????? 毁灭)。”(27节)
 
(二)讥笑被杀西西拉的“母亲”空等,成为妇女的笑柄(5:28-30)
在“以色列的母-底波拉”和“住帐篷、刺杀西西拉的女英雄-雅亿”之后登场的是“迦南国母、住楼房、等候西西拉的母亲”,三者间形成强烈对比。
西西拉的母亲在等候儿子回来时所说的话:“他的战车为何耽延不来呢?他的车轮为何行得慢呢”,其实已暗示了“不祥”的意味;而“聪明的宫女”试着安慰、附和她,认为西西拉之所以会延迟,是因为在那里分掳物。
藉此,底波拉为我们呈现出迦南文化的道德观——“他们莫非得财而分,每人得了一两个女子?”原文是“他们莫非得掳物(??????)而分,每人得了一两个子宫(???????)”;也就是说,句子本身的意思并不仅仅是指“掳掠女仆俾”,而是指“迦南军兵得胜后,将会任意强暴所掳获的敌方女子”——讽刺的是,西西拉不仅没有“得一两个女子”,反而是“死在一个妇人手中”。
不仅如此,西西拉的母亲还提到:“西西拉得了……绣花的彩衣为掠物。这彩衣两面绣花”;对三千多年前,尚未有工业,没有大量生产技术的年代而言,“彩衣”是耗费许多相当来之不易的染料,才能制作出来的“昂贵品”;同时,“这彩衣两面绣花”,更是花费许多人工精致缝制而成,可见其贵重程度。
 
经文:5:31 结尾
诗歌的结尾回归了整首诗歌的主旨——颂赞耶和华。
在此,作者咒诅耶和华的仇敌“同西西拉及其军队一样灭亡”,祝福爱耶和华的人“如日头出现,光辉烈烈,享有荣耀”;如同利未记26章、申命记28章的“圣约的祝福与咒诅”,显明这首诗歌含有“先知教导”的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爱耶和华的人”也包括了“外邦人雅亿”。在旧约中,“爱耶和华”并非是一种浪漫的感情体验、主观享受,而是强调“藉着忠于圣约、遵守律法、委身于立约关系来显明”。
这样国中太平40年,一个循环结束!
 
现代意义
“底波拉之歌”将我们的目光对现实困境的关注,转移到那位肉眼看不见,却大有能力的神。虽然“大道无人行走,都是绕道而行”,“城镇被摒弃”,“以色列四万人中岂能见藤牌枪矛”,但是透过信心的眼睛,却能看见耶和华是让天地颤抖,以公义执掌权柄,又为他的子民兴起拯救者的神。对基督徒来说,赞美让我们思想神的属性和作为,透过历史提醒我们神曾经所做成的工作,让我们心存感恩,期待神再次在教会中成就大事。
这里也让我们看见一个彼此配合,彼此成全的团队服事,虽然底波拉和巴拉在这场战争中是做领袖的(如同教会里的主任牧师)。但经文也将灯光照射到小人物身上:军长,骑白驴的,坐绣花毯的,民中的贵胄(就像教会的长老,执事,神学生,小组长等等),以及行路的一般百姓(如同信徒)。如果不是这些人的委身投入,就不会有接下来的战争,就不能看见神所赐的胜利。
但我们也会看见,以色列人的团队服事并不是全民参与,因为有些支派出于利害关系,选择冷眼旁观。这都需要我们教会全体注意的问题,要知道你的冷漠很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正如不久前发生的重庆抢夺方向盘导致车毁人亡的事件,因为我们彼此之间不是他者,而是一个共同体,就像保罗所说,我们是基督的肢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另外还有是关于旧约争战的经文,学习这些经文不是要教导我们在如今的社会刀光剑影,我们面临的是一场属灵的争战,因为我们的仇敌是属灵的恶魔(弗6:12)
基督徒所面对的属灵争战,是生活中最真实的一幕——拜金主义,物欲至上,后现代主义,无神论,LGBT(同性恋平权运动)等等一系列。这一切都在努力的吞噬和同化我们,如同当年的迦南多神体系吞噬和同化以色列人一样。
唯有穿上属灵的军装,按主的真理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过圣洁的生活,来抵挡各种各样思潮的同化,只有神的真理才能更新我们,使我们在今天这样混乱的时代抵挡一切错误的思潮,站稳脚步,跟随基督。
而神的一系列拯救也是我们当关注的,神对我们的拯救既有一次成就的,也有持续不断的。正如我们的重生就是神一次性的拯救,而在我们的生命中,神会有持续不断的拯救,就像拯救大卫一次又一次的脱离扫罗的手,这是神大能的护理。我们的神也是这样的拯救我们脱离魔鬼和罪恶的势力,并在奔走天路的过程中持续不断的拯救我们,直到我们到达天堂。
愿神帮助我们,阿们。
 
 
张叶平 2018-11-10
资料来源:
士师记反思——沉沦与拯救 刘光启
另外有弟兄给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