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课:基督的被捕

2012-04-20 12:18:21 陈达 长老 人次浏览 来源 字号:T|T

第41课:基督的被捕
读经:约18:1-11
约 18:1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在那里有一个园子,他和门徒进去了。
约 18:2卖耶稣的犹大也知道那地方,因为耶稣和门徒屡次上那里去聚集。
约 18:3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
约 18:4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已的一切事,就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
约 18:5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卖他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
约 18:6耶稣一说“我就是

基督教温州锦绣教会(筹)主日上午崇拜 

《约翰福音》查经式讲道 2010主日36
 

第41:基督的被捕

 
读经:约18:1-11
约 18:1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在那里有一个园子,他和门徒进去了。
约 18:2卖耶稣的犹大也知道那地方,因为耶稣和门徒屡次上那里去聚集。
约 18:3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
约 18:4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已的一切事,就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
约 18:5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卖他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
约 18:6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
约 18:7他又问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
约 18:8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
约 18:9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说:“你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
约 18:10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
约 18:11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引言:亲爱的弟兄姐妹
过去,祭司的职分包括教导、祷告和献祭。而基督,教导和祷告之后,还把自己献上当作赎罪祭。作为先知,基督讲了祂所应当讲的一切话,又在17章做了大祭师长的祷告。现在,祂要着手做祂作祭司之工,进行献祭的工作。
 
 
 第41:基督的被捕
一;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
约 18:1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在那里有一个园子,他和门徒进去了。 (1)。“耶稣说了这话,”“这话”原文作“这些话”,就是十四至十七章的话。(参14:31)。
兰柏(Lampe)说:我们主离开耶路撒冷时所走的路,就是每年的赎罪日,把替罪羊阿撒泻勒送到旷野去的那条路。
安得烈主教说:“当提多(Titus)占领耶路撒冷时,罗马人打开的第一个缺口就是在汲沦溪。基督也是在那里被逮捕的。”
“汲沦溪”位于耶路撒冷城的东墙和橄榄山中间的小峡谷。溪名意为黑暗(dark),可能是因茂盛的橄榄树的影子遮满了溪水。“溪”这个词,从字面意义上讲,是指“冬天的激流”,这溪又称为冬溪。根据所有游人所看到的情形,汲沦溪恰恰就是这样。除了冬天或降雨之后,这条溪在其他时节只是一条干枯的水道。在这里所提到的汲沦溪,与在旧约中不止一次提到的汲沦溪是同一个地方。当大卫王因押沙龙背叛被迫逃离耶路撒冷,经过一条溪边哭了的那溪,就是这个汲伦溪(撒下15:23)。也许是预表大祭司长基督的苦难呢?(撒下15:23)。
同样,亚撒王也是在这同一条溪旁,烧毁了他祖母玛迦太后的偶像(代下15:16);而约西亚王则拆毁了用作偶像崇拜的坛,把灰倒在这条溪里(王下23:12)。
“在那里有一个园子,”是一橄榄园,名叫“客西马尼”
太 26:36耶稣同门徒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就对他们说:“你们坐在这里,等我到那边去祷告。”
它位于汲沦溪另一边的橄缆山畔(路 22:39耶稣出来,照常往橄榄山去,门徒也跟随他。),离耶路撒冷城墙约一点二公里,为耶稣和祂的门徒常去之处(参2节),据说此园乃是属于马可家的产业。
本卷虽然不提祭司在那里祷告的事,但我们不可忘记祭司在那里“大声哀哭、流泪祷告”的事(来 5:7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祂的流泪表示祂的代赎工作(背十字架)是极大的苦难。大祭司长在客西马尼的“大声哀哭”是祂灵魂的痛苦,祂十字架的苦难是肉体的痛苦(当然也是灵魂的痛苦),祂的流泪祷告是“极其难过……几乎要死”的(太26:37,38),又是“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的(路22:44)。以下是其他三福音书上所记载的:
太 26:37于是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可 14:33于是带着彼得、雅各、约翰同去,就惊恐起来,极其难过;)
太 26:38便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警醒。”(路 22:40到了那地方,就对他们说:“你们要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太 26:39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路 22:41于是离开他们约有扔一块石头那么远,跪下祷告,)(可 14:36他说:“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将这杯撤去;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
路 22:43-44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他的力量。耶稣极其伤痛,祷告更加恳切,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
太 26:40来到门徒那里,见他们睡着了,就对彼得说:“怎么样?你们不能同我警醒片时吗?(可 14:37耶稣回来,见他们睡着了,就对彼得说:“西门,你睡觉吗?不能警醒片时吗?)(路 22:45祷告完了,就起来到门徒那里,见他们因为忧愁都睡着了,)
太 26:41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路 22:46就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睡觉呢?起来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太 26:42第二次又去祷告说:“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可 14:39耶稣又去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
太 26:43又来见他们睡着了,因为他们的眼睛困倦。(可 14:40又来,见他们睡着了,因为他们的眼睛甚是困倦,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太 26:44耶稣又离开他们去了。第三次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
太 26:45于是来到门徒那里,对他们说:“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吧(或作“吗”)!时候到了,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了。(可 14:41第三次来,对他们说:“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吧(或作“吗”)!够了,时候到了。看哪!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了。)
在客西马尼园这样的祷告,证明祂已经把自己献给父神(Schilder)。
几乎所有的解经家都会注意到这个奇怪的事实:亚当和夏娃的堕落发生在一个园子里,基督的受难也从一个园子开始,安置主基督的坟墓在一个园子里,祂被钉十架的地方也在一个园子里(约19:41)。
奥古斯丁评论道:“病人最早发病的地方,就是这位大医生的宝血倾洒的地方,这当然是合宜的。”
 
 
二;基督自愿献身。
1,基督照常去那园子。
约 18:2卖耶稣的犹大也知道那地方,因为耶稣和门徒屡次上那里去聚集。(2)。(路 22:39耶稣出来,照常往橄榄山去,门徒也跟随他。)这个园子就是我们的主和祂的门徒到耶路撒冷过节时,屡次聚集的地方。每逢这样的节日,崇拜的人总是成群结队,非常拥挤;所以,许多人如果能在户外的树下、岩石边上找到一块地方栖身,就已经很满足了。路加论到此事时,是这样说的:“每夜出城在一座山名叫橄榄山住宿。”(路21:37)除了第一次圣餐举行的地方外,圣经中从未提到我们的主在耶路撒冷时住在房子里面。
耶稣在地上吃最后的晚餐时,犹大为展开卖耶稣的活动,就出去了(13:30)。耶稣当然知道犹大在外面,跟那些人做什么,但祂带着门徒(十一位),照常进了犹大所知道的地方。
尽管我们的主晓得,卖祂的犹大“知道那地方”(约18:2),仍然故意往那里去。这事证明耶稣是从天上来的真祭司,若不是,祂可以换个地方来躲藏,避免被捕的羞辱。但祂不怕任何敌人,所以自愿的,自由的,主动的,进入那地方(太26:44)。
所以这个事实可以表明三点:第一,我们的主乃是主动地、甘心情愿地走向死亡,因为祂清楚地晓得犹大知道那个地方,却还是要往那“园子”去。第二,我们的主屡次去那园子,非常“频繁”,所以,犹大确信在那里可以找到祂;第三,犹大的心肯定已经变得刚硬至极,因为当他屡次三番地在那园子里亲眼目睹圣灵更新的工作之后,竟然还有意识地背叛自己的主。他之所以“知道那地方”,乃是因为他过去常常听到自己的主在那里教导和祷告。他通过属灵的联系知道了那地方,却把自己的知识用于邪恶的用途!
他的“知道”却被魔鬼所利用(参3节);许多时候,人若存心不正,连属灵的“知识”也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法利赛人和现代的异端人士也是如此。
我们难道没有从这节经文中学到什么吗?为与神相交,我们可能喜爱一个地方胜于另一个地方,或选择这个地方而不选择那个地方,这都没有什么,我们一定不要感到羞愧,也不要认为这样做有什么错误。甚至我们尊贵的主在耶路撒冷附近也选择了一个特别的地方,并且常常去那里。
太 6:6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这里的经文也可以指有个安静的祷告场所。照常在那里与神甜蜜的交通。
传 5:1你到 神的殿,要谨慎脚步;因为近前听,胜过愚昧人献祭(或作“胜过献愚昧人的祭”),他们本不知道所作的是恶。
有人也喜欢教堂前面的位置,并且经常坐在老位置。这种爱好也不错。
 
2,世人来抓拿基督。
约 18:3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3)。“犹大领了一队兵,”“一队”原文是“一营”(squad),按罗马编制约有六百士兵;这队兵是否全数都来,圣经并未明言,但因有“千夫长”在场(参12节),故应不少于一百人。
 犹大:代表历代教会中的背叛者和背道者。带来的敌人和武器如下:
(1)祭司长、守殿官并长老;
路 22:52耶稣对那些来拿他的祭司长和守殿官并长老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
祭司长:代表宗教界堕落的神职人员。可能是亚那,因为后来是先到亚那那里受审。
守殿官(路22:52):是圣殿的军官,代表军队。
长老:“民间的长老”代表恶性的长老。
太 26:47说话之间,那十二个门徒里的犹大来了,并有许多人带着刀棒,从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那里与他同来。
(2)法利赛人的差役;
法利赛人的差役:是公会(Sanhedrin)的警官,代表警察。
(3)千夫长和一队兵(参12节);
千夫长和兵丁:是罗马人,代表外邦人和他们的暴力。
路 22:52耶稣对那些来拿他的祭司长和守殿官并长老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
(4)大祭司的仆人(参10节);
仆人:是大祭司的仆人,代表所有的奴仆。
路 22:50内中有一个人把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
(5)一些闲杂人(参26节)。
 “拿着灯笼、火把,”“灯笼”是里面置放油灯的陶制器物,“火把”是浸含油脂的木块;这两样乃是当时犹太人最通用的夜间照明器具。
灯笼﹑火把﹑兵器:代表世人逼迫教会的一切武器。
世界的办法是“一队兵”和“兵器”,但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参弗六12),所以凡是想靠人多势众和血气兵器的,就已落到属世的原则底下,也许人以为打了胜仗,其实是一败涂地。
 
三;耶稣的威严(4-6)。
约 18:4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已的一切事,就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4)。本节表明,我们的主完全预知即将发生在祂身上的一切。世上再也没有人比我们的主更甘心、更乐意、更主动地为我们去受难。即使最有智慧的殉道者,在自己临死前最后一刻也不能确切知道某些事是否会发生,那些迫害他们的人是否会心意改变,使他们得救。按着神的定旨先见,我们的主完全知道祂必要死去。
福特引用皮纳特的话说:“基督的受难之所以最令人敬畏,乃是因为祂早已预见到了自己将要忍受的痛苦。从祂出生的那一刻起,心里就已清楚地知道那鞭笞、荆棘冠冕、十字架和等待祂的极其痛苦的死。看到草场上的羊羔或殿里的祭物这样的景象,祂就不禁想起,自己就是神的羔羊,就是那要献上的祭。”
主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所以临事不会惊慌失措;他在祷告完毕后就对门徒说:
可 14:42-43起来!我们走吧。看哪!那卖我的人近了。”说话之间,忽然那十二个门徒里的犹大来了,并有许多人带着刀棒,从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那里与他同来。
“就出来,”这词和前面的“进去了”(参1节)乃是一个对比。主耶稣没有等候他们前来找祂,就自行“出来”会见他们,显示出祂上十字架是心甘情愿的。我们的主从祂所在的那园子主动地出来,没等犹大一伙的人来找祂。相反,祂却突然走出来,站在他们面前。仅凭祂的这一行动,就必定给了那些士兵迎头一棒。因此,他们马上就会感到,要对付的不是一般人。
马太·亨利指出:“当人们想迫使祂戴上冠冕,让祂作王时,祂却退到山上藏了起来(约6:15);然而,当人们来强迫祂背十字架时,祂却欣然献上自己。祂到这世界来,为的就是经历患难;祂到另一个世界去,却是要作王。”
主耶稣没有等敌人盘问祂,或是命令祂投降,自己就先开口说话。这突然出现的难题,无疑使犹大一伙的人大为吃惊,却为接下来的大能神迹铺平了道路。那些士兵肯定有所觉察到:“这样的言语和表现,可不是出自罪人。”
“你们找谁”不表示耶稣不知道他们找谁,因为耶稣是无所不知的全知者(1:42,47,48,2:24,25,5:6,6:64,13:1,3,21:17)。耶稣问这同一句两次(18:7),是为要确认他们的计谋。如此才能释放祂的门徒(18:8)。
我们既“知道”凡事临到我们身上,都有神的美意(参太十一26),所以也应当安然信托神。一切发生在信徒身上的事,都在主的预知和眷顾(护理)之中。
 
约 18:5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卖他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5)。“撒勒人耶稣。”这名称含有两种意思。当耶稣的敌人使用时,表示轻蔑和仇恨祂的敌意(太26:7,可14:67,约18:5,7,19:19),但属祂的人使用时,表示爱心和赞美的敬意(路24:19,可16:6,徒2:22,10:38)。此节的这名称就是仇恨祂的。
“我就是,”原文直译是“我是”,乃是耶和华神宣示祂自己时所专用的称号。祂曾向摩西说:“我是那“我是”“,又叫他向以色列百姓说:“那“我是”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参出三14~15原文)。可见主在这里所说的“我就是”,乃是宣告祂的神格,表明祂就是耶和华神。
“卖他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表示:.他已经是撒但的人。在今天这几节经文中,我们当注意,一个冷淡退后自称信主之人的内心会刚硬到何等地步。圣经告诉我们,作为主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犹大,却带着人来抓耶稣。圣经又告诉我们,犹大凭着自己对主休息地点的了解,就把那些谋害主命的敌人带到主的身边。圣经还告诉我们,当那队士兵和差役来到他的夫子面前并要拿住祂的时候,犹大竟然“同他们站在那里”。然而,正是这个犹大,三年来一直陪伴在基督的身旁,也曾亲眼见过主所行的诸多神迹,亲耳听过主的多次讲道,还亲身领受过主私下的很多教训,亲口宣称自己是个信主之人;甚至,他还曾奉基督之名做工和传道!我们不得不这样感叹道:“主啊,人算什么?”从享有最高的特权到滑向最低的罪坑,其间不过几步之遥。特权一经滥用,人的良心就会麻痹。那可以叫蜡熔化的烈火,却也能使粘土坚硬。
唯愿我们当心,千万不要把自己得救的盼望建立在宗教知识上,无论这知识有多么大;同样也不要建立在宗教优势上(我是改革宗的),不管何等多。我们可能会知晓一切教义真理,也能教导别人;然而,倘若我们的内心是朽坏的,就要和犹大一同陷入罪的深渊。我们也许能领受到来自属灵权柄的丰富光照,聆听到最优秀的基督徒教导;然而,却结不出荣耀神的果子来,只能被当作干枯的葡萄枝烧掉。“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当心,不要爱慕任何缠累我们的隐秘的罪,贪爱钱财、贪爱世界就是这样的罪。有一节索链出问题,就有可能导致全船失事;有一个小裂缝,也会使全船沉没。那些宣称自己是基督徒的人,若是放纵自己,沉迷在一种罪中,不加节制,显明了自己的不信,也会走向毁灭。唯愿那受在信仰生活中放任自流的人思想这些事,小心谨守。唯愿他记住加略人犹大,犹大的一生就是一个铁的教训。
犹大跟随主三年半,受主教导,为主所爱,结果却“站在”仇敌那一边;许多信徒虽然信主多年,但在重要关头的时候,竟也显明被魔鬼所利用。弟兄姊妹,你的心此刻是站在那里?
约 18:6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6)。基督进入黑暗的界限──“过了汲沦溪”(参1节,“汲沦”字义“黑”),来到受压的范围──进了客西马尼园(参1节,“客西马尼”字义“榨油”),面临叛逆的阴险──犹大卖主(参2节),遭遇宗教的逼迫──“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参3节),以及政治的权势──千夫长和一队兵(参3,12节);但是赞美主,超越的基督仍能显出祂的丰满──“我就是”,
原来主耶稣所宣称的“我就是”,乃是显明这一位说话的就是神自己(参5节注解);当主耶稣一显出祂就是神,何其威严,任何人在祂面前都站立不住。这也证明,若不是主耶稣甘心乐意把自己交在这些人的手中,他们是毫无能力捉拿祂的。
“他们”包括犹大、法利赛人的差役、祭司长、千夫长以及兵丁等人;他们退后倒在地上,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请注意“一说”──等到主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立刻退后倒在地上。──“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就在我们的主看起来软弱的时刻,祂却显明了自己的刚强。
毫无疑问,这句话伴随有一种隐秘、无形的力量。我们根本无法解释为什么一群强壮的罗马士兵,会降服倒在一个手无寸铁的人面前。
诗 27:2那作恶的,就是我的仇敌,前来吃我肉的时候,就绊跌仆倒。
    唯愿我们谨记,我们可称颂的主乃是因为自己甘心乐意,为我们受难而死的。祂不是因无力阻止这事才受死,也不是因祂无法逃脱才去受难。若不是主甘愿把自己交给彼拉多的士兵,他们怎能抓住祂呢?若不是主允许,他们连祂头上的一根头发也不可能伤到。但在这里,恰如主在世上的所有服事一样,祂甘愿经受苦难。祂早已定意要成就对我们的救赎。祂爱我们,为了补偿我们的罪,欢喜快乐、心甘情愿、高高兴兴地为我们献上自己。正是“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来12:2),祂就忍受那十字架的苦难,轻看羞辱,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交在仇敌手中。
 
四,基督爱自己的人(7-11)。
约 18:7他又问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7)。耶稣第二次问了同一句话,是要确认恶党的计谋。若耶稣是平凡人,恶党的心或话会改变。他们要拿住的对象,除了耶稣以外,还有别人吗?没有。
找拿撒勒人耶稣。在有威力的耶稣面前,惊悸慌张的恶党不敢改变他们亲口说的对象。
 
约 18:8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8)。耶稣强调的说这句话,叫他们清楚的知道拿撒勒人耶稣是谁。
“你们若找我,”“我”字在原文被强调,意思是“如果你们要找的人是我”。
    “就让这些人去吧。”“这些人”是指跟随祂的门徒。天上来的大祭司(the Highpriest)是好牧人,为羊舍命是祂的使命(10:11)。这样,耶稣的门徒才有得以逃脱的机会。甚至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就是在自己无法言表的苦难就要来临之际,祂仍没有忘记那一小群站在自己身边的信徒。祂仍在记着他们的软弱。祂知道,若是叫他们进入大祭司的院子和彼拉多的审判厅那样的火窑中,现在还不合适。祂满有慈爱地为他们找出一个逃脱的方式:“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约18:8)。似乎极有可能,主的话语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不管怎样,士兵连门徒头上的一根头发也没有触及。他们虽然抓获了这位大牧人,却任凭祂的羊群安然逃脱。
哦,主今天仍是如此护卫我们,在任何为难中,祂都乐意为我们承当。
约 18:9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说:“你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9)。“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应验”这词通常是在引用旧约圣经时说的,在此视主耶稣所说的话如同旧约圣经。
有关照顾祂的羊,祂曾说了几次(6:39,10:28,17:12)。祂所说的,“没有一句落空都应验了”(书21:45)。
 
这时候的情景在其他三福音书上记载:
可 14:44卖耶稣的人曾给他们一个暗号,说:“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把他拿住,牢牢靠靠地带去。”)
太 26:49犹大随即到耶稣跟前说:“请拉比安;”就与他亲嘴。
路 22:48耶稣对他说:“犹大!你用亲嘴[的暗号]卖人子吗?”
太 26:50耶稣对他说:“朋友,你来要作的事,就作吧。”于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稣。
 
约 18:10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10)。这节的内容在符类福音书都有记载(太26:51,可14:47,路22:50),
可 14:46他们就下手拿住他。
路 22:49-50左右的人见光景不好,就说:“主啊!我们拿刀砍可以不可以?”内中有一个人把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可 14:47旁边站着的人,有一个拔出刀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个耳朵。)
想要动手的不是彼得一个人,还有其他的使徒(路22:49)。四福音书中,仅《约翰福音》指出带刀的是西门彼得,而他所伤害的那人名叫马勒古;这大概是因为约翰写本书时彼得已经殉道。  
“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刀”字在原文指匕首之类的短刀。“刀”象征血气的兵器(参林后十4)。
“砍”的原文(patassw,to strike,beat,smite,kill,slay)意为打、击、杀等。当时为了保护夫子(耶稣),但急性的彼得先动手了。对他们的反击最大目标是谁,我有以下看法:
不是马勒古:他只不过是一个仆人而已,打他没有意思。
不是他右耳:当攻击敌人时,砍耳朵的不多。
不是那部队:11位使徒绝不是罗马军千夫长部队的对手。
不是罗马人:殖民地的人伤害宗主国的人是不许的。
是加略犹大:卖主的叛徒在敌人的前头,是最该打的对象。
当耶稣谴责加略人犹大的时候(路22:48),“左右的人见光景不好,就说,主啊,我们拿刀砍可以不可以”(路22:49)。根据这节,我们能推测使徒向谁忿怒,当然是加略人犹大,但彼得没有命中他的目标,结果砍到了马勒古的右耳,因为他来不及闪避彼得的快刀。“削掉他的右耳,”无论彼得把那人的耳朵完全砍下来了,还是只能靠皮联着,人们可以自由猜测。但无论如何,我们知道这件事给主创造了一个机会,使祂最后一次行医治人身体的神迹。路加告诉我们,主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立刻治好了。
路 22:51耶稣说:“到了这个地步,由他们吧!”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
直到我们的主传道的最后一刻,祂还治好自己的仇敌,这就证明祂有神圣的大能,也不致连彼得也被捉拿。。但是,那些刚硬的仇敌并没留意这一点。因为只靠神迹,并不能使人回转归正。这就像法老的情况一样,神迹似乎只能使一些人变得更刚硬,更邪恶。
我们从这段经文当注意到这样一件事,未归正之人的心是出奇地刚硬。这可以从那些来抓我们主的人的行为中看出来。他们当中有些人很可能是罗马士兵,有些人是祭司和法利赛人的差役。但是,有一点他们很相象。那就是当他们“退后倒在地上” 时(约18:6),他们都看到了我们主所彰显出来的神圣大能。《路加福音》中记载,主耶稣摸马勒古的耳朵并治好了他,那时他们都看见了主所行的这个神迹。然而,他们都无动于心,仍是那么冷酷无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似乎并没有见到什么超出平常的事。
不认识十字架意义的人,常会伸出肉体的手,拔出血气的“刀”,来试图保护主和属主的事物,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有害。
血气的兵器,顶多只能削掉人的“耳朵”,反而叫人听不见神的话。急性的彼得,任性举动,反而增加了耶稣的苦难而已,基督的教会不是动用刀剑和暴力来建立的。
约 18:11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11)。耶稣立刻责备彼得,因为是自灭行为。
太 26:52-54耶稣对他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若是这样,经上所说,事情必须如此的话,怎么应验呢?”
福音的传扬和持守,不是靠属血气的兵器,也不是靠击杀和暴力。马太严肃地说:“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太26:52)这种责备何等必要啊!这个反复被基督教会历史证明的评论,又是何等正确啊!诉诸刀剑往往是不公正的,而且常常最后落到自己的头上。
同时耶稣“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路22:51)。否则这不必要的暴力又会成为另外的案件,因为他(彼得)伤害了大祭司的仆人。真祭司耶稣照顾祂的人到底(13:1)。
“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意即凡是父所给的一切,祂都无条件的接受,因为父所要给的,一定是最上好的。
     “我父所给我的那杯,”“那杯”是指神所量给我们的分(参诗十六5~6)。神差遣耶稣降世,原是要祂背负世人的罪孽,在十字架上担当我们所该受的刑罚(参赛五十三4~6),因此祂所要喝的杯是指神忿怒的杯(参廿六39;赛五十一17),也就是指十字架的苦难。
    主在本节的意思是说,祂若是想要避免经历十字架苦难的话,祂自有属天的方法来保守祂,根本无须人为祂作什么。
良善的目的,必须用良善的手段去达致;我们即使是为着最好的目的,若是使用错误的手段,必不能得着主的称许。
任何属灵的动机和目标,决不能用天然的能力来促成。
主不是不“能”救祂自己,而是不“肯”违背神旨、勉强神来保守祂。
主为着顾到父神旨意的成全,祂宁愿不用任何法子来保护自己;可见要紧的,并不是事情的平安顺利,乃是事情能否照神的旨意成就。
遵行神的旨意,不是以行善事、美事为准则,乃是以接受神所量给的为定规。
“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主耶稣被钉十字架,从外面看,是人把祂钉死的;但是主却说,这是从天父手里接过来的“杯”。因此我们该有一个学习,任何临到我们身上十字架的苦难,若能认识这是天父量给的一份,我们就不会怨天尤人,而乐于接受。
 
可 14:48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路 22:52耶稣对那些来拿他的祭司长和守殿官并长老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
可 14:49我天天教训人,同你们在殿里,你们并没有拿我;但[这事成就],为要应验经上的话。”(路 22:53我天天同你们在殿里,你们不下手拿我。现在却是你们的时候,黑暗掌权了。”)
可 14:50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
可 14:51有一个少年人,赤身披着一块麻布,跟随耶稣,众人就捉拿他。
可 14:52他却丢了麻布,赤身逃走了。
 
 
 
应用:
亲爱的弟兄姐妹。
我们的主耶稣是这么爱我们,甘心的为我们被捕。感谢天父,他把自己的独生爱子赐给我们。我们当怎样爱主呢!我们应当为主而活。
阿门!
 
参考:《约翰福音注释》 刘焕俊牧师 著
《暗夜大光》莱尔 著
摩根解经《约翰福音》坎伯。摩根著 方克仁译 四版
李苍森编《约翰福音》释义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约翰福音》
查經資料大全2005年《约翰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