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基督为荣耀的君王(上) 约12:12-29

2011-07-27 16:17:32 陈达 长老 人次浏览 来源 字号:T|T

第30课:基督为荣耀的君王(上)

读经:(上)约12:12-29
约 12:12第二天,有许多上来过节的人听见耶稣将到耶路撒冷,
约 12:13就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他,喊着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
约 12:14耶稣得了一个驴驹,就骑上,如[经上]所记的说:
约 12:15“锡安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不要惧怕!你的王骑着驴驹来了。”
约 12:16这些事门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稣得了荣耀以后,才想起这话是指着他写的,并且众人果然向他这样行了。
约 12:

第30课:基督为荣耀的君王(上) 

读经:(上)约12:12-29

 
约 12:12第二天,有许多上来过节的人听见耶稣将到耶路撒冷,
约 12:13就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他,喊着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
约 12:14耶稣得了一个驴驹,就骑上,如[经上]所记的说:
约 12:15“锡安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不要惧怕!你的王骑着驴驹来了。”
约 12:16这些事门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稣得了荣耀以后,才想起这话是指着他写的,并且众人果然向他这样行了。
约 12:17当耶稣呼唤拉撒路,叫他从死里复活出坟墓的时候,同耶稣在那里的众人就作见证。
约 12:18众人因听见耶稣行了这神迹,就去迎接他。
约 12:19法利赛人彼此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世人都随从他去了。”
约 12:20那时,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有几个希腊人。
约 12:21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
约 12:22腓力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
约 12:23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
约 12:24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约 12:25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约 12:26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哪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约 12:27“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什么才好呢?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
约 12:28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名。”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
约 12:29站在旁边的众人听见,就说:“打雷了。”还有人说:“有天使对他说话。”
 
 
引言:亲爱的弟兄姐妹
每一位认真阅读四福音书的读者,差不多都会发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这段服事期间行事非常独特。之所以说它独特,是因为它不同于新约圣经中记载的有关他的其他事情。到今天我们读到的经文为止,我们已经看到,在此之前,祂尽可能地从大庭广众的注目下离开,退到旷野去,躲开那些要高抬他,并推举祂作王的人。祂一贯的作法就是,不去博取众人的注意。祂“不争竞,不喧囔。街上也没有人听见祂的声音。”(太12:19)相反,在今天读到的这段经文里,我们却看到祂公开地进入耶路撒冷,并且由一大群人簇拥着,甚至就连法利赛人都说:“看哪,世人都随从他去了。”
要解释这种前后显然不一致的情况,并不很难。这就是基督最终为世人的罪受死的时间来到了,这就是真正的逾越节羔羊受宰杀的时间来到了,此时那救赎的宝血流出来,此时照着圣经预言弥赛亚就要被剪除(但9:26),此时藉着这位真正的大祭司进入至圣所的道路向天下世人打开了。因为我们的主知晓这一切,就特意吸引人注意祂。因为我们的主知晓这一切,祂就把自己公开地置于整个犹太民族的注视之下。要叫这样的事“不是在背地里作的”(徒26:26),这样行既合宜又恰到好处。若是有人问主在世服事的过程中,有哪一件是在众人面前做的,那就是祂在加略山十字架上所做出的牺牲。祂受死的时间正是一年中全以色列人都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不仅如此,主也是在那令人注目的公开进入耶路撒冷的那一周受死的,为的是使全以色列人的眼睛都特别定睛在祂身上。
 

 第30课:基督为荣耀的君王(上) 

 
一;基督为荣耀的君王(12:12-29)
1;荣耀的君王进城(12:12-18)。
四福音书都说耶稣入城的事,证明这应是一件大事(太21:1-11,可11:1-10,路19:29-40)。其中,本卷的记载有特色:a.有入城的时期(12:12);b.有入城前夕的详情(12:1-9)。
入城之日。
约 12:12第二天,有许多上来过节的人听见耶稣将到耶路撒冷,(12)。 尼散月(正月)14日(礼拜四),就是耶稣的逾越节(出12:6),约 12:1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前六日”可能是尼散月9日,是安息日。所以“第二天”是尼散月(正月)10日,就是礼拜天(参12:1的注)。这主日叫作棕榈主日(Palm Sunday),因为许多人手拿着棕树枝去迎接进入京城的耶稣。
入城之人。
有许多……人(12)。这些人不是耶路撒冷的居民,乃是从外地为过节而来的犹太人。他们来迎接路上的耶稣,和祂一起进入京城。加尔文(Calvin)说,耶路撒冷的居民,对神的儿子冷淡,但从外地来的犹太人有热诚的迎接,是圣灵的工作。
入城之王。
 
约 12:13就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他,喊着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13)。“棕树枝”象征喜乐和胜利,常用于节日( 23:39-40“你们收藏了地的出产,就从七月十五日起,要守耶和华的节七日。第一日为圣安息,第八日也为圣安息。第一日要拿美好树上的果子和棕树上的枝子,与茂密树的枝条并河旁的柳枝,在耶和华你们的 神面前欢乐七日。)。过去马加比(Maccabee)家的西门(Simon)和他的兄弟犹大(Judas),击退了叙利亚(Syrian)军,当他们胜利还城时,群众拿着棕树枝唱了凯歌。“棕树枝”象征得胜(参启 7:9-10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 神,也归与羔羊。”)。
“和散那”的原文(Hosanna,save I beseech you),是希伯来文Hoshianna的音译,“和散那”的“那”就是恳求(entreaty)。“和散那”意为求你拯救,是“求你立刻拯救我们”的意思,( 118:25耶和华啊!求你拯救;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亨通。)。“和散那,”但亦可转用作称颂的话,含有『你有大能,惟你是配』之意。群众如此向祂欢呼称颂,乃以为耶稣就是他们民族的救星,来此作王,率领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的统治,建立弥赛亚国。
“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诗118:26的引用(诗 118:26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我们从耶和华的殿中,为你们祝福。)“以色列的王”是群众在此附加上去的称呼。这位王指以色列的弥赛亚。祂是奉主名来的,就是主耶和华所差来的。因此“奉主名来的”就是指那要来的弥赛亚,也就是这位出现在他们眼前的耶稣。
“前行后随的人”
11:9前行后随的人都喊着说:“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是称颂的话)!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当荣耀的主向我们显现时,我们都要禁不住欢呼赞美起来。
 
约 12:14耶稣得了一个驴驹,就骑上,如[经上]所记的说:(14)。耶稣如何得了这驴驹?其回答记在太21:2,可11:2,路19:30。
“驴”是温驯的动物,古犹太人在未普遍使用马之前,曾被用作君王的座骑(参士十4;十二14;撒下十六2)。由于它不像战马那样威风,所以圣经用驴和马作对比,以表明骑驴者的谦和、温雅。
亚 9:9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
“耶稣得了一个驴驹,”“驴驹”是尚未长成的幼驴。主得驴驹的经过情形,详载于:
11:1-6耶稣和门徒将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和伯大尼,在橄榄山那里;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对他们说:“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一进去的时候,必看见一匹驴驹拴在那里,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可以解开牵来。若有人对你们说:‘为什么作这事?’你们就说:‘主要用它。’那人必立时让你们牵来。”他们去了,便看见一匹驴驹拴在门外街道上,就把它解开。在那里站着的人,有几个说:“你们解驴驹作什么?”门徒照着耶稣所说的回答,那些人就任凭他们牵去了。
 
约 12:15“锡安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不要惧怕!你的王骑着驴驹来了。”(15)。这节是亚9:9的引用。
亚 9:9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
“锡安的民哪,”“锡安”是耶路撒冷城内的一座山丘,在此用作耶路撒冷城的别名(参亚九9)。“民”原文是“女子”;圣经通常以城中的女子,来代表城的居民(参诗四十五12;歌一5)。“锡安的民”是耶路撒冷居民的爱称。“不要惧怕”表示耶稣的入城和一般的凯旋将军的大不相同。当世上的王入城时,不但不骑驴驹类,而且入城的目的是要占领和压迫,因而当地的人都有惧怕。“不要惧怕,你的王骑着驴驹来了,”这豫言是说,当主耶稣为人的最后一周,进耶路撒冷接受十字架之死时,祂是以君王的身分出现于居住在地上京城的属地子民眼前。虽然如此,祂并不是以威严显赫的样式君临,而是和和平平、温温柔柔地来到,这是祂骑着驴驹子所给人的印象。耶稣却“骑着驴驹来了”表示耶稣的谦卑与和平。这和平是藉着耶稣的十字架而完成的。祂来的目的乃是拯救祂所拣选的人,祂是要在顺服祂的子民心中作王掌权,但祂并不愿勉强人来顺服;所以教会不必惧怕。
  
入城之意(12:16-18)。
约 12:16这些事门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稣得了荣耀以后,才想起这话是指着他写的,并且众人果然向他这样行了。(16)。耶稣入城的意义如下:祂是照圣经所说(上节)此处所记述的主骑着驴驹进耶路撒冷一事,乍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一点儿都没有什么令人值得注意的地方。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旧约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件事早已由先知撒迦利亚在五百年前就预言了(亚9:9)。我们还发现:一位救赎主在将来某一天降临,不仅仅是一件圣灵启示给列祖的事,就连祂在地上所作事工的最小细节,也都准确无误地预言并记载下来。
为我们的罪降临的弥赛亚。不过祂的门徒起先不明白,耶稣为何骑着动物入城,又有那么多人来喊叫和散那等的意思。这事(不明白)证明他们需要圣灵的降临。“得了荣耀”就是指耶稣的十字架和复活,包括升天。之后祂差了祂的圣灵(16:12,13)。“才想起这话是指着祂写的,”圣灵会叫人想起主的话(参十四26),又引导人进入一切的真理(参十六13),所以门徒们就明白了。圣灵来了,他们才想起基督入城的意义。
像这一类预言的成就,值得所有热爱圣经并怀着敬虔之心去读圣经的人给予特别的留意。这些事告诉我们,圣经中每一句话都是借着上帝的默示赐下的,并教训我们要小心提防那些只注重属灵之事和对圣经妄加解释的有害做法。我们一定要牢记:圣经经文的简单、字面的意思,通常就是其真实、准确的意思。这里就是撒迦利亚的预言完完全全照字面意思应验的例子。某些按钮灵意解经的人很可能对撒迦利亚的话这样解释,认为我们的主仅仅是一个非常谦卑的人。但圣经的意思非常明确,祂还实实在在地骑着驴驹进耶路撒冷。然而,重要的是,这些预言的成就教导我们:在仰望耶稣基督二次再来时,我们可以盼望什么。这些预言的成就还向我们表明:我们一定要盼望主二次再来的预言实在地成就,而不是盼望看到一个具有某种形象或灵性的东西。让我们永远都牢牢抓住这伟大的教训。那些相信圣经中的话语就是原原本本讲述其真正意思的读经者,是有福的。这样的人在盼望那将要成就的事上,已经得着打开真知识的钥匙。晓得基督二次降临的预言必会像基督第一次降临的预言一样实实在在地成就,是正确理解尚未成就的预言的第一步。
 
    约 12:17当耶稣呼唤拉撒路,叫他从死里复活出坟墓的时候,同耶稣在那里的众人就作见证。(17)耶稣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大神迹成了当地的大新闻。无论是目击者(17),或是听见者(18),都起来为耶稣作见证,
 
约 12:18众人因听见耶稣行了这神迹,就去迎接他。(18)。又去迎接祂。众人蜂拥迎接,完全出自对神迹奇事的好奇心,并非相信祂是神的儿子。但他们对耶稣入城的意义是不明白的(参考第16节)。
2;君王荣耀的胜利(12:19-29)。
法利人的大(12:19)
 
约 12:19法利赛人彼此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世人都随从他去了。”(19)。法利赛人一看到群众络绎出去迎接耶稣的情况,就以为他们努力压制耶稣的工夫完全失败。耶稣改变了他们的舌头,使他们说出这种预言,他们认定了自己的大败。历史证明:a.他们的逼迫是徒劳无益的;b.世人都随祂去了。他们不知道耶稣是无敌的大王(太21:44)。
基督的受苦是何等地甘心乐意啊!从我们今天读到的这段历史记述中,不可能看不到,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祂认为合适,祂就能够对自己周围人的思想和意念产生奇妙的影响。祂在众人的簇拥下前往耶路撒冷这件事,所产生的影响是人无法言喻的。那些人似乎受到一种神秘力量的趋使往前行,这种力量是无法抗拒的,尽管本国的领袖们反对他们这样做。简言之,就像我们的主能够使狂风、巨浪、疾病和魔鬼都听从祂一样;同样,若是合乎祂的心意,祂也能够照着自己的意念把人的意念扭转过来。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件事并不是孤立的。当主耶稣选择“从他们中间直行过去”时(路4:30),那些拿撒勒人并没有能够拦住祂。在耶路撒冷的圣殿里,当那些愤怒的犹太人完全可以用残忍的手加害于祂时,“祂却从他们当中经过,从殿里出去了”(约8:59),他们也未能扣留祂。最重要的是,就连那些跑到客西马尼园要捉拿祂的士兵,也“退后倒在地上”(约18:6)。对于诸如此类的例子,都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一种神圣的力量发出来。我们的主在世上的整个服事,可以说是神秘地“掩藏着祂能力”的服事(哈3:4)。但若是祂愿意使用的话,祂的大能就会显明出来。
那么,为什么祂没有在最后时刻抵挡祂的仇敌呢?为什么祂不把那一群来抓拿祂的士兵,像风吹散糠秕一样使他们四散呢?答案只能有一个,就是祂甘心乐意地受难。祂并不是因为被更强大的力量征服,自己无能为力,才去流血,去受难,去死;而是因为祂爱我们,甘心乐意地为我们献上自己,作我们的赎罪祭。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群众的心理是善变而不长久的;今日喊『和散那』的人们,几天后却喊『除掉祂』(参十九15;路廿三18)。
 
外邦人的随从(12:20-21)
约 12:20那时,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有几个希腊人。(20)。前节说,“法利赛人”,这节说,“希腊人”有对比的意思:
         法利赛人           希腊人
         犹太人             外邦人
         礼拜神             礼拜神
         逼耶稣             随耶稣
         恶种人             虔诚人
“希腊人”不是说希腊话的非希腊人(Hellenists),也不是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乃是生来的希腊人(Hellenes,Greeks)。他们不但是代表所有的外邦人(罗1:16),他们也上耶路撒冷来『过节礼拜』,故显然是信奉真神的外邦人(参徒十22)。是敬拜神的人。
 
约 12:21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21)。“他们来见”的“见”字原文意思是接近(approached),“愿意见”的“见”才是见。现在希腊人想与耶稣见面。所以他们向腓力申请朝见耶稣的事。“伯赛大”靠近低加波利(参太四25),那一带地方住有许多希腊人;“腓力”是希腊的名字,故可能他会说希腊话。。因为希腊人是外邦人,所以他们不敢直接去找耶稣。经过中介人来见天上来的大王是合理的。“先生”的原文(kurie,lord)意为主啊。其用途如下:a.对长辈的敬语;b.奴隶称主人时;c.对神和基督的神性而用的。在此是a用法。
“我们愿意见耶稣,”意即我们想当面请教主耶稣。注意,主耶稣降生时,有外邦人特来拜祂(参太二1~12);此时,在祂临上十字架之前,又有外邦人来求见。这是显明,祂乃是全人类的救主。
 
当基督在世上的时候,有谁会预先想到一些外族人会早早地从遥远之地赶到耶路撒冷,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呢?这些希腊人到底是谁?他们说这话的意思是什么?他们为什么渴望见耶稣?他们内心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对所有的这些问题,我们都无法做出回答。然而,对我们来说,知道他们对耶稣比对该亚法以及所有该亚法的同伴还有兴趣,就足够了。
 
 
约 12:22腓力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22)。腓利和安得德烈是同乡人。又都有希腊式名字(1:44,6:7,8)。“告诉耶稣”的“告诉”是复数动词(they tell)表示安得烈和腓利一同说希腊人的事。所以耶稣清楚知道外邦人来寻找祂,这表示耶稣得胜的场面。
③基督的耀(12:23-29)
1)    人子的耀(23-24)
 
约 12:23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23)。“说”的原文(apokrinomai,to answer)意为回答,按原文说,耶稣回答他们说,表示从这节到12:36是当耶稣意识到希腊人来访的事之后,对安得烈、腓力和围着祂的众人(19:29)所讲论的训言。“人子得荣耀的时候” 指主耶稣藉十字架的死而复活,以彰显祂荣耀的时候已经来到。耶稣把祂十字架的痛苦和羞辱当作自己的荣耀(7:30,19,8:20,12:16等)。耶稣当然知道那些外邦人(希腊人)所寻求的是祂的救赎功劳,所以祂才说以下的真理。
约 12:24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24)。“实实在在”(参考1:51的注)强调这节比喻的重要性,其内容乃是耶稣是基督。
 
a. 唯一的基督。“麦子”﹝原文字义﹞种子,谷粒。“一粒麦子”的原文(ho kokkos,the grain)是带着冠词的单数名词,意为那麦子。耶稣用“那麦子”来象征自己是唯一的基督。“那麦子”也可代表神向亚伯拉罕所应许的那“子孙”(创22:17),和“后裔”(创22:18)。这两个字的原文(zera,seed)是同一个字,意为种子,并且用大写“S”来表示耶稣是唯一的基督。这“种子”的希腊文(sperma,the seed)也带着冠词(徒3:25),意为那种子。“那种子”和“那麦子”都指唯一的基督。
b. 必死的基督。“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在地里死”指麦子在土壤里被水分浸溼,经过一段时日后,其外壳呈朽烂的状态。
    “就结出许多子粒来,”指经过发苗、长穗的生长阶段,最后才在穗上结成子粒(参可四28)。
基督若要结出那么多的子粒,祂必需落在地里死,否则祂不能收获任何子粒。“许多子粒”和“天上的星,海边的沙”(创22:17),都指基督劳苦(十字架)的果效(赛53:11)。为要收获这样的果效基督一定要以死作终结的高潮。祂必先劳苦,然后才得着心满意足。祂降世为人的目的就是要成就这一项荣耀(12:27,18:11)。
   
c. 必活的基督。“许多子粒”表示在新约时代,信耶稣得永生的所有基督徒。耶稣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12:32)。这“被举起来”(lifted up from the earth)表示耶稣十字架的死,祂的复活,和祂的升天,及得荣耀(3:12,8:28,12:34)。无论如何,基督若没有复活,祂的十字架是无意义的,基督所结出的“许多子粒”充分证明祂的复活。为结出许多子粒,祂非复活不可(罗4:25,5:21)。
“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表征藉着基督的死而复活,祂里面神圣的生命就被释放出来,被历世历代许多相信主的人所得着,因而产生出许多具有神生命与性情的基督徒来(参彼前一3;彼后一4)。
 ﹝话中之光﹞(一)收成的途径,乃是经过死;如果没有死亡,也就没有果子。
    (二)有多少的死,就有多少的生命;受击打有多少,生命的流露就也有多少。
    (三)我们若要为主多结果子,最好的办法便是舍己。
    (四)生命越多使用,就越有用处;越多燃烧自己,就越能照亮别人。
 
 
死亡就是臻达属灵生命和荣耀的道路。“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就是教导那些惊奇的希腊人,弥赛亚国度的真正实质是什么。若是他们想看到一位与这世上的诸王一样的王,就大错特错了。我们的主愿意让他们知道:祂来,是要背负十字架,而不是佩戴冠冕;祂来,不是要过一种荣耀、安逸、豪华气派的生活,而是要羞辱、卑微地去受死。祂来要建立的国度是从被钉十字架开始,而不是从加冕开始。天国的荣耀被高举不是来自刀剑的取胜和金银财宝的聚集,而是来自她的君王的受死。
但是,这句话的意思也是教导人们一个更宽、更广的教训。借着这一令人震惊的比喻,启示了那伟大的真理根基,即:基督受死乃是天下世人属灵生命的源头。从祂在十字架的受死和祂的大爱中要给人类流淌出大能的祝福来。祂的受死就像一粒麦子,要成为那甚至无法用百万数字计算的不朽灵魂的祝福和怜悯的根源。简言之,这条伟大的福音原则再次说明,基督的代死(不是祂的生,不是神迹,不是教训,而是祂的死)要结出果子来,以使上帝得着称赞,并为失丧的世人提供救赎。
 
 
2)人子的教训(25-26)
a.如何得永生?
约 12:25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25)。这节的话在各本福音书内都有记载(太10:39,可8:35,路9:24)。“生命”的原文(psuche,soul)意为魂,是人完全堕落的灵魂。﹝原文直译﹞「爱惜他的魂生命的,必要失掉它;在这世上恨恶他的魂生命的,必要保守它归入永远的生命。」
 “爱惜自己生命的”为何失丧生命?因为那人不信耶稣(不爱耶稣,只爱自己),“爱惜自己生命的,”“生命”原文是“魂”,包括心思、情感、意志;本句意即以自己魂的享受和满足为生活的重心。所以他的灵魂直至灭亡,不得永生。这就是“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是人人爱惜自己生命的地方。“恨恶自己生命的”为何“保守生命到永生?”因为那人信耶稣(爱耶稣过于爱自己的生命),所以不至灭亡,反得永生(3:16)。“恨恶自己生命的,”意即轻看自己魂的享受和满足,绝不给予魂超过合理程度的待遇。“爱惜”(loving)和“恨恶”(hating),是相对比较的说法──凡爱自己过于爱神的,就是爱惜自己的魂;凡爱神过于爱自己的,就是恨恶自己的魂。按照一粒麦子耶稣,基督徒也要为基督落在地里死(牺牲自己的生命),就能保守生命到永生,是基督的应许。“永生”的“生”字原文(zwe,life)表示重生的灵魂就是新生命。
   
        本节的意思是说,凡在今世追求安逸,让自己的魂满足的,必要在来世叫魂痛苦,失去魂的享受;凡在今世为着主的缘故,使魂受苦的,必要在来世得着魂的满足,并且延续直到永生。
    (二)『失丧生命』,就是『舍己』和『背十字架』;十字架最终所要治死的,就是我们的己和魂生命。
    (三)背十字架、舍弃自己,总是会叫魂感觉痛苦的;凡不能叫魂感觉痛的,还算不得是十字架。
 
“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凡是愿意得救的人,就当预备在必要的时候,为了得蒙救恩舍弃自己的生命。他必须埋葬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贪爱,以及他在这世上所拥有的财富、荣誉、快乐和奖赏,完全相信他这样做就会得到更好的收获,不管是在今生还是来世。凡是挚爱现今的生活而不能为着自己灵魂的缘故舍弃一切的人,最终会发现自己丧失了一切。与此相反,那些愿意舍弃一切阻挡在自己灵魂得救之路上,却是他今生所特别爱惜的东西,并把自己肉体的情欲钉在十字架上的人,最后必会发现自己绝不是一个失丧的人。一句话,他所失去的与得着的相比根本算不得什么。
像这样的真理,我们都当深深地铭记在心,并激励自己去探求。没有死亡就不会有生命,没有苦就不会有甜,没有十字架就不会有冠冕,这对基督徒和基督都同样真实。若没有基督的受死,世人就不会得生命。我们若不甘心乐意地向罪而死,并把肉体挚爱的一切都钉死在十字架上,就不要期望从基督的受死中得着任何益处。让我们牢记这些教训,勇敢地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让我们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喜乐,忍受十字架的痛苦,轻看各样的羞辱;到末日,我们就必与我们的主一同坐在父上帝的右边。这种自己把自己钉在十字架和追求圣洁的方式,在世人看来似乎是愚蠢的,是浪费时间,就像傻瓜认为把好种子埋在土中终是一种浪费一样。然而,那向圣灵撒种的,就必得着永生,这却是无人置否、显而易见的。
 
b.如何服事?
 
约 12:26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哪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26)。“服事我的人”的原文(ho diakonos ho emos,my servant)意为我的仆人,服事耶稣的人当然是祂的仆人。“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信徒若要服事主,就必须跟随主的脚踪,效法祂死的模样。耶稣的仆人,当然要跟从祂,是服事祂的行动。马太、马可说,“背着他的十字架来跟从”祂,路加说,“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祂。四福音共同的说,这“十字架”不指生活上的苦难,乃指为主舍命的苦难。耶稣说,你们不但要见我(12:21),还要:
服事我——跟从我——与我同在——蒙父尊重。
耶稣说,我为你们死(12:24),
你要为我死(12:25),
永生在天国(12:26)。
 “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我们对主稍有一点服事,父神就要尊重我们;所以服事主,乃是一生最荣耀的事,我们切不可放弃这个福分。
 
倘若我们宣称自己是服事基督的,就必须跟从祂。“跟从”一词表达的意义十分宽泛,会把很多熟悉的念头带进我们的大脑中。士兵怎样跟从自己的将军,仆人怎样跟从自己的主人,学生怎样跟从自己的老师,羊怎样跟从自己的牧人,那些称自己是基督徒的人,也当照样跟从基督。信心和顺服,是那些真正跟从基督之人的主要标记,并且人们也总是在那些真信徒身上看到。这些真基督徒的知识也许很少,他们的软弱也许很大,他们所蒙的恩典也许很微薄,他们的盼望也许很黯淡;但是,他们相信基督所说的话,并竭力按基督所吩咐的去行。对于这些人,基督宣告说:“他们服事我;他们是属我的。”
像这样的基督教很少受人欢迎。它太完全、太明确、太强大、太真实了。只在口头和表面形式上服事基督是容易的,也能使多数人满意,但若在信仰和生活中都跟从基督,就要求付出比人一般性地顾念自己灵魂更多的辛劳。嘲笑、讥讽、反对、迫害常常是基督徒从这个世界得到的唯一报偿。他们所相信的乃是,“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上帝来的。”(罗2:29)
让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对那些跟从的人,主耶稣基督所发出的是有力的鼓励:“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哪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让我们把这充满安慰的应许放在心上,坦然无惧地行走在这条窄路上。这世界可能把我们的名字当作邪恶之物而弃绝,并把我们拒之于社会以外。但是,当我们在荣耀中与基督同在时,我们就必会有一个再也不会被人驱逐的家。世人也许蔑视我们的信仰,嘲笑我们和我们所信奉的基督教,但当末日来临,父上帝尊荣我们的时候,在众天使和人的集会面前,我们就必会发现祂的称赞可以补偿一切。
 
3)父的耀(27-29)
a.父的耀祈(27)
 
约 12:27“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什么才好呢?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27)。“心” ﹝原文字义﹞魂(psuche)“心里”的原文(psuche,soul)意为灵魂,或生命(参考25节的注)。“忧愁”的原文(tarassw,trouble,terrow,crash)意为难过、恐怖、莽撞、愁烦。本卷没有耶稣在客西马尼的祈祷,但本节可以代替了。
“我现在心里忧愁,”这是人性面临危难时所必然的反应;主耶稣是神也是人,祂在人性里,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参雅五17),所以祂也会哭,也会忧伤难过(参十一33,35)。不过,主在此所忧伤难过的,并不是怕死,而是怕因担罪而被父神离弃(参太廿七46)。
对耶稣的忧愁,参考太26:37,38的经文。
26:37-38于是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便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警醒。”
耶稣说,当你们为我工作时,若遇到了生命危险的逼迫,就要向天上的父神这样祈祷。这都是为了父神的荣耀。“这时候,”是指主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候”不表示耶稣是怯懦的,乃是祂救赎死的痛苦是大的。“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表示耶稣原是为祂的百姓代死的救赎主,也表示祂是为父神的荣耀而死。
   
 
 
今天这几节经文间接地向我们证明了一条重要的教训。这教训就是,人的罪债被归算到了基督身上。我们看到,这位世人的救主,上帝的永恒之子,心里忧愁不安:“我现在心里忧愁。”我们看见那位用手一摸就能医治人的疾病,说一句话就能赶出人身上的污鬼,发一个命令就能使风浪听从祂的主,在心灵中争经历极大的痛苦。这如何解释呢?
    有些人认为,我们的主之所以心里忧愁,唯一的原因就是祂就要面对在十字架上痛苦的死亡。这种解释并不能很使人满意。若是如此,许多殉道士临死前所表现出的平静和勇气要超过上帝的儿子了。这样的结论当然是令人反感的。当然,倘若人们接纳现代人的观点,认为基督的受死只是自我献身的一个伟大榜样,那么得出以上的结论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除了祂感受到世人的罪的重负沉重地压向祂这条古训以外,没有什么能够解释我们的主心里忧愁的原由,不管是在这里的忧愁,还是在客西马尼园里的忧愁。正是世人的罪的重负都归到祂身上,压到祂头上,才使得祂叹息、痛苦,并呼喊说:“我现在心里忧愁。”唯愿我们永远抓住这一教训,不仅把它视作解开我们面前这节经文的关键,也视为唯一能给基督徒的心灵带来真正安慰的基础。我们的罪已经实实在在地放在了我们神圣的代罪者耶稣基督身上,由祂担当了。祂的公义也实实在在地归算给我们,算为我们的义,这是基督徒得平安的真正保障。倘若有人问,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罪归算到了基督身上,你就让他来读我们今天的这段经文。基督已经担当了我们的罪债,背负了我们的罪孽,祂因我们罪的重负叹息,心里因我们罪债的重负忧愁,也实实在在地除去了我们一切的罪。我们完全可以确信,这是一条可靠的真理,也是合乎圣经的神学。 
 
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段经文中,我们不可能察觉不到那交织在我们这位伟大救主心中极大的争战。对于这争战到底有多深、有多强,我们可能没有概念。但是,这声“我现在心里忧愁”的呼喊,这句“我说什么才好呢”的严肃发问,这从那经受痛苦的血肉之躯中发出的“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候”的祈祷,这个“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谦卑宣告,还有这从完全顺服的心意中发出的“父啊,愿袮荣耀袮的名”的祈求,这一切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当然,答案只有一个。这些话是要告诉我们,在我们主的内心里面有一种争战,这争战是出自一个完全人各种自然的感受,祂所承受的是人所能够承受的一切苦难。然而,那个心里产生这争战的人却是上帝的圣子。“在祂并没有罪。”(约壹3:5)这一点就像是一眼安慰之泉,为所有的基督的真仆人而设,我们绝不可忽略。唯愿他们能从自己主的榜样中懂得,人内心里的冲突就其本身而言不一定就是邪恶的东西。我们相信,有太多的人因不明白这一点,他们一生脚步沉重地走在通往天国的路上。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蒙受上帝的恩典,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内心有争战。他们不愿从福音中汲取安慰,因为他们感到自己的肉体和圣灵相争。唯愿他们记住他们的主――也是他们的老师的经历,把自己灰心丧志的恐惧抛之脑后。唯愿他们研读自圣保罗以来各个世代的主的众圣徒的经历,晓得就像基督有内心的争战一样,基督徒必定也会遇到这样的争战。当然,若有人向怀疑和不信让步,那就错了,我们的平安也会被夺走。毫无疑问,基督徒会有不信导致的沮丧,这是当受责备的,必须进行抵挡这种沮丧之情,从中悔改,并把它带到那使一切罪都可以得赦免的活泉那里。不过,我们内心有挣扎、交战和冲突,这本身并不是罪。信徒既有内心的争战,也有内心的平安。
 
 
 
约 12:28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名。”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28)。基督降世为人的目的就是荣耀祂的父和圣名。耶稣重视神的荣耀过于重视祂的生命(Calvin)。
 “愿你荣耀你的名,”意即“愿你使你的名在全地被人尊崇”。 “父阿,愿你荣耀你的名,”主耶稣所想到的不是自己,乃是神的荣耀。信徒若要在患难中得胜,也就当想到神的荣耀,切心爱祂,这样,就必得着胆量和忍受苦难的能力。
 
 b.父的回答(28)。
 这段经文所描述的是一个伟大的神迹。这个神迹就是经文中所描写的从天上发出来的声音,那声音如此清楚,以致于人们说是打雷了。那声音宣告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
我们的主在地上服事期间,人们三次听到过这奇妙的声音。一次是在我们的主受洗的时候,那时天开了,圣灵降在祂身上;一次是在我们的主登山变相时,那时有摩西和以利亚与祂一起显现在彼得、雅各和约翰面前。一次就是今天我们提到的,在耶路撒冷,那声音出现在门徒和不信的犹太人中间。不管是在何处,我们都知道这声音是来自父上帝的声音。但是,这声音为什么只在这样的场合听到,我们并不特别清楚。这是一个深邃的奥秘,我们现在无法详细讲述。
我们当满足于相信这神迹是要向我们说明,从圣子在地上服事的开头到末了,父上帝与子上帝一直都有那种亲密的相交和无法割断的合一。在圣子道成肉身的任何时期,虽说人们看不见,但永恒的父却是每时每刻都与祂靠近。唯愿我们也相信,这样的神迹是要向那些旁观者说明是父指定子,叫祂作弥赛亚、救赎主和人类的救主。对于这样的指定,父喜悦三次用声音表明出来,就如子奉父的名施行神迹奇事所表明的一样。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这些事。但是,在我们讲完上面这一切后,也必须承认,这声音是一种奥秘。我们可以带着惊奇和敬畏之心去解读这一奥秘,却无法解释。
 “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指父神已经藉着耶稣这些年来的为人、传道和行神迹,得着了荣耀(参一14;十一4)。
    “还要再荣耀,”神在宣布耶稣被钉死的荣耀,复活的荣耀,和升天的荣耀。这三项荣耀将要成为神的荣耀。
 
 
 
c.人的见证(29)
 
约 12:29站在旁边的众人听见,就说:“打雷了。”还有人说:“有天使对他说话。”(29)。“站在旁边的众人”是为过节来到耶路撒冷的人。他们虽然听见了父子两位的对话,但他们都听不懂,表示人都是堕落的。神在福音里所讲的话语有震天动地的大能,但世人把话语当作别的事(Calvin)。虽然如此,但众人也听见了天上来的神的讲话,是事实。
“打雷了,”意即只闻其声,不明其意。
“有天使对祂说话,”意即似话非话,似懂非懂。
 

 应用:(略)

  
阿门!
 
参考:《约翰福音注释》刘焕俊牧师
《暗夜大光》莱尔
摩根解经《约翰福音》坎伯。摩根著方克仁译四版
李苍森编《约翰福音》释义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约翰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