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愿将荣耀置于基督脚下(伯大尼的见证) 约12:1-11

2011-07-27 16:14:47 陈达 长老 人次浏览 来源 字号:T|T

第29课:愿将荣耀置于基督脚下(伯大尼的见证)

读经:约12:1-11
约 12:1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
约 12:2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
约 12:3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
约 12:4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约 12:5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
约 12:6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

 

 
第29课:愿将荣耀置于基督脚下(伯大尼的见证) 

读经:约12:1-11

 
约 12:1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
约 12:2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
约 12:3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
约 12:4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约 12:5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
约 12:6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约 12:7耶稣说:“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
约 12:8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约 12:9有许多犹太人知道耶稣在那里,就来了,不但是为耶稣的缘故,也是要看他从死里所复活的拉撒路。
约 12:10但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
约 12:11因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
 
引言:亲爱的弟兄姐妹
在我们主所行的这个伟大的神迹中,提供了多么丰富的真理的明证啊!我们从今日经文中读到,在伯大尼有一个筵席,拉撒路也在“坐席”的客人中——这个拉撒路,就是在坟墓里躺了四天,后来又在众人面前从死里复活的那个人。没有一个人敢说,拉撒路从死里复活只不过是一种幻觉,或者说那些旁观者的眼睛一定是被某个邪灵或异象欺骗了。几个礼拜以后,就是同一个拉撒路,竟带着实实在在的身体坐在自己的同族中间,吃喝实实在在的食物。很难想象,哪里还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拉撒路在无声地见证基督,他的姐姐马大在侍候基督,而马利亚更是用香膏膏主,又用自己荣耀的头发擦基督的脚。
 

第29课:愿将荣耀置于基督脚下(伯大尼的见证)

 
 一;耶稣回到伯大尼。

约 12:1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1)尼散月(正月)14日(礼拜四),就是耶稣的逾越节(出12:6),“前六日”可能是尼散月9日,是安息日。

 
26:2“你们知道,过两天是逾越节,人子将要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
14:1过两天是逾越节,又是除酵[节]。祭司长和文士想法子怎么用诡计捉拿耶稣,杀他;
“过两天”原文是“过—μετα两天”,是一般对日子的说法,等于“过了几天”。所以我认为这事发生的时间是以约翰记载为准。
许多人议论耶稣上去过节吗?耶稣和许多人一样上去过节,途中经过伯大尼,这地方因拉撒路的复活,已经名声大振。
耶稣回到“伯大尼”(11:18)“伯大尼”﹝原文字义﹞无花果之家,困苦之家。
 
“逾越节”是杀羊羔的日子;“伯大尼”是胜过死权的地方。本节表征人惟有藉着逾越节羊羔(基督)的死,才能得着复活的生命。
信徒身上必须常带着耶稣的死(“逾越节”),使耶稣的生,也能显明在我们身上。
林后 4:10-11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
    伯大尼之家豫表教会。教会在外表上虽然常是困苦的(“伯大尼”原文字义),但她的内里却满有”从死里复活”的生命。
 
二;耶稣接受筵席。
 
约 12:2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2)“有人”指长大痲疯的西门( 26:6-7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极贵的香膏来,趁耶稣坐席的时候,浇在他的头上。    14:3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有解经家推测,西门大概是拉撒路一家人的亲戚,甚至可能就是马大的丈夫。
虽然拉撒路全家的人出现,但并不是马大的家,乃是西门的家。路10:38-42的内容说,耶稣在马大的家教训他们(10:38)。这是耶稣早些时候的活动。
“有人在那里给耶稣豫备筵席,”“那里”是指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参1节);人蒙恩之处,也当是人报恩之处。
“筵席”的原文(deipnon,supper)意为晚餐。中文说“筵席”好像把晚餐当作请客。耶稣叫拉撒路复活,现在祂要为罪人代死,六天以后,耶稣要当逾越节的羔羊(林前 5:7你们既是无酵的面,应当把旧酵除净,好使你们成为新团;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给这样的耶稣预备筵席是应当的。祂是配得接受筵席。
“伺候”﹝原文字义﹞服事,分配,安排;马大跟伺候主很有关系。
路 10:38-42他们走路的时候,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他到自己家里。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坐席”﹝原文字义﹞斜躺。指在桌旁斜卧,此乃古时犹太人吃筵席惯用的姿势。“坐席”象征享受安息和满足。本节是一幅图画,表明主和信祂的人所构成的教会,乃是神与人共同享受安息和满足的所在。
教会生活应当是满了生命的享受(“坐席”),并且惟有让主得着享受,我们信徒才能有所享受。
 
三;马利亚膏主
 
约 12:3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3)。我们不可以把此处的记载和 路7:36-50混淆。那是发生在加利利的法利赛人西门家里。我们分享的此处在犹太地的伯大尼。
上节说,马大伺候(Martha served),此节说,马利亚献香膏,耶稣的肉体当然要饮食马大作祂的服侍者,是她无比的喜乐。当她到了天家的时候,耶稣会记得她的侍候。耶稣的肉体死了,当然要埋葬(12:7),马利亚用极贵的真哪哒当作耶稣的葬礼之用,是她无比的喜乐。当她到了天家的时候,耶稣会记得她的奉献。
我们从今日经文读到,在伯大尼筵席上,拉撒路的姐姐马利亚用极贵的香膏抹耶稣的脚,并用自己的头发去擦;并且,她往外倒香膏时也不小气。她倒的是那么慷慨,那么大方,以致于“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她这样做,是出自一颗充满爱和感激的心。她认为没有什么贵重到不能用在这样一位救主身上。因为很多日子坐在主的脚边聆听祂的话语,她的良心得到了平安,罪过也得到了赦免。就在那时,她瞅见了活着的、健康的拉撒路,拉撒路挨着主坐着。她的这个亲弟弟拉撒路,就是主从坟墓中把他带回到她身边来的。因为蒙受了极大的爱,她想自己怎么回报这爱都不过分。这爱既是白白地得来的,她也当白白地舍去。
“一斤,”原文是“一力得拉”(litra),乃罗马重量单位的一磅(每磅有十二盎司),折合约为三分之一公斤。
“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是一种昂贵的芬芳油膏,从产于印度名叫哪哒的植物根茎提炼出来的香油制成。
﹝原文字义﹞“极贵的” ﹝原文字义﹞非常值钱的;“真” ﹝原文字义﹞可信靠的,纯真的,无搀杂的。要花普通工人一年的工价。马利亚不想用白的之物献给主,就像大卫一样。
撒下 24:24王对亚劳拿说:“不然,我必要按着价值向你买,我不肯用白得之物作燔祭,献给耶和华我的 神。”大卫就用五十舍客勒银子,买了那禾场与牛。
   抹膏是当时社会表示欢迎和尊敬的礼仪,通常是将膏抹在头上(参路七46)。
  
 “抹耶稣的脚,”象征向主所作馨香的奉献。
马大福音,马可福音说,马利亚把香膏浇在耶稣的头上(太26:7,可14:3)。犹太人用这样的举动来表示他们好客之心。三处地方联合来看,马利亚是用香膏浇在耶稣的头和脚上。约翰说,“抹在耶稣的脚上”有三个目的:其一,为要用她的头发来擦脚(“头发”是女人的荣耀(参林前十一15);马利亚以自己最荣耀的部位,来擦拭主耶稣最低下的部位(脚),象征将荣冠放在主脚前,看启 4:10-11那二十四位长老就俯伏在坐宝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远远的,又把他们的冠冕放在宝座前,说:“我们的主,我们的 神,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你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其二,为要记念耶稣的苦难(抹头是礼节,抹脚是记念);其三,为要记念耶稣复活的香气。香膏的香气充满了屋子,但耶稣复活的香气(福音)要满了天地,且是永远发香,这样的耶稣是配得接受香膏。
马利亚代表一切爱主之人,因看见基督将要受死,衷心受感,故在此向主献上一切,将全人倾倒在主身上。
这马利亚的特点是:(1)坐在主的脚前(参路十39);(2)俯伏在主的脚前(参十一32);(3)用头发擦主的脚。一个会坐在主脚前的人,才会俯伏在主脚前;一个会俯伏在主脚前的人,才会将自己的荣耀奉献在主脚前。
得救的人必会带来奉献。
 
    教会中的信徒原都是罪人,但已蒙宝血洗净,因此主喜欢在他们那里住宿,并与他们一同坐席。
凡真正认识自己是罪人蒙主恩的,总会感激主、爱主,向主打开家,接待主,并献上财物给主。
马利亚所奉献给主的,乃是“极贵的真哪哒香膏”;信徒献给主的,都必须是自己所认为最宝贵与最真实的。
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这句话是约翰单记的。马利亚的奉献举动带来的一个果效是,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好的香膏,香气扩散很大的地方。(传 7:1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香膏一抹上,全室便充满了馨香之气;凡我们为爱主的缘故,向主所摆上的,对四围的人来说,乃是一种馨香的见证。好的名声从世界的一角落传到另一角落。
凡我们出自至诚所献给主的,总会散发出芬芳的香气,使人们感受基督馨香之气。
林后 2:14-16 感谢 神!常率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借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因为我们在 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
许多人要主的救恩,却不要救主;许多人宝贵主的祝福,却不宝贵主自己。我们是要主以外的一切呢?还是要主自己呢?
林后 5:14-15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因我们想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四;恶人的攻击
约 12:4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4)。门徒将要出卖耶稣是极恶的背叛。主耶稣早就知道他是一个魔鬼(6:70,71)。
约 6:70-71耶稣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耶稣这话是指着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说的;他本是十二个门徒里的一个,后来要卖耶稣的。
“加略人犹大,”“加略”可能是犹太地南部一小城。古时犹太人习惯用出身地名来描写一个人,故如此称呼犹大。
 
“魔鬼”﹝原文字义﹞诽谤者。
 “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这里主说他是“一个魔鬼”,乃是指他是魔鬼的工具,是魔鬼的居所(参十三2,27),有魔鬼的性情。
“那将要卖耶稣的,”主耶稣既然知道犹大将会出卖祂,为何还拣选犹大作门徒,最少有下列几个原因:(1)“好叫经上的话得应验”(参十七12;十三18;太廿六24,54;可十四21);(2)主来到世上,必须尝尽各种苦楚,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参来四15);在各样苦楚中,最难忍受的,就是被所爱的人出卖;(3)连出卖祂的犹大,也不能不承认祂是无罪的(参太廿七4)。
约 12:5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5)。对马利亚所献给耶稣的香膏之价格,使徒说,“极贵的真哪哒”,加略人犹大却说,“三十两银子,”原文是“三百得拿利”(denarii),约等于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参太 20:2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三十两银子”表示犹大有当会计的能力,这能力变成他灭亡的祸根( 26:14-15当下,十二门徒里有一个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去见祭司长,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他们就给了他三十块钱。)。“賙济穷人,”这是回耶路撒冷过节的人所当履行的善事(约 13:29有人因犹大带着钱囊,以为耶稣是对他说:“你去买我们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或是叫他拿什么周济穷人。)
斯 9:22以这月的两日为犹大人脱离仇敌得平安,转忧为喜,转悲为乐的吉日。在这两日设筵欢乐,彼此馈送礼物,周济穷人。
并且也是真实信徒所乐于去行的。
加 2:10只是愿意我们记念穷人,这也是我本来热心去行的。
徒 9:36在约帕有一个女徒,名叫大比大,翻[希利尼]话就是多加(“多加”就是“羚羊”的意思);她广行善事,多施周济。
犹大所说的“周济穷人”是假冒为善的话。巧言吝啬是魔鬼惯用的伎俩。马利亚的奉献和犹大自灭性的个人主义,产生了强力的对比。耶稣却忍受了各样背叛。
   
人对于基督若是没有爱,他就要把为主作工来代替他所应当奉献给主的爱;信徒何等容易以一些圣善的、属灵的理由,夺取了主在我们心中该有的地位。
信徒们当中,被主的爱所吸引的人不多,更多的人是以理智为本位,他们对别人凭爱心所作的事相当不以为然。
许多时候,理智一进来,爱心就出去;经济一挂帅,主的旨意就殿后。
凡真正被主的爱摸着的人,是不顾是非、得失和成败,只顾主的喜悦;所以即使是人所以为不划算的事,他们也乐意去作。
我们若能从爱主的观点来看,就没有一件为主作的事是不值得的,也没有一块为主花的钱是枉费的。
我们今天有多少的事奉,不是为着主的喜悦而作(膏抹主),却是为着工作的需要而作(“賙济穷人”)。可见,今天在教会中有许多的工作,表面上好像是为着主,其实是为着环境需要。
我们的事奉,不必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如何;要紧的是我们对主的估价如何,祂是否配得我们如此的事奉呢?
主是在信的人就显为宝贵(彼前二7);我们把多少献给主,就是表明我们看主值得多少。如果我们真正珍赏基督的价值,即使将自己所是和所有全部奉献给主,仍觉不配。
基督的朋友有时遭到人们何等刻薄的对待和恶意的打击啊!一些在场的人却对马利亚的行为挑三挑四,责备她犯了浪费之罪。特别是有一个人、一个使徒、一位人们对他寄予厚望的人,竟对大家说:若是把这香膏卖了,还可以用所得的银子“周济穷人”,这香膏就会派上更好的用场。那颗存有这种念头的心,一定是看低了主基督位格的尊贵,也看低了我们对祂所当尽的本分。冷酷的心和吝啬的手常常是连在一起的。
我们绝不要任凭自己因这种人刻薄的话语,就不再“恒心行善”。若是有人感觉不到自己对基督有亏欠,却期望他为基督多做事情,那是徒然。我们一定要对那些恶意批评我们之人的无知存怜悯之心。那替马利亚的爱心之举作辩护说“由她吧”的基督,现在正坐在父上帝的右边,并且祂还持有一本记念册。
约 12:6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6)。这是约翰的解释。
a.他是个伪使徒,“不是挂念穷人”。 “挂念”﹝原文字义﹞关心;
b.他是个贼,外表是使徒,里面是贼。指他窃取公款作为私用。
c.他是带着钱囊。“钱囊”的原文(glwssokomon,bag)意为袋子或箱子(box)。犹大可能是经管别人献给主耶稣和门徒的财物(参十三29;路八3)。犹大的钱袋表示以前他是受人信任的,后来变成贼。
d.常取其中所存的。“所存的”﹝原文字义﹞扔进的,放进去的。那钱袋是耶稣的,所存的钱,也应该是耶稣的。犹大竟敢把钱拿走,他的行为表示他就是个无神论者。他不怕神,也不怕地狱。他的唯物论招致他的灭亡。
 
犹大跟随主三年半,并蒙主托以财务重任,但仍胜不过钱财的诱惑,可见钱财的力量相当可怕。
今天我们所经管的钱财(包括属于教会的和我们个人的),实际上都是主所托付我们的,应当小心使用,不可擅自作主。
爱主的人,是常往里存;爱自己的人,是“常取其中所存的”。信徒是爱主或是爱己,其分别点乃在对钱财的态度。
教会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教会乃是试验并显明人心的地方:我们是信祂、爱祂、服事祂、彰显祂呢?还是在主之外另有所好呢?
 
五;耶稣称赞马利亚
约 12:7耶稣说:“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7)。这是耶稣称赞马利亚的话。“由”﹝原文字义﹞任凭,随便;
1)她有耶稣为第一的信心。爱耶稣过于爱一切(香膏)。
2)她认为耶稣的安葬当然比穷人更重要。“存留的”原文terese 是terew动词的过去式。意为保管的(kept)保存。有几种解释1)香膏没有卖掉去周济穷人,存留到现在,是为主安葬之日用的。2)马利亚做了这美事,永远存留在人的记忆里。3)她现在不被理解,到主安葬之日人们会明白她所做的是件美事。4)香膏当时没用完,存留一些在主安葬之日用(这说法不对,在主安葬之日,伯大尼的马利亚不在。可 16:1过了安息日,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雅各的母亲马利亚,并撒罗米,买了香膏,要去膏耶稣的身体。)。英文标准圣经钦定版(KJV)也把“存留的”译成过去动词kept。马利亚为耶稣的安葬所保管(不是将要保管)的香膏倒出来了。所以我认为第一种解释有理;第二种也说得过去。
 
但是遇到了卖耶稣之人的强力批评,意外的是使徒们也说了和犹大一样的话(太26:8,可14:4),表示对六天以后的耶稣的苦难,使徒们的预感不及马利亚。虽然如此主耶稣没有责备他们,只说了称赞马利亚的话,在此我们可学习耶稣的教育法,只称赞比责备更有效。当时使徒们会感觉到说不出来的惭愧,因为他们不但忽视了耶稣的安葬,并说了和犹大一样的话。
3)因为她的举动有预言性。
耶稣受苦难的时刻还有六天。马利亚事先记念祂的安葬有象征性和预言性。
马利亚的听道非常认真(路10:38-42),只有她清楚主耶稣将要受死,那是所有的门徒还模糊不清。
太 26:1-2耶稣说完了这一切的话,就对门徒说:你们知道,过两天是逾越节,人子将要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
这话以后,马利亚就用香膏膏主。
 
     古时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是用香膏膏死人的身体,并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上(参十九40;可十六1)。
“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存留”意思是“为着某项目的而保存”;马利亚必定从主的话得知,祂即将被钉受死,知道时日不多,所以抓住机会,趁祂还活着的时候,对祂的死表达她感激的心意。
我们若能像马利亚那样的爱主,那是最好的;若不能,就不要去拦阻别人爱主(“由她罢”)。
别人的批评,只不过表明他们爱主的程度而已;我们奉献给主,不是要讨人的喜欢,乃是要讨主的喜欢(加一10)。
在爱主、事奉主的事上,应该彼此都给予充分的自由,切勿论断别人,更不可干涉别人。
基督徒一面是“不自由的”──常要面临别人的批评、干涉和逼迫;一面却是“自由的”(“由她罢”)──在基督里,就有免于受律法、罪恶和鬼魔辖制的自由(参加五1)。
马利亚是因得着主的启示,才将她一切上好的浇在主的身上;我们必须先有主的启示,才能用上好的爱来爱祂。
伯大尼的马利亚,在主死之前,抓住机会膏了主;抹大拉的马利亚,在主死之后,想要去膏主,却没得机会(参可十六1~6)。我们爱主、事奉主,必须抓住机会。
马利亚是趁主未死之前抓住机会表达爱主的心,让我们也趁主未来之前抓住机会表达爱主的心。
凡我们为着爱主的缘故所作的一切,虽常会受人的误会,但主却能体会我们的心,祂也会亲自为我们表白一切。
主自己比一切人事物更重要,没有任何人事物,配夺去主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
约 12:8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8)“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这并非表示主耶稣不关心穷人,其实祂常常惦念穷人的需要(参十三29;太六2~4;路四18;六20;十四13,21;十八22)。
这话有对照的意思:
    不常有我                  常有穷人
    不反对行善(5:29,太22:39) 需要帮助
    只一次在世                继续在世
    独一的救赎主(经过安葬)     救赎对象
    信仰的根据(行善的基础)     信仰结果
    先求祂的国                后来加给(太6:33)
此节明显的表示基督徒平常的服事和马利亚的奉献有不同的意义(Calvin)。“耶稣站在君王的立场说,在时间的程序上,先是我,后是你们”(荷兰改革宗的领袖Schilder所说)。无论如何耶稣愿意接受祂安葬的一切程序,因为祂把十字架的苦难当作祂的荣耀(12:16,23,27,17:1)。这荣耀可包含祂的复活、升天、加冕等。
 
一般属主的人常见的毛病,就是为着“穷人”(例如:福音的对象、软弱跌倒的弟兄、社会福利事工、教会事工等)而忙得不可开交,却将主自己给忽略了。
信徒要能分辨甚么是“常有”的,甚么是“不常有”的;否则,会因着那些常有的机会,以致失去那不常有的机会。
主在许多信徒心目中的地位,竟然不如“穷人”;我们应当让主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
 
六;许多人信了耶稣。
 
约 12:9有许多犹太人知道耶稣在那里,就来了,不但是为耶稣的缘故,也是要看他从死里所复活的拉撒路。(9)。这些人是好的犹太人,他们知道耶稣在伯大尼。所以他们为要看耶稣和拉撒路,就来到伯大尼。这事证明耶稣叫拉撒路复活是一件大的神迹。
传福音吸引人的两个诀要:(1)必须彰显基督;(2)我们身上必须有从死里复活的真实经历。
 
约 12:10但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10)“祭司长”原来是神为预表耶稣而设立的圣职。现在变成了杀耶稣的的杀人团头目。他们要杀耶稣,因为祂能叫死人复活。他们也要杀拉撒路,因为许多人因他而信耶稣。“祭司长”多为撒都该人,他们不相信复活(参太廿二23),故有些解经家认为,祭司长想杀拉撒路,动机可能是出于想湮灭复活的证据。复活生命的见证,常会惹动撒但的忌恨,千方百计欲将其除灭。
他们起头时只要杀主耶稣一个人(参十一53),现在“连拉撒路也要杀了”,可见罪是会蔓延和扩大的。
人心里所存的刚硬和不信是何等地令人感到震惊啊!这样的不信竟然出现在那些祭司长当中,他们一同“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他们不能否认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事实。还有,拉撒路在坟墓里躺了四天以后,又在离耶路撒冷不到三公里的地方活生生地进进出出,吃饭喝水,他见证了基督就是弥赛亚这一真理,祭司长既不可能回答,也不可能使他沉默不言。然而,这些骄傲的人并没有因此罢手。他们宁愿犯罪杀人,也不愿意扔下反叛的武器,承认自己的错。难怪主耶稣在某个地方对他们的不信感到“惊奇”(可6:6)。也难怪祂在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比喻中说“若不听从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路16:31)
刚硬也出现在加略人犹大的心里,他在被主拣选为门徒,成为传讲天国之道的传道人,最终竟显明是一个窃贼和叛徒。只要世界还存在,这个不幸的人就会一直是人败坏致死的永久证据。若是有人以门徒的身份跟随基督三年,见过祂所行的各样神迹,听过祂的一切教导,接受祂手中不尽的恩惠,又被尊为使徒中的一员,但最终却显明是个心地败坏的人。人们乍眼一看,所有这一切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啊!然而,犹大的例子却清楚地表明,这样的人是存在的。或许,没有多少事比得上人对自身的堕落和败坏认识得那么少的了。
 
约 12:11因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11)
拉撒路没有说过一次话,没有讲过一篇道,他自己乃是一个从死里复活(参1节)的见证;我们信徒往往注意话语的见证,却忽略了我们自己就是主的见证。
只要我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腓 1:27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叫我或来见你们,或不在你们那里,可以听见你们的景况,知道你们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往往会产生比话语见证更大的果效。
我们显恩之处,常是别人蒙恩之处;主显荣耀之处,也常是主得荣耀之处。
 
应用:
在伯大尼的见证中马大、拉撒路都愿意将荣耀归于主耶稣,特别是马利亚愿将荣耀置于基督脚下,现在你是否愿意将自己的荣耀放在主耶稣的脚下,让主的名在你身上被高举。
阿门!
 
参考:《约翰福音注释》刘焕俊牧师
《暗夜大光》莱尔
摩根解经《约翰福音》坎伯。摩根著方克仁译四版
李苍森编《约翰福音》释义
丁道尔 新约圣经注释《约翰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