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五饼二鱼--超越数量的基督

2011-04-23 22:59:02 陈达 长老 人次浏览 来源 字号:T|T

第14课:五饼二鱼--超越数量的基督

读经:约6:1-15
这事以后,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有许多人因为看见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就跟随他。耶稣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有一个门徒,就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对耶稣说: “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

 

 

读经:约6:1-15

 
这事以后,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有许多人因为看见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就跟随他。耶稣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有一个门徒,就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对耶稣说: “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坐下。”原来那地方的草多,众人就坐下,数目约有五千。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分给那坐着的人;分鱼也是这样,都随着他们所要的。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引言:
这段经文描写了我们的主所行的最明显的神迹之一。在祂所行的一切神迹中,没有哪一件能像这一件如此公开地行在众人面前。在四福音书所记载的一切有关的神迹中,这是唯一一件由各卷书作者都记录下来的事。这本身(就像在四福音书中四次反复记载耶稣钉十字架和复活一样)就足以说明,这是一件需要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神迹。
在这一神迹中,我们所学到的一个教训就是基督的大能。我们看到,我们的主用“五个大麦饼,两条小鱼”喂饱了五千人。众人全都吃饱,还有“装满了十二个篮子的零碎”,从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确实发生了一件神迹。很明显,基督在这里所用的是一种创造性的力量。
“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创世记》18:14)
 
第14课:五饼二鱼--超越数量的基督
 
耶稣用五饼二鱼来喂养五千人的神迹,是唯一的四福音书作者都共同记载的神迹(太14:13-21,可6:30-44,路9:10-17)。
(1)神子是全能的牧人(6:1-13) 。
在此称祂为牧人,是根据可6:34而说的。
约 6:1这事以后,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这事以后,”按原文或作“这些事以后”;这话表明在作者心中有时序的感觉。是约翰的说法(3:22,5:1,14,6:1,7:1,13:7,19:38,21:1),但很难确定准确的时间。只能说,是5:1的节期以后。
“ 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实际是一个大湖,古时原名基尼烈湖(民卅四11),后改称革尼撒勒湖(路五1),继称“加利利海”(太四18),后因希律安提帕在其西南岸湖畔新建提比哩亚城(参23节)作为其首邑,而再度易名“提比哩亚海”。
 
此节的“海”有四种不同的名称:
加利利:照加利利地名命名的名称。
基尼烈:旧约时代所用的名称(民34:11,书12:3)。
革尼撒勒:从巴比伦返回之后所用的名称。(路五1)
提比哩亚:照提比哩城名(为记念罗马皇帝盖的)说的。
这“海”的现名为Yam Kinneret,音译成基尼烈。它的南北距离约有20公里(Km),东西约有13公里,海面位于海拔以下230公尺(m)。耶稣从耶路撒冷(5:1,2),来到加利利海边。海是鬼的住处,故表示被魔鬼所败坏的世界。
 
有羊群(2)。
约 6:2有许多人因为看见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就跟随他。“有许多人”表示这次的群众好像是最多的一场(太14:21)。耶稣在病人身上广行善事,大批的众人不停的跟随祂去各处,不过在耶稣的眼中,他们的跟随有另外的目的(6:15,26)。注意,对于这类因看见神迹而跟随的人,主耶稣并不放心将祂自己交给他们(参二23~25)。
 “跟随”的原文(ekolouthei,followed)是未完成过去动词,表示继续的跟随。
有牧(3)
约 6:3耶稣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山”表示高超的境界(参太十七1~2);
这“山”带着冠词表示大家都知道的一座山,可能是在加利利海东北岸的伯赛大附近(路 9:10使徒回来,将所作的事告诉耶稣;耶稣就带他们暗暗地离开那里,往一座城去,那城名叫伯赛大。)信徒若要享受基督,便须远离败坏的世界(海边),被主带领到高超的境界(山上)里。
这山的特色乃是“草多”(6:10),“草地”(太14:19),“青草地”(可6:39)。当时耶稣把群众当作羊(可6:34),在此解释这草地为耶稣的临时牧场是自然的。在这样的草地,耶稣行五饼二鱼的神迹有以下目的:
有粮食(4-13)。
1)流血的粮。
约 6:4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此节的意思是:a.当逾越节时,犹太人的男丁都要上耶路撒冷去守这节日。“逾越节”是犹太人每年三大节期之一,乃为记念他们的祖先蒙神拯救出埃及,在犹太历正月(尼散月)十四日晚上举行,家家户户宰杀逾越节的羊羔,洒羊羔的血,又吃羊羔的肉(参出十二33~11)。
下面喂饱五千人的事迹,是以“犹太人的逾越节”为背景,表明钉十字架的基督就是逾越节的羊羔(参林前五7),为我们被杀流血,成为世人的生命之粮(参35节),使吃祂的人得以存活。
当天来吃饼的五千人(男人,太14:21)也不例外;b.他们去之前,耶稣用饼喂养他们,有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到时候叫他们知道耶稣是逾越节的羔羊(林前5:7)。
这羔羊的血才能释放被罪捆绑的人。神藉着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预告了耶稣救赎的大能(出12:11-14)。耶稣就是为罪人流血的粮(6:35,41,48,51,58)。
2)生命的粮。
约 6:5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看见”﹝原文字义﹞观看;“饼”面包。
太 14:15-18
天将晚的时候,门徒进前来说:“这是野地,时候已经过了,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村子里去,自己买吃的。”耶稣说:“不用他们去,你们给他们吃吧!”门徒说:“我们这里只有五个饼,两条鱼。”耶稣说:“拿过来给我。”
在耶稣行神迹之前,先要造就自己的门徒腓力。因为他对经济方面满有盘算,但对属灵方面的表现是相反的,所以主问他饭事是为要试验他。其他福音不提耶稣和腓力商量饭事,表示本卷作者是目击者。
约 6:6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耶稣的试验应该是要叫腓力相信耶稣是超越数量的神子,就是无所不知的全能者。
 “试验” ﹝原文字义﹞查出,验出。
主往往让信徒遇见难处,特要试验他们,看他们的信心如何(参六67;可六48;路廿3~4)。的问话是要逼门徒们转向祂,而认识并经历这位满有怜悯和能力的主。信徒若爱主,总得照顾并喂养主的小羊(约廿一15~17)。信徒须认识自己的无有,才能转而信靠那“超越数量”的基督,“使无变为有”的神子(罗四17)。
“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表明耶稣就是无所不知的全能者。我们无论遇见甚么难处,主总有方法解救,因为祂对任何形势都有完全的把握。主耶稣在显出祂荣耀丰富的作为之先,早已满有把握,因为在祂里面早已积蓄着这种荣耀丰富的性质了;所以我们认识主,不仅要认识祂所作出的事实,更要认识祂里面的实际。
约 6:7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 “二十两银子的饼,”“二十两银子”原文为二百个银钱(denarii);当时一般工人一天的工资约为一个银钱(参太廿2),据说当时罗马士兵一日的薪资也是一个银钱。
腓力把这精确的金额告诉耶稣,表示他没有信心。看当前的情形,腓力比群众更需要耶稣的神迹。
约 6:8有一个门徒,就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对耶稣说:
约 6:9“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
安得烈对耶稣说,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8-9)。“安得烈”是彼得的兄弟,是伯赛大人(1:3,路9:10)。“有一孩童”,只在本卷出现。“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孩童“可指男童或女童,常用来指小奴。“大麦饼” 是廉价的面包,
是赤贫人家的食物(士7:13)。“鱼”的原文(opsarion,little fish)意为小鱼。的原文指经过处理的鱼──鱼干或腌鱼,用作吃大麦饼的调味佐食品。
所以安得烈说,“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我们手中所有的,极其有限,似乎不足以应付眼前庞大的需要。这话表示安得烈也感觉到失望。如此看来,安得烈也需要耶稣的神迹。
“五饼二鱼”都是微小的东西,说出基督为我们降卑自己,被人鄙视,至终成了我们生命的供应。“五饼二鱼”一面象征基督自己,一面也象征信徒从基督所领受的一切,包括我们有限的能力、智慧、体力、财物和自己,以及我们对基督死而复活之生命的经历。“五饼二鱼”只要献给主使用,就强过二十两银子(参7节),祂能藉此满足众人,并且有余(参13节)。初蒙恩的信徒,在属灵的事上有如一个孩童,觉得自己所有的真是有限,在教会中算不得甚么,但主却往往藉着他们,显出祂奇妙的作为来(参13节;太廿一16)。
 
约 6:10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坐下。”原来那地方的草多,众人就坐下,数目约有五千。
 “众人”的原文(an thrw pous,men )意为男子们,表示“五千”人都是男人(太14:21)。“坐下”的原文(anapesein,to recline)意为倾倒或靠着。
太 14:19
于是吩咐众人坐在草地上,就拿着这五个饼,两条鱼,望着天祝福,掰开饼,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
在山上,当天将晚的时候(太14:15),要“叫众人坐下”有所不便,因为大家都要急着散开或回家。不过他们都坐下了。
可 6:39-40
耶稣吩咐他们,叫众人一帮一帮地坐在青草地上。众人就一排一排地坐下,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
这事证明以下真理:其一,耶稣的话有行神迹的大能;其二,他们都顺从了耶稣的命令。“叫”的原文(poiesate,make)意为“作”。马太说,“吩咐众人坐在草地上”(太14:19)。“吩咐”的原文(keleusas, having commanded)意为命令。这动词表示大声的命令,是和帖前4:16的“呼叫”同一词。首先耶稣大声的命令,然后“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坐下。”象征停止自己的挣扎努力,安息于主的脚前(参路十39)。 “数目约有五千,”这个“五千”的数目,妇女和小孩子除外(参太 14:21吃的人,除了妇女孩子,约有五千。),只计算男人(参可六44)。当天的群众约有一万人多。若耶稣没有能力喂养这些人,祂的命令是可笑的,而且他们也不会坐下。
3)丰盛的粮。
约 6:11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分给那坐着的人;分鱼也是这样,都随着他们所要的。这“饼”是一个孩童所奉献的。耶稣虽然要行一件大神迹,但是祂还是拿起那五饼二鱼来祝谢了。“祝谢”﹝原文字义﹞感谢,谢恩。
 
我们所奉献的无论大小,耶稣不但悦纳,而且祝谢。“随着他们所要的”意思是意照着各人的度量充分的给予,叫他们吃饱。若耶稣祝谢,信祂的人都能吃饱。
约 6:12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
约 6:13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我们在此处读到主耶稣为五千饥饿的人供应食物,使他们都吃饱了。一开始的时候,显然食物供应根本不够这么多人享用。只有一丁点儿食物,又是在旷野中,要让这么多张饥饿的嘴吃饱,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事情的结果却向我们表明:不光众人都吃饱了,还有剩余。没有一个人说自己没吃饱。
毫无疑问,这段经文教训我们:基督的福音足够供应全世界所有人的需要。尽管在世人看来,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是无力、愚拙之事,但是,这简单的故事却足够满足所有身处五洲四海的亚当之子。基督为罪人而死,并借着祂的死作出了补赎,这一好消息足够满足来自各邦、各族、讲说各种语言之人的心灵和良心的需要。藉着忠心的使者,这福音喂养并供应各个社会阶层的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上帝的大能”(林前1:18)。五个大麦饼和两条小鱼,对这一大群饥肠辘辘的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但藉着基督的祝福,又通过门徒的分发,它们却绰绰有余。
唯愿我们片刻也不要怀疑,传讲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就是关乎祂的宝血、公义、和代赎的古老故事--足够供应全人类一切属灵的需要。这福音不会过时,不会废弃,也不会失效。我们不需要任何新奇的道理,也不需要任何更广泛、更友善、更合理、更有效的福音。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别的,就是基督所赐的生命之粮,就是忠心地把这生命之粮分发给濒临饿死的灵魂。任凭世人嘲讽讥笑吧。在这个罪恶的世界里,没有其他任何东西能给人带来益处,也没有任何别的教训能使人饥饿的良心得着满足,得享真正的平安。
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装满了十二个篮子(12-13)。“众人吃饱了”表示耶稣是丰盛的粮。“装满了十二个篮子”表示耶稣节省的生活。神所赐下的饮食不可浪费。“节制”是圣灵的果子(14-15)。
收拾零碎表明我们应当爱惜主的恩典,不可蹧蹋,而应保存多余的恩典,以备日后不时之需。我们应当爱惜神为人的生活所豫备的一切,不可有奢侈与浪费。人在丰富时最容易蹧蹋恩典;但我们的神虽然是最丰富的神,却也是最不喜欢人蹧蹋祂丰富的神。
 
(2)神子是全能的先知(14-15)。
约 6:14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众人亲眼看见了耶稣的大能,就认出了祂是“那……先知”就是申18:15,18所说的弥赛亚(1:21,25,45)。
 
约 6:15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强逼”的原文(harpazw,to sieze)也有包围,抓住,抱住(含有使用暴力的意思)。前节说,众人认为耶稣是弥赛亚。现在他们的真心暴露了。“强逼他作王”是错误的。其一,造成政治问题。当时犹太是罗马帝国的殖民地。随便设立王是不可能的。其二,变成肉体问题。在后面(6:26,27),耶稣指斥他们的错误,因为他们只想当前的现世问题。耶稣是从天上来的万王之王(启17:14)。祂要设立神的国,就是属灵的国。耶稣“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是为要祷告(太14:23),又为避免众人的包围。
离开了他们。祂并不想要这样的尊荣。祂到这世上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8)。
在我们的主在世上服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一样的精神和情操。从摇篮到坟墓,祂都“以谦卑束腰”(彼前5:5)。祂由一个穷苦的女子所生,在拿撒勒一个木匠家中度过了最初的三十年。追随祂的是一群穷苦人,他们当中最好的也不过是渔夫而已。祂的生活是十分清贫:“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太8:20)。当祂在加利利海上航行时,用的是借来的船;当祂骑驴进耶路撒冷时,那驴也是借来的驴;当祂被埋葬时,坟墓也是借来的坟墓:“祂本来富足,却为我们成了贫穷”(林后8:9)。
我们当牢记主耶稣在此处所树立的榜样。骄傲自大,野心勃勃,好高骛远,这种现象今天到处都是。谦卑柔和,看无自己,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当有升迁的机会时,拒绝的人更是稀少!许多人孜孜不倦地为自己寻求大事,却忘记中间的插语:“不要图谋”(耶45:5)!
我们的主给自己的门徒洗脚,然后就说:“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约13:15)。恐怕在基督徒中很少有人具有这种甘愿为别人洗脚的精神吧。
一言以蔽之:“一个人有多大程度的谦卑,就有多大程度的敬虔。”
 
应用:
我们的主耶稣就是无所不知的全能者。我们无论遇见甚么难处,主总有方法解救,因为祂对任何形势都有完全的把握。在山上草地上,他以五饼二鱼的神迹来显明他是超越数量的基督,所以我们认识主,不仅要认识祂所作出的事实,在祂里面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