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再次的显现,待亚伯拉罕是朋友】
(18:1-33)
读经:创18:1-33
雅 2:23这就应验经上所说:“亚伯拉罕信 神,这就算为他的义。”他又得称为 神的朋友。
约 15:14-15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
引言:
创世纪17章神向亚伯拉罕显现后不久,圣经记载18章再次显现。亚伯拉罕差不多已经一百岁了,神所应许他的儿子的后裔还没有生下来,但是时候已经近了,在18章中关于这件事,神要启示给亚伯拉罕。
?
一;亚伯拉罕接待神和天使(1-8节)
1;神再次的显现(18:1-2)
创 18:1耶和华在幔利橡树那里,向亚伯拉罕显现出来;那时正热,亚伯拉罕坐在帐棚门口。
有关“幔利橡树”参考13:18,14:13的解释。
“那时正热” 根据一般的风俗,这时是在一天最热的时候。就在这样的光景中,神向他显现,作他的朋友,与他有交通。
“坐在帐棚门口,”亚伯拉罕坐在帐棚门口,为的是避暑。可能是他吃了午餐(43:16,25,王上20:16)之后,在门口休息的时间。
暑天乘凉是人间常事。有客人站对面也是司空见惯。在远古的社会,交通不发达,人流也不多,所以旅馆也甚少。旅客一般都在天黑之前坐在街上,等待当地人们凭着爱心接待他们到自己家里。先祖时代是如此,士师时代也是如此(士19:11-21),基督降生的时代仍是如此(太10:11)。像这样的旅客,是否要接待,就看当地人的恩德了!
创 18:2举目观看,见有三个人在对面站着。他一见,就从帐棚门口跑去迎接他们,俯伏在地。
这三个访客到底是谁?看上一节的意思知道,三个使者到亚伯拉罕那里去,其中一位乃是神的显现。(18:13-22,19:1,来13:2)。
亚伯拉罕所看见的“三个人”是神所差遗的,临时以人的样式而显现的。这“三个人”是从超自然境界来的,其实不是我们人类。
当时亚伯兰可能并未认出他们是神和天使,因为这几位超自然的访客起初被称为人,他们最初向亚伯拉罕显现是以人的身份来显现。假如亚伯拉罕首先知道他们是超自然的神,他就不能够请他们吃饭。在记述的后一段是在第10节,亚伯拉罕必定认为他们真正的性格,然后才知道这访客真正是谁。
既然相信他的访客是人,亚伯拉罕就按照着东方的礼节就强留他们。访客就仍然站在那里,离亚伯拉罕的帐棚门口不远。根据当时的风俗,生人若得不到主人的邀请,不能太接近帐棚的门口,总要保持一段距离,等候主人进一步的邀请。
于是亚伯拉罕就跑到前面去迎接他们,在他们面前俯伏下拜。
亚伯拉罕“跑去,迎接他们,俯伏在地”。“跑去迎接,”表示其热忱。“俯伏在地,”表示其谦卑。这种动作并不包括宗教上的崇拜,除非是在神的面前才算是崇拜。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认为是一种礼遇的表示。
2;亚伯拉罕的接待(18:3-8)
创 18:3说:“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离开仆人往前去。
“我主”的原文(Adonai,my Lord)可以当成耶和华的代名词,也可以当成对人的敬语。拉丁文圣经(Vulgate)和一些人认为此词是亚伯拉罕称呼天使(三人中的一位)为耶和华的话。
另外一些人说,此词是亚伯拉罕对人的敬语(根据下面18:12,撒拉称丈夫亚伯拉罕为“我主”)。我采纳后者的看法。“我主...仆人...”这是向长辈说话的口吻。
“我若在你眼前蒙恩,”这是表示他之所以能够接待他们,并非向他们施恩,反而是从他们蒙恩。
有时服事别人好像是给别人恩慈,实际上是别人给我们有蒙恩的机会;例如传福音,我们越传就越得着神的祝福。
“求你不要离开仆人往前去。”亚伯拉罕要求访客要不必继续他们的旅程,应该停留一下,好叫他来款待他们。亚伯拉罕很谦卑地称自己为“你们的仆人”。
创 18:4容我拿点水来,你们洗洗脚,在树下歇息歇息。
古时中东一带人所穿的是有底无帮的凉鞋,行路的人脚上常会沾满灰尘,故须要常洗脚,藉此使身心觉得清新,以消除疲劳。
于是亚伯拉罕预备水给他们洗脚。主人用水洗客人的脚,不但是主人的义务,同时表示主人的爱心(19:2,24:32,43:24,路:44)。本节表明亚伯拉罕体贴同情行路人的疲乏困倦。
“在树下歇息歇息”。请他们在树下休息,在这个树下亚伯拉罕支搭他的帐棚。在炎日之下旅行之后,在树荫之下休息是最受人欢迎不过的了。
创 18:5我再拿一点饼来,你们可以加添心力,然后往前去,你们既到仆人这里来,理当如此。”他们说:“就照你说的行吧。”
亚伯拉罕接下来就是邀请他的访客吃饭,“再拿一点饼来”他按着东方自谦来表达:“没有什么好吃的,”也正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吃点便饭吧!”
“你们既到仆人这里来,理当如此。”亚伯拉罕认为客人来到他这里是神的安排,所以他应尽东道之谊。所以客人就回答说,“就照你说的行吧。”他们接受了亚伯拉罕的款待。
在这一点加尔文在他的创世记注释中有些值得注意的有关款待人的责任。款待人的权利在多人中是被认为极其神圣的事,不关心别人的需要,被认为是不光荣的事。
创 18:6亚伯拉罕急忙进帐棚见撒拉说:“你速速拿三细亚细面调和作饼。”
其次我们要看亚伯拉罕为他所请的三位客人所预备的是什么饭,要注意亚伯拉罕的行动是多么迅速--亚伯拉罕就“急忙”进入帐棚,吩咐要“速速”。
亚伯拉罕首先叫撒拉拿三细亚面调和作饼。“三细亚”等于“一伊法”,等于是22公升,这是很多的细面。
我们有一点疑问,就是为什么为三个人预备了这么多的饼呢?亚伯拉罕为了要尊敬他的客人,所以要作这么多的饼。当然这一定有剩余的,因为他无疑要留给客人路上吃。这位信心之父的爱心是大的。
我们应当知道,当时作饼并非把饼作好留着,等着客人来食用,那时总是在吃以前要立刻作饼,而且撒拉在这时候所作的饼,不能是有酵的饼,因为没有时间这样预备。很可能是作成大张的无酵饼,用以包肉菜,用手拿着吃。这个饼称之为薄饼。
叫撒拉速速作饼,表示夫妇都有请客的爱心。
创 18:7亚伯拉罕又跑到牛群里,牵了一只又嫩又好的牛犊来,交给仆人,仆人急忙预备好了。
“亚伯拉罕又跑...仆人急忙...”身边的人作事的也受亚伯拉罕态度的影响。
作客的人对请客者的表情很敏感,连仆人也要客气。否则不如不请客。接待客人原来是圣经的教导(太25:35,提3:2,5:10,多1:8等)。
“又嫩又好的牛犊,”摆上最好的来待客。亚伯拉罕所牵来的一只牛犊是最好的,表示最大的爱心。?
创 18:8亚伯拉罕又取了奶油和奶,并预备好的牛犊来,摆在他们面前,自己在树下站在旁边,他们就吃了。
亚伯拉罕在客人面前所摆上的,的确是一个丰盛的筵席:有饼,有奶油和奶,还有牛犊。
“自己在树下站在旁边”, 亚伯拉罕并没有和他的客人一同吃饭,当他们吃喝的时候,他自己站在树下,在他们旁边。照今天来说是很奇怪的,或许对于当时的人并不感觉怎样希奇。
“自己在树下站在旁边,”‘站’字表明自己是以仆人的态度来伺候他们(路17:8-10)。请客的人要在客人旁边站着,服待客人。亚伯拉罕对客人称自己为仆人,也真的以仆人的态度来服侍客人。
“他们就吃了”,其实他们并不需要任何食物,假如亚伯拉罕能够立刻认出他们的本性,也不能够把食物给他们吃。可是他们的确吃了,无疑为了对亚伯拉罕的款待表示欣赏与接受,他们果然吃了,并且也把他们超自然的性情加以掩饰,直等到适当的时机来到,他们才把身份表明出来。
因此“他们就吃了”,这不表示神和天使需要吃喝,而是证明他们对亚伯拉罕的友谊和交通,正如复活的耶稣在他的门徒面前吃了一片烧鱼一般(路24:43)。从天上来的天使,在人的眼前吃东西,是神的神迹。
亚伯兰盛情款待陌生客旅的记载,成了‘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来13:2)的典故。
二;神应许撒拉生子(9-15节)
1;神再次的应许撒拉要生儿子(9-10)
创 18:9他们问亚伯拉罕说:“你妻子撒拉在哪里?”他说:“在帐棚里。”
饭既然已经吃完,向亚伯拉罕启示的时候已经来到,就是神应许已久的后裔,很快就要出生。
他们问亚伯拉罕说:“你妻子撒拉在哪里?”亚伯拉罕简单回答说,“在帐棚里。”陌生人的这么问话,充分地显示出来他们有特殊的权威。
又表示“他们”并不是平凡人,因为“他们”知道撒拉的名字。亚伯拉罕现在可以认出其中一位是神。
创 18:10三人中有一位说:“到明年这时候,我必要回到你这里,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个儿子。”撒拉在那人后边的帐棚门口也听见了这话。
“三人中有一位” 从这里看出三个访客之一似乎是非常的特殊,并且是发言人,这明显就是耶和华(13节)。
“到明年这时候,...”这是神第二次向他说同样的应许(创17:21),或许是上一次撒拉没有在场。“到明年这时候”的原意如“到生命的时候”(at the time of life),可以指明年的春天。
“撒拉必生一个儿子”,是神应许的内容(17:16,19),而且是神亲自所说的。因此,在这个时候,亚伯拉罕应该会认得跟他讲话的那“三人中有一位”是神。
“撒拉在那人后边的帐棚门口,也听见了这话”。“那人”是“三人中”的一位,就是神。他知道撒拉在那里,所以他在靠近帐棚的门口,背着帐棚向亚伯拉罕说话,使撒拉能够听到他讲话的声音。
“撒拉也听见这话……”。希伯来文的直接意思是,“撒拉正在听这话……。”
这就证明主耶和华说的那句话撒拉正好也听见了。
2;撒拉的暗笑(11-12)。
创 18:11亚伯拉罕和撒拉年纪老迈,撒拉的月经已断绝了。
本节是说明,从人这一面来看,他们是毫无生子的指望了。人常是看自己有无成事的力量和条件,但神行事并不需要人力的配合,因此往往等到人对自己绝望时,才开始作事。
?
创 18:12撒拉心里暗笑,说:“我既已衰败,我主也老迈,岂能有这喜事呢?”
“撒拉心里暗笑”注意本节的“我”字;这‘我’字就是不信的根源。撒拉是从人这一面来观察事物,并推断其可能性,认为这事不可能发生,亚伯拉罕与撒拉年迈,按照自然的程序来说,生儿养女是不可能的了(18:11)。所以撒拉“心里就暗笑”,那就是她讥诮,她的笑声不太大,就是暗暗的笑。撒拉的笑,并且在她心里头所发生的问题,是表明了不信。她采取这种态度,是因为不相信她会生孩子。对她这种有罪的态度,因后来她悔改了。
但亚伯拉罕因此更相信神。
罗 4:19-22他将近百岁的时候,虽然想到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经断绝,他的信心还是不软弱;并且仰望 神的应许,总没有因不信心里起疑惑,反倒因信心里得坚固,将荣耀归给 神。且满心相信 神所应许的必能作成;所以这就算为他的义。
3;神的教训(13-15)
创 18:13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撒拉为什么暗笑,说:‘我既已年老,果真能生养吗?’
神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肠的(启2:23;耶20:12);我们心中的思念,在他面前乃是赤露敞开的(来4:12-13)。
在此神就直接指出,向亚伯拉罕说,“撒拉为什么暗笑…生养吗”,表示他是全能而无所不知的神。神不但知道撒拉的名字(9节),也知道人心里的暗笑,和心里所说的话。
创 18:14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到了日期,明年这时候,我必回到你这里,撒拉必生一个儿子。”
“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撒拉看自己,看丈夫,心里就说‘岂能有这喜事呢?...果真能生养吗?’(参12-13节)的疑问,但没有看到神那一边;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太19:26)。
神在责备撒拉暗笑的事,因为他是无所不能的全能者。暗笑的是人,教训人的是神。神仍然用以撒的出生来保证他是没有难成的事之耶和华。?
创 18:15撒拉就害怕,不承认,说:“我没有笑。”那位说:“不然,你实在笑了。”
可是这时候撒拉因心中害怕,又作了一件很愚昧的事,就是要为自己辩护,就是她撒了一个谎,“不承认,说:‘我没有笑’”,以人来说她确实是没有出声的笑,也没有人看见她笑。我们在撒拉的行为当中看见一个罪如何又生出另外一个罪来,起初是怀疑的不信,其次紧跟着来的就是想要藉着曲解事实为自己辩护。假如撒拉听见了神的指摘之后,马上就认罪,恳求神的赦免,那该有多好!
“害怕”表示撒拉因神的话(13:14)产生敬畏神的态度。撒拉害怕神,表示现在相信神的话呢。如此,她的信心就被神认定了。
来 11:11因着信,连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还能怀孕,因她以为那应许她的是可信的;
现在耶和华反对撒拉不承认的那话,说,“不然,你实在笑了”(No,but you did Laugh),表示神是察验人肺腑心肠的神(耶11:20,17:10,20:12)。神不会冤枉人,也断不会以有罪的为无罪,更不会把无罪的当作有罪的。他是信实的神。
神虽然知道撒拉信心的情形,但他没有取消他的应许,证明他是永远信实的耶和华神。
三;亚伯拉罕与神同行,得知神的心意(16-21节)
1;启示给亚伯拉罕(16-19)
?
创 18:16三人就从那里起行,向所多玛观看,亚伯拉罕也与他们同行,要送他们一程。
从天上来的三位客人向亚伯拉罕显现,当然有大的目的。第一,要把耶稣基督的救赎运动启示给亚伯拉罕。第二,要把审判世界的终末论启示给亚伯拉罕。这两项就是主耶稣要完成的大事(约5:19-29)。
现在三位“向所多玛观看,”这里埋下伏笔,暗示神造访亚伯拉罕另有一个目的,就是将他要毁灭所多玛的旨意,透露给亚伯拉罕知道,好让他为侄儿罗得一家人代祷(创19:29)。
幔利是位于希伯仑,然而所多玛的正确位置无人知道,但是最有可能的位置是靠近死海南端。从希伯仑到目前死海南界的直线距离是约50km,而希伯仑高出海平面约900米,死海表面却低于海平面约400米,故其间降落差距约1300米。
当三人“向所多玛观看”,很可能所多玛的城墙和高塔遥遥在望,这可以从19章27节得到证实。
“亚伯拉罕也与他们同行,要送他们一程。”若是从希伯仑看不清楚所多玛,那么步行一段路,离所多玛就更近了。根据传说,亚伯拉罕把客人送到一个地方,那地名叫克发宝确Caphar Barucha,现名为贝尼纳姆Beni Naim(罗宾逊Robinson),是离希伯仑步行有一小时半的路程。从这里就可以比较清楚看到所多玛。在19:27-28节里描绘着亚伯拉罕站在先前所站的地方(贝尼纳姆),观看烟气从所多玛和蛾摩拉上腾。
亚伯拉罕伴随客人走一段路程是真正东方人的礼貌,即使在今天的东方国家里也是很普通的习惯。主人会送客到车站,然后才道别返回。在新约圣经里我们看见以弗所的长老送保罗上船(徒20:38),而推罗的基督徒们,连同妻子、儿女送保罗到城外,在海边看保罗上船(徒21:5-6)。
“送行”表示不舍之情;这说出亚伯拉罕与神有亲密的友情。
创 18:17耶和华说:“我所要作的事,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
在这里的描述仿佛是神自言自语(17-19节),但这些话确实有意让亚伯拉罕听见并注意到。在这些经节里有二个理由说明主为什么要把他对所多玛城的计划向亚伯拉罕开启:(1)在第18节里神已应许给亚伯拉罕无上的尊荣与特权,(2)向亚伯拉罕所开启的事将有助于他对后代的教诲(加尔文)。就立约之恩典与应许的承受者而言,亚伯拉罕是神的特殊而亲密的朋友。
雅 2:23这就应验经上所说:“亚伯拉罕信 神,这就算为他的义。”他又得称为 神的朋友。
就选民的父亲而言,亚伯拉罕要忠实地把事实传递给后代。这段经文的意义显然不是神正踌躇着要不要把真相向亚伯拉罕显明,相反地是主正在陈述为什么他不可隐瞒这位族长的理由。
现今我们是主耶稣的朋友,主耶稣是我们知心的朋友。
约 15:14-15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
神是乐意将他的心意启示给我们。
加 1:16既然乐意将他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他传在外邦人中...
创 18:18亚伯拉罕必要成为强大的国,地上的万国都必因他得福。
此节启示神救赎的大事。初步的意义是指着以色列神权国家的繁荣而言的,但此节终极的目标乃是指着弥赛亚国度的兴旺而言的。“因他得福”意为因他的后裔弥赛亚万民得到救恩的福(15:4-21,17:5-8,22:17-18)。?
神的心意是要在地上建立一个属神的国,叫一切以信为本的人,在神的国里和信心之父亚伯拉罕一同得福。
加 3:8-9并且圣经既然预先看明, 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称义,就早已传福音给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得福。”可见那以信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亚伯拉罕一同得福。
?
创 18:19我眷顾他,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他的眷属,遵守我的道,秉公行义,使我所应许亚伯拉罕的话都成就了。”
此节证明基督教是要传道的、又有统绪宗教。
“我眷顾他I have known him”原文是‘我已经认识他(yada,know)’,意即‘我已经视他为我的朋友’(赛41:8)。表示神拣选他。
非保守派(Arminians等)的人说,亚伯拉罕的行善(请三位客人之事)便成为神拣选他的原因,但“为了要叫”(Lemaan,in order to),说明神拣选的心意,为了神的国度,自己的荣耀而拣选亚伯拉罕。
其实神的预定绝不是看人的行为而决定的,乃是按照他的旨意,永远以前所预定的(弗1:4)。神眷顾亚伯拉罕,表示神对亚伯拉罕的认识和爱(诗1:6,31:8,林前8:3,13:12)。基督徒原来是神所拣选的,而被他所拣选的都是圣徒(林前1:26-31,徒9:15)。?
“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他的眷属,遵守我的道,秉公行义,”此节证明基督教有统绪宗教。信仰代代相传,从亚伯拉罕到以撒到雅各到如今。?
神拣选亚伯拉罕为他的传道者的目的,乃是“为要叫他吩咐他的众子和他的眷属”。亚伯拉罕要传道,也要训练门徒,使他们世世代代传道(提后2:3),直到弥赛亚降临。当亚伯拉罕的后裔主耶稣基督来的时候,就要完成他向亚伯拉罕所启示的救赎大事。?
亚伯拉罕所要传的内容是,叫神的选民以色列人遵守神的道,和秉公行义(to do righteousness and justice)。此句是摩西神学的基础,又是以色列人的传统(申6:4-9,11:18-23等)。在后面发生在所多玛城的事上,证明神是给予的审判主,他必秉公行义。为的就是提醒我们,好让我们能够因此受警戒。因着上帝这样对所多玛、蛾摩拉的审判,可以提醒我们、警醒我们,使我们能够像亚伯拉罕一样遵守主的道,秉公行义,过一个像亚伯拉罕那样与神同行的生活,这是目的。
所以神的子民要“遵守我的道,秉公行义。”
“遵守”(shamar,keep)一词在申命记出现37次左右,证明摩西在传亚伯拉罕所传的道。结果以色列人树立了强力的选民体制,后来神的宗教变成宇宙性的基督教(来1:1-2)。?
“使我所应许亚伯拉罕的话都成就了”,就是传道的目标。“使”字的原文和“为要叫”相同,表示此节有两次的“为要叫”。第一次的,表示拣选亚伯拉罕的目的。第二次的,表示传道目标。神向亚伯拉罕所应许的,是弥赛亚救赎的事。当时候满足时,亚伯拉罕的儿子(son of Abraham,太1:1),耶稣基督,按照神的约降世为人,完成了神的选民永远得赎的十字架福音。目前,神的国度越来越强盛,是此节的成就。?
所多玛出事的真正理由,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事对于旧约时代的以色列和新约时代的教会都有恒久的重要性。因此这项事实必须向亚伯拉罕显明,好让他忠实地传给后代,最终得以记载在圣经上,作为永久发人深省的记录。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毁灭一定在神百姓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而这印象必须予以正确的阐释。
2;审判的大事(20-21)
创 18:20耶和华说:“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我。
此节的原文有两个“因为”(ki,because),如“因为声闻很大”,“因为甚重”,表示强调。暴乱蔓延,放荡淫乱,就是所多玛人的罪恶(19:5,彼后2:6-14)。
创 18:21我现在要下去,察看他们所行的,果然尽象那达到我耳中的声音一样吗?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
“我现在要下去,察看...” 当然,这是拟人化的语法,用人的说法来描述神以教导关于神的一些真理。神自然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他不需要到一个地方去看看那里有什么事。神对亚伯拉罕说话的态度可以被视为加强这位族长有关神对人世间罪恶与公义的深切关怀的印象,也显示出神对于所有的情况若未完全了解,决不会施予审判的事实。
“下去” 表示从希伯仑(高原地带,参13:18)往平原地带(所多玛的位置,参13:10)的意思。神像人一般说话。他要下去,察看(see)他们所行的,就是他们的罪行,
“果然”是形容词,但它的的原文是名词(Calvin),表示极端,是他们所行的极恶的结果。神在审判所多玛之前,一旦要察看他们的罪行,是敬告世人的教导法。在此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要感谢而赞美神直到永远。神若要察看人,谁能脱离他的审判呢?(拉9:15,诗130:3,143:2,摩2:13-16等)。神的选民因弥赛亚得福,若不是他的选民,就要按照他们所行之极端的罪恶受审判,正如所多玛人一般。?
四;亚伯拉罕向神祈求(22-33节)
1;第一次祈求(22-26)
创 18:22二人转身离开那里,向所多玛去;但亚伯拉罕仍旧站在耶和华面前。
从这一节我们显然可以知道三位超凡客人中的一位是神自己。二位天使(19:1)现在离开,往所多玛去了,亚伯拉罕单独留下来和神在一起。当时亚伯拉罕已经知道了神宣判的大事(18:20-21)。
紧接着的就是神与亚伯拉罕之间有关所多玛城毁灭的一段奇异对话。
创 18:23亚伯拉罕近前来说:“无论善恶,你都要剿灭吗?
“亚伯拉罕近前来,”亚伯拉罕既知神的心意要毁灭所多玛城,而城里正住着他的侄儿罗得(创13:12),他因关心罗得一家人的安危而向神代求。
信徒的祷告,要在站在神这一边,为着神的公义着想;但我们大多数的祷告,常只为自己着想,企图求神来答应我们不义的要求。
“无论善恶,你都要剿灭吗?”因不分善恶乃是违反神公义的原则的,故亚伯拉罕是以神的公义为代祷的根据。
所多玛人的邪恶是无庸置疑的,在下一章里所提到的事件令人震惊,却也清清楚楚地表明出来。然而亚伯拉罕显然正想到他的侄儿罗得,罗得是个义人,他大胆地希冀着所多玛城可以因着一些义人的存在幸免于难。无论是在这段期间之前或之后,就我们所读过的有关罗得行为的记载,不禁使我们发出一个问题:究竟罗得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义人?但新约圣经关于此事的记载使我们没有怀疑的余地。彼得称他是“义人罗得”和“那义人”,又补充说明他的义心天天伤痛,因为他住在行不法之事的恶人中间(彼后2:7-8)。
“无论善恶”指义人和恶人。在此亚伯拉罕所求的,是为那“善”的。此字原文(Chadiq,The righteous)意为义人。这义人不指那无罪人,乃指遵行神的道(18:19)而敬拜他之人。
“剿灭”意为毁灭(to cutoff,or destroy)。亚伯拉罕关心义人,神更是如此。当神处罚世人时,有时义人也会和他们一起受苦难,如但以理、以西结、以斯拉等人,但神不会把义人和恶人一同灭绝(Calvin)。
在他第一次的祈祷中,有四种的请求(23,24,24,25),表示他诚恳的祈祷。
现在我们要思想亚伯拉罕为所多玛迫在眉睫之倾覆而祷告,有两个解释是讲不通的,必须同时被排除。首先,亚伯拉罕对神说话的态度并不暗示着神可能做的不公平。他在25节说:“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是一种修饰性的问句,隐含着肯定的回答。他心中确信神的作为绝对公义。再者,亚伯拉罕不是在暗示他自己比神更有慈爱和怜悯。
今天许多人有一种不敬虔的观点,自以为比神更有慈爱和怜悯,他们说,如果他们是神就不会把任何人送到地狱里。
但亚伯拉罕内心决不会存着傲慢无礼或不敬虔的思想,相反地,他所做的是为所多玛向神求怜悯。
创 18:24假若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还剿灭那地方吗?不为城里这五十个义人饶恕其中的人吗?
亚伯拉罕的祷告包含着对神的慈爱和怜悯绝对的信念,积于他心中的信念,他以一种惊人的胆识向神陈请。首先他建议道:也许在所多玛可以找到五十个义人。使神答应若在所多玛找到50个义人就不毁灭这城。
从亚伯拉罕的祷告我们可以学到有关祷告的功课,在这儿我们看到的不是不敬或无礼的大胆,而是因着神所赐的信心而产生的胆识。
有些人或以为亚伯拉罕对神的请求太过份了,但从神应允其所请的事实(18:32)看来,神并没有因亚伯拉罕的态度而不悦。此种因信而有的神圣的胆识与进前向神祷告的自由系植基于敬虔信靠神的生活。那些和亚伯拉罕一样对神有信靠和敬畏之心的人,同样也可以像亚伯拉罕一样,有进到神施恩座前的自由和胆识。
亚伯拉罕根据神作事的法则来发问;后来,神藉先知耶利米说,若耶路撒冷城中有一人行公义,他就要赦免这城(耶5:1)。
创 18:25将义人与恶人同杀,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这断不是你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
亚伯拉罕强调神不能不行公义--“将义人与恶人同杀,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这是神的公义所不容许的。“审判全地的主”,他是行公义的神,否则他怎能审判全地呢?(罗3:5,6)。此节表示亚伯拉罕的神观。
亚伯拉罕提到神乃“审判全地的主”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亚伯拉罕相信耶和华是(1)审判全地的主,(2)他的作为永远是公义的。亚伯拉罕的祷告,是先确立了可以和神对话的基础。亚伯拉罕是根据神的公义的属性来祈求。现今许多人错误的祷告却是苦求、乱求,想感动神来同情我们,那是妄求。
创 18:26耶和华说:“我若在所多玛城里见有五十个义人,我就为他们的缘故,饶恕那地方的众人。”
神听见了亚伯拉罕的祈祷,也没有拒绝他的恳求。
2;第二次的祈求(27-28)
创 18:27亚伯拉罕说:“我虽然是灰尘,还敢对主说话。
在此有一项谦卑的比较。亚伯拉罕是灰尘,神是主。“灰尘”的原意如尘土和灰(dust and ash)。尘土是表示他的来源,灰尘表示他的结束(dust in his origin,ash in his end)(Keil)。灰尘是附在地面的。亚伯拉罕称自己为“灰尘”,表示把自己放在地面上。当神咒诅蛇的时候,叫它吃土。蛇虽然不吃土,但因为蛇爬在地上,所以吃灰尘是难免的,这是一种被咒诅的卑微后果。亚伯拉罕把自己降低为蛇一样的地步。防碍我们信仰生活之最大的仇敌往往是自己。
亚伯拉罕只不过是灰尘,向主神重复祈求,是不敢当的意思。我们要注意衬托着亚伯拉罕向神的重复请愿乃是他在神面前极具深度的自卑。亚伯拉罕说“我虽然是灰尘,还敢对主说话。……”(27);“求主不要动怒容我说……”(30);“我还敢对主说话”(31);“求主不要动怒,我再说这一次”(32)。亚伯拉罕因信向神祈求所显出的胆识,与现代人一种轻率的态度,向神所作的得罪神的祷告迥然有别。亚伯拉罕的大有信心并未导致他在神面前的自大,从各方面看来,他是敏锐地意识到凡人与永活神之间有如天渊之隔,他也十分明白身为一个受造者的限度与一个罪人的卑贱。
亚伯拉罕的意思是说,他虽然没有资格来跟神理论,但神既然确认了‘为五十个义人而饶恕全城’的原则,那么,他想知道‘城里至少须有多少个义人,才不致被毁灭’。
创 18:28假若这五十个义人短了五个,你就因为短了五个毁灭全城吗?”他说:“我在那里若见有四十五个,也不毁灭那城。”
第一次,他凭神的公义祈祷,第二次以下,他凭神的慈爱祈祷。主耶稣为一只羊也要奔跑(路15:3-7),为一个罪人也要被钉死(路23:41-43)。
3;第三次到第六次的祈求(29-32)
创 18:29亚伯拉罕又对他说:“假若在那里见有四十个怎么样呢?”他说:“为这四十个的缘故,我也不作这事。”
创 18:30亚伯拉罕说:“求主不要动怒,容我说:假若在那里见有三十个怎么样呢?”他说:“我在那里若见有三十个,我也不作这事。”
创 18:31亚伯拉罕说:“我还敢对主说话,假若在那里见有二十个怎么样呢?”他说:“为这二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
创 18:32亚伯拉罕说:“求主不要动怒,我再说这一次,假若在那里见有十个呢?”他说:“为这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
求6次 |
亚伯拉罕 |
神 |
1 |
假若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24节) |
饶恕那地方的众人(26节) |
2 |
我在那里若见有四十五个(28节) |
也不毁灭那城(28节) |
3 |
四十个怎么样呢… |
我也不作这事(29节)。 |
4 |
三十个怎么样呢… |
我也不作这事(30节)。? |
5 |
二十个怎么样呢… |
我也不毁灭那城(31节) |
6 |
十个呢… |
我也不毁灭那城(32节) |
亚伯拉罕从50个人开始一直到10个人,共有六次的祈求,表示他积极的爱心。他积极的爱不但关心义人,也在关心“其中的人”,就是所多玛城中的人。耶和华不会接纳表面形式的祈祷(太6:5,可12:40,路20:47)。
也许会发出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亚伯拉罕问到十人就打住了?显然他的假设是所多玛也许有十个“义人”,罗得和他的家属将构成此数目的一半,而这样的一个大城里可以假设至少将有其它五六个义人,他们不与所多玛骇人的罪恶有份,依据自己心中的亮光,外表上过着道德生活。在我们心中所必须记得的是:所多玛的毁灭并不是因着人类普通的“罪”,亦即世人都犯人罪的“罪”,而是因着下章所独及的令人惊惧的不道德同性恋的大恶。
加尔文说亚伯拉罕“看人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并且“说服他自己相信在这么大的群众里至少有一些人是正直的,或至少不是所有的人都行有不义且沉溺于罪恶。”
如果亚伯拉罕为少于十个义人的数目继续请求,他就只是单单为自己的亲戚代祷,但显然亚伯拉罕的祷告不具此种特性。加尔文坚持亚伯拉罕的感动是因着“人性的意识”,而神也悦纳此点。应该注意的是:亚伯拉罕的祷告不是为着所多玛的义人;而是希望因着这些义人的存在,使所多玛免于倾覆。
“亚伯拉罕心存恶人悔改之希望而求神饶恕他们,绝非无用的祈求,因为神常常因着少数人而恩待所有的人(加尔文)。”
最终借着祷告,亚伯拉罕明白了一个道理,借着祷告他没有改变神的心意,反而借着祷告使亚伯拉罕明白神的公义,神的审判。
借着亚伯拉罕的祷告让我们知道,祷告其实并不能够改变神的旨意,祷告甚至有时候也不能改变我们的环境,但是祷告可以改变我们自己,使我们越来越清楚认识神的旨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神所安排的环境对我们是美好的。
神是为了亚伯拉罕的缘故,用人所能懂的说法论到他自己,他当然从开始就确实知道所多玛有几个义人,他也不需要等调查之后才知道人数。从神的角度说:“没有义人,连一个义人都没有。”因着基督的救赎,我们成为因信称义的义人。原来我们本来都像所多玛、蛾摩拉城里的人一样该死、该灭亡的,然而神却以祂怜悯的爱,爱了我们这些该死该灭亡的罪人。因着蒙救赎的义人(若有十人以上)在黑暗罪恶的城市作为光和盐,神也可以怜悯那城,神的话安定在天。
后来犹太人的会堂也是基于这个,若有十个(12周岁以上)以色列的男人就可以在那里建立会堂。像吕底亚她们都是妇女,只能是祷告所。
创 18:33耶和华与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走了;亚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
因为亚伯拉罕不敢再问耶和华,所以神也走了。这里没有提到神“走了”究竟走到哪儿去了?神曾说要下去查看所多玛的罪恶,所以他去了所多玛(18:21,19:24)。而亚伯拉罕返回他的帐棚。本章突然的结束加强了悬疑的果效。这是历史的危机之一,一项骇人的骤变正迫近所多玛以及其余的城市和平原。
结论:
神和亚伯拉罕有美好的交通,称他为自己的朋友,如今主耶稣也称我们为他的朋友。
约 15:14-15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
我们得知神的许多心意。这也使我们要努力传福音,爱神爱人。为在上的君王和国家代祷,更为教会代祷。
而且亚伯拉罕的祈祷没有落空,就引入下面发生的事情。
雅 5:16...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愿神帮助我们。
阿门!
改革宗长老会温州教会
陈达长老
2012.9.26於温州西公廨
2018.1.11重新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