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历史系列十九 宗教改革运动中的负面例子——重洗派

2018-07-05 13:18:55 张叶平 弟兄 人次浏览 来源 字号:T|T

教会历史系列十九

宗教改革运动中的负面例子——重洗派

回顾
上次我们专门讲到了慈运理,慈运理在瑞士苏黎世做改教的工作。讲到慈运理的生平和经历与路德完全不同,讲到他的两篇重要的著作。如果不是慈运理英年早逝,他的著作肯定会更多。同时也提到慈运理的圣礼观与路德的差异,这导致和路德关于合作谈崩,另外慈运理在苏黎世还要处理最棘手的问题,就是重洗派。
今天我们来谈重洗派的历史!

 教会历史系列十九

 

宗教改革运动中的负面例子——重洗派

 

回顾

上次我们专门讲到了慈运理,慈运理在瑞士苏黎世做改教的工作。讲到慈运理的生平和经历与路德完全不同,讲到他的两篇重要的著作。如果不是慈运理英年早逝,他的著作肯定会更多。同时也提到慈运理的圣礼观与路德的差异,这导致和路德关于合作谈崩,另外慈运理在苏黎世还要处理最棘手的问题,就是重洗派。

今天我们来谈重洗派的历史!

 

 

引言

在前面我们谈到16世纪宗教改革后,新教教会形成了三大主流宗派:路德宗、安立甘宗(圣公会)和改革宗,谈到了这几个宗派虽然因各自历史环境不同而有差别,但他们在基本教导方面是一致的,都认为从罪中得拯救的唯一途径是信基督;救恩知识的唯一来源是圣经;他们也都否认教皇代表基督管理全地的教会。

在这段历史中,我们会接触到另一个群体,他们有一个不好听的名称,得此名是因为他们有别于三大宗派的一种做法,那就是不接受婴儿洗礼,坚称必须宣告自己信基督才能受洗。在他们看来,婴儿洗礼是违背圣经的,也不算数;成年后再次受洗才算第一次洗礼;但三大宗派都觉得成年后再次受洗是洗礼的重复,重洗派因此得名。

重洗派的成分是极为复杂,在当时是属于极为激进的群体,近代学者通常把重洗派分为革命的重洗派,和温和的重洗派。革命的重洗派与慈味考先知(Zwickau Prophets)如闵次尔(Thomas Muntzer,约14901525),及后期较暴力的闵次尔门徒有关;而温和的重洗派则源自格列伯(Conrad Grebel,约14981526)、赫奇(Hans Hut1527年卒)、马伯克(Pilgram Marpeck1556年卒)和门诺(Menno Simons, 14961561)等人。温和的重洗派起源于瑞士的苏黎世,然后扩展到德国南部、莫拉维亚和荷兰等;不同地区的重洗派仍能维持它的一致性。

如果我们追溯自己的信仰谱系,结果会发现很多中国信徒(包括我在内)是从重洗派这支下来的。虽然重洗派是异端,这不代表后面他们没有转回正统。而我从小是在弟兄会教会长大的(倪柝声的小群,国内称蒙头会),有很多传统是从重洗派这支下来的,包括不给孩子洗礼。

要了解重洗派,我们会简略的看一下他们的历史,他们主要的神学思想,以及于1527年在德国和瑞士交界城市施莱特海姆写成的《施莱特海姆信条》。

 

一、重洗派的历史和神学思想

1.源起

之前提到慈运理时说到,重洗派是慈运理在苏黎世牧会期间兴起的,那些重洗派早期领袖最初都热切地追随过慈运理的教导。慈运理认为通过忠心传讲神的道,所有人都会回到圣经;当人们能正确理解圣经时,必要的改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因此他步子迈得不大,没有采取与政府官员格格不入的激进做法。慈运理需要政府官员的支持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宗教改革时期,除了犹太人、穆斯林和否认基督教的人之外,西欧各国的所有公民都被视为教会成员;教会的范围和国家一样大。

然而,重洗派的早期领袖很快就不支持慈运理了,早在1523年就有一个叫康拉德格列伯(Conrad Grebel)的人抱怨慈运理的改教步伐太小。慈运理希望苏黎世官员参与改教,这样改教举措能得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但重洗派对此十分不满,也非常失望,认为慈运理的讲道并没有带来社会道德状况的明显改善。

因此,他们呼召人们回到初代教会的模式,他们认为,初代教会有着更高的道德水准,而且那时的教会明显是与社会隔绝的。在他们看来,教会遇到的种种麻烦,其根源在于:在君士坦丁大帝宣告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过于紧密,以致教会的道德水平下降了;婴儿洗礼更是使基督教徒有虚名。因此,他们开始提倡建立不受政府影响的教会,只为那些明确宣告过自己信基督的人施洗,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使教会恢复到原有的真正纯洁的状态。

如果路德和慈运理等人的改教行为都被认为对国家构成威胁的话,那么重洗派的立场就更是如此了,因为路德和慈运理至少还承认政府的权威,并寻求他们的支持,而重洗派则认为政府对教会而言是没有任何益处,必须要摆脱政府的干涉。

15251月在苏黎世,第一批接受重洗的信徒受洗,以此表明自己委身于基督。此后重洗派在苏黎世周边地区迅速发展。但是重洗派不仅受到了忠于罗马教会的官员迫害,也受到了那些支持慈运理及其改教官员的迫害,他们的领袖纷纷被处死。

我们可能会觉得奇怪,洗个礼还能把命洗没了?要知道在当时,人的社会身份和公民身份是绑定在一起,一旦你成为异端,就坐实了叛国罪,根据当时的法律,异端者死罪!而且重洗派也确实有过一次叛乱,更坐实了叛国的罪名,以至于他们成为人人喊打的一个群体。

因为西罗马皇帝西奥多修斯( Theodosius) 和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Justinian) 的古老律法曾宣布,判处任何实行再洗礼的人死刑。这些律法是针对多纳徒派( Donatists) 制定的,他们之所以被惩罚,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民事反叛 ,而不是因为他们的信奉异教。

(基督教思想史第3卷,冈萨雷斯,89页)

遭受迫害后,重洗派分散到了各地,《斯莱特海姆信条》正是那个时候写成的。

 

2.蒙斯特叛乱
早期加入重洗派的许米亚(Balthasar Hübmaier)亦于主后1525年被捕入狱,他因着受不了苦刑而放弃他的观点,但被释放后,逃到莫拉维亚(Moravia),在那里放胆宣扬重洗派的信仰。在莫拉维亚,重洗派的影响已非常深,并且这里的重洗派比其他的地方更激进和极端,他们主张一种近乎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张凡物公用,并预言基督将会来临,在地上建立王国,到那时候,基督便将刀剑交与被拣选的子民,杀掉那些贵族和教会权贵。当时领导这种激进的重洗派的人名叫赫奇Hut)。许米亚逃到莫拉维亚时,觉得赫奇实在太激进了,便挺身出来反对他。不久赫奇被捕,判处死刑。许米亚取代了他的领导,在那里展开了相当成功的工作。但他也于主后1528年被捕,在极重的苦刑下,他怎样也不肯放弃他的信念。于是当局便下令将他烧死。

当这几位重洗派的创始人相继去世后,重洗派很迅速地发展,不过也同时变得更加激进。他们很多时只按字面解经,所以他们当中很多人真的站在屋顶上宣讲,真的变成小孩子,甚至撇下家庭,有些则遵从耶稣教训不要为衣著、食物忧虑而竟然一丝不挂的四处游荡。他们也极重视末世的预言;有一位名叫荷夫曼(Melchior Hoffman)的便预言主耶稣于主后1534年再来,而史特劳斯堡便是新耶路撒冷的所在。他的一位追随者马提斯(Jan Matthys)在蒙斯特领导激进的重洗派起义,将当地的主教赶出。主教取得援兵,将蒙斯特城重重围困,而他便在企图突围中战死。他死后由一位名叫布克逊的人继承他作领导。布克逊竟在被围的城中自封为王,强迫信徒实践共产,更宣称自己每天都有从上而来的启示。蒙斯特结果于主后1535年被攻破,布克逊被捕,被毒打一番后被处死。

 

3.神学思想与特性

前面说过,按立场来分他们有革命和温和之分,按照学者威廉斯(G. H. Williams)在他研究中,在神学思想上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别:

1.重洗派Anabaptists强调信徒的洗礼,与世界分别出来(包括拒绝参与国家组织),和非常字义式的圣经主义。他们与改教家不同的是,他们要求重建新基督教,有些则只是志在回复教会的本貌(举例说,有时就会推举共产主义),改教应按新原理(而非字义)来行。

2.属灵派Spiritualists非常强调圣灵的引导,有时甚至置圣经于不顾,这种情况有时会使人只看重信仰神秘的一面。

3.惟理主义者Evangelical Rationalists把理性与圣经放在同等位置,且对教义抱着宽松立场,采取神体一位论的神学(Unitarianism)。苏西尼主义(Socinianism)是由利利阿斯.苏西尼(Laelius Socinus, 152562)及其侄儿浮士德.苏西尼(Faustus Socinus, 15391604)的教训衍生出来的。

 

这些极端主义者的特色很多,可以列出下列八项。

1.强调成圣多于因信称义。他们认为路德花太多时间在基督徒持续的罪性上,而另有些人则持相反的立场,以为信徒可在今生达到完全之境。有很多人认为保罗在罗马书七24的话(我真是苦阿,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不能应用在基督徒身上。

2.反智式的信仰。他们认为改教家都太理性了,如他们过度重视神学,和有学问的神职人员;其实更重要的,是内心圣灵的印证。

3.他们相信可以建立一个圣洁的教会。所有改教家都相信有形的教会不可能是真教会的再现;极端分子则认为可以建立一间由真信徒组成的纯洁教会,因此非常看重革除教籍,即他们常用的禁令

4.决心要与世界分别出来。他们特别强调国家是为非基督徒的,他们的会友最好尽少与它来往,结果他们引起很大的问题。他们这种不抵抗主义,不仅是一种拒绝从政、从军,及拒绝参加战争的策略,它本身就是一种个人的、社会的,及经济的立场当时不少天主教及正统更正教都相信,教会与国家关系紧密,极端分子这种做法,无形中就是挑战社会最基本的结构了。

5.重视信徒浸礼。大多数极端派极看重成人洗礼(强调浸礼),他们认为新约没有婴儿洗礼的痕迹,因此极力拒绝。他们认为信徒必须先明白,教会是自愿组成的团契,是由那些经历了悔改重生、本于他们的信仰告白而受洗之人所组成;这种洗礼表明与世界分别出来,和委身于教会的训诲之下。

6.神学上倾向非正统。极端派常常就是重建派,他们常会否认教会主要的信经,其结果就是忽视教会对一些重要教义的立场,特别是三位一体和基督论。举例说,很多人不相信基督是取了与我们一样的肉身,乃是带了自己圣洁的身体来到地上(基督属天的肉身)。

7.对宣教极度热诚。他们对大使命看重的程度,改教家常会认为只在使徒时代才需要的。再加上他们对政治疆界不感兴趣,和愿意面对逼害的心意,使他们成为非常勇敢的福音使者。

8.愈来愈相信容忍的重要。虽然他们引起更正教及天主教强烈的反应,因此给人一种不能容忍的印象,但极端派却相信,宗教事务及个人的取向不应由政府或教会强加于人身上,无形中就推广了宗教容忍的精神。

 

 

二、《施莱特海姆信条》(1527 年)

接下来,我们看施莱特海姆信条的几个要点,引言介绍了写作目的,讲到信条是为了使分散在各处的成员在信仰上保持一致而写的。因为他们中有些人滥用属灵自由、享受着罪中之乐。引言用保罗的劝告提醒这些人,告诉他们,不可以随意犯罪来使神的恩典显多(罗6:1)。文中是这样说的:

“我们中间有一些假弟兄开始大肆冒犯真道,以至于有些人已经离开了信仰,他们在其实践、遵行圣灵和基督所赐的自由时走岔了路。他们的思想、行为已经偏离了真道,他们已将自己交付给了可咒诅的肉体的放纵。他们以为有信、有爱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受到伤害,也不会被定罪。在耶稣基督里的众弟兄啊,你们要警醒,因为藉着耶稣基督信天父的人不会这样行事,不会做出那些假弟兄所做、所教的事来。你们要站稳了,谨防那样的人,因为他们侍奉的不是我们的天父,而是他们的父魔鬼。”

 

在呼召信徒不与那些假弟兄为伍之后,该信条用了7条来宣告重洗派信仰的核心内容。这7条强调指出,教会是完全独立于世界的群体。这在某个层面上是对的,但后面我们会看到,他们走得太远了。

1条论到了洗礼,清楚地陈明了受洗之前必先信的原则。它也在信徒儿女洗礼的问题上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即不接受罗马天主教和改教家的教导。它是这么说的:

“洗礼是给所有知道悔改真义、知道如何弥补、真心相信基督已洗去自己的罪并靠耶稣基督复活而活之人的圣礼不是给婴儿的圣礼。婴儿洗礼是教皇所做的最可憎的事”

 

2条和第3条论到了信徒当遵守的纪律,又提出只有以洗礼委身于主耶稣的人才能参加掰饼(圣餐)。改教家也认同这一点,但由于他们的目标是要改革整个社会,教会纪律的执行需要政府的支持,所以这一点并没有落到实处。

到了第4条,他们对“不与世界为伍”这一点的定义就变得很清晰了。重洗派不仅仅是担心受政府影响、信徒生活不敬虔,更是要建立一个与世隔绝的教会。它说:

“信徒不应置身于撒但植入世界的邪恶和罪恶之中;不应与那些恶人相交,也不与他们一同奔跑行恶只有这样,当主呼召我们离开世界,他要作我们的神,我们要作他的儿女时,我们才清楚主对我们的吩咐是什么。主又告诫我们要离开巴比伦以及属世的埃及地,以免我们与那地的人一同承受神要加给他们的刑罚和痛苦从这一点我们要知道,不与我们的神和基督联合的都是可憎的,是我们应当躲避、逃离的,包括一切支持或反对教皇的论著、敬拜活动、教会会议、酒吧、民事事务、在不信时立下的委身状及类似的受世人高度赞许但明显违背神吩咐、与世人一切不义之举相符的事。我们要远离这些事,与它们无涉,因为这些事是可憎的,是会招来基督耶稣恨恶的,尽管耶稣基督已经救我们脱离肉体的奴役,使我们能藉着他赐给我们的圣灵服侍神。因此,毫无疑问,靠着基督的话语,我们要放下所有不是来自基督,而是来自撒但的武器,如刀剑、盔甲等,无论是用于帮助朋友还是对抗敌人。不要用武力敌挡恶人。”

 

这一条说出了重洗派立场的核心,许多人将这一条坚定的实施出来,远离社会自成一群。今天美国和加拿大一些地广人稀的地区仍有他们建立的聚居地。还有一些人拒绝接受新科技,他们还保留着几个世纪前的着装风格,甚至还用马车作交通工具。在他们眼里,与外界有来往是有罪的。他们与外界有一定的商业来往,但尽可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15世纪与社会格格不入、拒绝在军队中服役都是叛国的表现。

6条进一步表明了重洗派与世隔绝的立场,它说到了政府的角色以及用武力维持秩序的做法,指出这在世上虽然被认可,但在教会中绝不可以这样做。重洗派提到用刀剑处理教会事务,因为当时的政府会用武力来执行教会纪律。第 6 条还指出,基督徒不可参与政府行为,否则就会被要求用武力惩罚作恶的人。

他们与社会隔绝的做法从对起誓的态度中看出来,第7条就论到了这一点。它指出信徒在教会中无需起誓,只要说“是”或“否”即可;起誓是不当之举,因为没有人能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誓言;起誓在社会上也是不当的,因为那样做是在与神的国分开。

 

三、后续发展

《施莱特海姆信条》在引言中就表明,重洗派受到了那些滥用基督里的自由、享受罪中之乐的人的搅扰。

重洗派在当时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光极端派别有30个之多,其中有些鼓吹用武力在地上建立神的国度,这是与重洗派绝大多数追随者所倡导的和平水火不容的。

16世纪30年代中期,重洗派在来自荷兰北部的门诺西蒙斯的带领下有了新的方向,其追随者们被称为门诺派信徒。他们继续批判路德、慈运理,以及后来的加尔文。

尽管在早期,大多数重洗派信徒努力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今天还有人仍然如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中也有很多人开始与世上其他的人和睦同居。重洗派在信仰上的这一改变,见1623年在荷兰城市多特雷赫特写成的《多特雷赫特信条》,该信条总共有 18 条。在这个信条中,重洗派与世隔绝、拒绝使用武力的立场虽然温和了一些,但仍是鲜明的。第14条说,基督徒应当这样:

 “如果需要,就要为了主的缘故从一个城逃到另一个城,从一个村逃到另一个村;人要破坏我们的财物,我们要忍受;我们绝不可伤害任何人;有人打我们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不可还手或报复。”

门诺派在历史上的确如此:每当受到排挤,他们就搬离。

 

重洗派(部分)以及后续的门诺会被称为异端是有充分的理由,我专门查过他们的信经和神学思想史,其中一个叫清洁会瓦特兰信条。是在比利时联邦内称为清洁会的复原教牧师锐斯(John Ris)和格拉尔地(Lubbert Gerardi)写的,于1580年用荷兰文写成的。里面提到的关于三位一体和基督神人二性是正统的,这点很有意思。后来影响了英国的浸信会,因为当时英国国教在逼迫改教者,其中一位逃到荷兰和其中一位作者接触,后来回到英国后建立了浸信会。

(历代公正新三大基督教信条——重洗派的信条,资料来自网络)

 

但是门诺本人对基督道成肉身的观点却是异端:

他认为基督的身体不是从马利亚取得的,乃是从天上带下来的。如果基督的身体是来自马利亚的那就是受造的,就不是神的儿子。

路德宗的《协同信条》在这方面有反对重洗派的描述,比利时信条第18条在这方面也反对重洗派的教导。

(基督教教义史,克劳治,308页)

门诺对三位一体的教义并没有太大问题,除了不使用三位一体这个名词,教义基本是正统的,但是基督论是异端,不过后期门诺派放弃了这个观点归回了正统教义。

(基督教思想史第3卷,冈萨雷斯,97页)

 

 

总结

重洗派在当时吸引了这么多人不是没有原因的,在重洗派的观点中包括:对婴儿受洗的拒绝,强调因信受洗,强调教会要脱离国家的控制,呼吁人回到初代教会的模式,提倡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并且实行初代教会曾实行过的凡物公用模式,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当时这些受国家和神职人员控制的信徒来说,有极大的吸引力。从历史来看,每当社会出现变革时,激进的观点总是大受欢迎的,这与人心对当时社会的反感有关。

因此,对于重洗派我们要客观看待,他们有极大的危害,但他们也有贡献。他们对于传福音的热诚是我们无法比拟的,在后面几个世纪,我们会发现传福音最热诚的全是重洗派影响下来的分支宗派。但是他们解经的问题,造成了他们这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造成了太多的悲剧。而国内大多数的教会传统,我们都能看见重洗派的影响,无论是解经还是对社会的看法,以及对神学教义的看法,皆是如此。不仅是反对婴儿洗礼,同时重洗派强调教会要与世隔绝;基督徒虽然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不可真正参与俗世的事务;这个世界是邪恶的。

重洗派如此强调与世隔绝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是有选择地阅读圣经。基督徒的确不认同这个世界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但基督徒在世界上是有使命的。主耶稣来到世上是要救人脱离罪,重建他们的生命;施洗约翰也没有让士兵放下刀剑,而只是让他们尽心做好本职工作;保罗也曾写信问候在凯撒家里的信徒;旧约中也有一些人为政府工作,如约瑟曾在法老的王宫中任职,但以理曾服侍过好几代君王。可见,信徒是可以在不接受这个世界的价值观的情况下在世上发挥作用的。     

我们也不认同他们另外一个观点,即只有宣告自己信基督,而后受洗的人才被算作教会成员——这否定了婴儿洗礼。这种观点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旧约中,神是与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立约,在男婴出生后第八天受割礼,以此为立约的记号,在新约中这个规定并没有被废除。保罗在以弗所书中提醒孩子当孝敬父母,又指出孩子是属于教会的(弗 6:2-3),重洗派这种不承认孩子属于教会的教导是错的。

而造成他们如此解经,和他们对唯独圣经曲解有关,下一次我会专门讲一次关于唯独圣经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宗教改革争议最大的问题,国内很多人对唯独圣经的理解常常是重洗派的观点,而不是主流改教家的。

 

资料来源:

改革宗圣经学院课程二——教会历史 第4

基督教教义史-克劳治

基督教思想史第3-冈萨雷斯

基督教发展史新释——余达心

重洗派神学——当代神学词典

极端改教运动——当代神学词典

历代公正新三大基督教信条——重洗派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