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国胜过仇敌的两面攻击】 (5:1-42)

2024-03-04 12:18:44 温州陈达长老 人次浏览 来源 字号:T|T

【神国胜过仇敌的两面攻击】
(5:1-42)

 

【神国胜过仇敌的两面攻击】
(5:1-42)
 
读经:
徒5:1-42
 
引言:
在前章论到神国的发展,也论神国初受逼迫。神国的发展和兴旺,仇敌是不甘心的。它们要千方百计地攻击教会。
在本章,首先看到仇敌在神国内部的搞腐败。有时,内部的腐败比外部的逼迫更可怕。神国识破魔鬼的诡计,执行了教会纪律而得胜。仇敌又从外部攻击,逼迫教会,将使徒囚禁了。神却差天使救他们出来。公会又将使徒带去审问,打了他们。神使使徒再次被释放。神国得胜并大大发展。
 
一、神国胜过仇敌从内部的攻击(1-16)
 
1.仇敌第一面的攻击--从内部腐化(1-10)
1)仇敌的手段--在奉献的事上欺哄圣灵
 
太 13:47-50天国又好像网撒在海里,聚拢各样水族;网既满了,人就拉上岸来,坐下,拣好的收在器具里,将不好的丢弃了。世界的末了也要这样;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当神国在地上的时候,神国里会有麦子和稗子,有绵羊也有山羊。有好的水族也有不好的水族。有时,神要将他们分别出来。
 
徒 5:1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同他的妻子撒非喇,卖了田产,
徒 5:2把价银私自留下几分,他的妻子也知道,其余的几分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1a),本节的原文是以“然而”(But)作开头,中文漏译了这个词。“然而”一词将下面的事例和前面巴拿巴所作的(徒4:36-37),作强烈的对比。“亚拿尼亚”(原文字义)耶和华所保护的,主是恩慈的,耶和华的怜悯,耶和华的眷顾;意为耶和华的恩慈。“撒非喇”(原文字义)俊美,漂亮,蓝宝玉。两夫妻都有好名字,却成立魔鬼的用人。
“卖了田产”(1b),表示他们也有意加入“凡物公用”的团体生活(徒2:44-45,4:34-35)。他和他的妻子卖了田产,是为了模仿利未人巴拿巴的奉献精神(4:36-37),巴拿巴得使徒的称赞。但是他们的心与巴拿巴不同。在亚拿尼亚奉献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两个问题来。其一,是功名的心;想模仿巴拿巴得称赞(4:36-37)。其二,是伪善的罪;是模仿撒但。
他们“把价银私自留下几分”(2a),“私自”指行事隐秘,不让别人知道;信徒本来有权保留任何想要留下的部分(4节),但若为要得着别人的称赞,故意表示已经捐出所有款项,而暗中私自保留一部分,这就犯了欺哄人和欺哄神的罪(3-4节)。“留下”这一动词,与亚干“取了”耶利哥的当灭的物,相同(书7:1;参 多2:10)。这两个人的故事,他们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有类似的地方。
“他的妻子也知道”,表示她也参与其事,他的妻子就不能算是清白的(参9节)。
“其余的几分拿来放在使徒脚前”(2b)。就是奉献部分钱财,假冒为全部奉献。这样的“假冒伪善”是主耶稣多次责备的一件罪行(太6:1-6、16-18;15:7,22:18,23:13-26)。
除十一奉献以外,其他的乐捐奉献不在乎多少而在乎甘心乐意(出 25:2;罗 15:26;林后 8:3,9:7)。在奉献上不能虚假,更不可藉此得名或贪财。
 
2)教会的对策--识破诡计施行审判抬出去埋葬
 
徒 5:3彼得说:“亚拿尼亚!为什么撒但充满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呢?
徒 5:4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吗?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吗?你怎么心里起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 神了。”
巴拿巴被圣灵充满而奉献;亚拿尼亚则被撒但充满而欺哄圣灵。这撒但利用亚拿尼亚来抵挡圣灵。
“撒但”(原文字义)对头,控诉者;撒但原来是基督的敌对者,在旧约圣经出现24次,在新约圣经出现34次。彼得继续责备他的内容如下。
A.“撒但充满了你的心”,意即他的心意被撒但所完全控制或利用。可见假信徒,是可能被撒但所完全控制和利用。真信徒有时也会被撒但利用,但是不会被撒但所完全掌控心灵。
主耶稣也因彼得说错了话而责备他是“撒但”(太16:16-23),意指彼得所说的话,是拦阻神的旨意,就是出于撒但,被撒但利用。使徒保罗吩咐哥林多教会将那犯淫乱的信徒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林前5:5),过后却又吩咐哥林多教会接纳他(林后:2:6-10)。
一个真信徒重生得救以后,圣灵是住在他的灵里(罗8:9-11“心里”原文都是“里面”;林前6:19),但是他的心思和肉体仍旧有可能被撒但所利用,而与圣灵为敌(林后10:4-5;加:5:17),但撒但不可能住在他身上,撒但不可能掌控他的心,撒但更不可能充满他的心。
亚拿尼亚却是像卖主犹大(约 13:2、27)“撒但充满了心”,意即他的心意被撒但完全所控制或利用。
B.“叫你欺哄圣灵”,“欺哄”(原文字义)欺骗,说谎。亚拿尼亚表面上是欺骗使徒和教会,实际上是欺骗圣灵。因为使徒和教会乃是圣灵工作的渠道。
C.“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呢”(3b)。亚拿尼亚如此的私留价银就是亚干的盗窃相同。
D.“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吗?”(4a)这话表明,当时信徒对自己的产业,仍旧拥有私有的主权,同时也没有变卖田产的义务。“凡物公用”不表示废止私有财产制度。
E.“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吗?”(4a)“价银”指变卖田产所得的钱;“作主”意即有权支配。变卖财产之后,把所得的全部或一部捐给教会,是由得自己作主的,并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神虽然感动人奉献,但仍尊重人“作主”的权利。
F.“你怎么心里起这意念呢?”本句按原文直译为“你为什么故意把这行动放在心中呢?”犹太人用这个语法来表达:“这意念已在心中孕育了一段时间”。
G.“你不是欺哄人”,他以为使徒可以欺骗。
H.“是欺哄 神了”(4b)。这证明圣灵就是神。
鉴察人心的神赐彼得能力洞察人心(代上 28:9;诗 44:21;箴 20:27;撒上 16:7;来4:13)。神使彼得有一种属灵的领悟力,能分辨谎言。
林前 2:12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 神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 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
林前 2:15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
 
徒 5:5亚拿尼亚听见这话,就仆倒,断了气;听见的人都甚惧怕。
彼得的宣判一出,亚拿尼亚就立刻倒毙。“亚拿尼亚听见这话,就仆倒,断了气”(5a),“仆倒”(原文字义)跌下。“断了气”(原文字义)放弃灵魂,呼出气息。是医学用语,证明路加为医师,字意为瞬间的断气。
约 20:21-23耶稣又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说了这话,就向他们吹一口气,说:“你们受圣灵。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免了;你们留下谁的罪,谁的罪就留下了。”
彼得是基督差派代表基督的大臣,彼得代表神对亚拿尼亚施行惩戒。亚拿尼亚的死无疑是神对罪的审判。亚拿尼亚是灭亡的么?是的,因为他的信心本来就是假的,和犹大一样。
那么,现在有谁能代表神施行教会惩戒呢?是代表神的长老议会(参笔者《出埃及记讲解》第18章25节的注释)。
“听见的人都甚惧怕”(5b)。神是轻慢不得的,对神要心存敬畏。
 
徒 5:6有些少年人起来,把他包裹,抬出去埋葬了。
“少年人”指教会中一些年轻力壮的信徒,自愿承担须要花费体力的服事工作。根据摩西律法,凡被神治死的,皆须即日埋葬(申21:22-23)。死后便是埋葬,把身体用布包裹,带到坟墓去“埋葬了”,多半是葬在城外。
 
徒 5:7约过了三小时,他的妻子进来,还不知道这事。
可以从死或埋葬开始计算“约过了三小时”,这里说撒非喇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徒 5:8彼得对她说:“你告诉我,你们卖田地的价银,就是这些吗?”她说:“就是这些。”
徒 5:9彼得说:“你们为什么同心试探主的灵呢?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脚已到门口,他们也要把你抬出去。”
徒 5:10妇人立刻仆倒在彼得脚前,断了气。那些少年人进来,见她已经死了,就抬出去,埋在她丈夫旁边。
彼得藉着无所不知的圣灵的启示,已经知道了亚拿尼亚欺哄的事,难道不知道撒非喇的计划么?应该会知道。
“彼得对她说:‘你告诉我,你们卖田地的价银,就是这些吗’”(8a)彼得在此有意引导撒非喇透露实情,给她一个悔改的机会。结果她的态度与她丈夫的相同,“她说:‘就是这些’”(8b)。
彼得宣布她的罪行,就是“同心试探主的灵”(9a)。对欺哄彼得的计划,这夫妻两人有同心。“同心”的原文(sunephwnethe)是sun(同)+phwne(声)的合成语,意为“同声”。他们有商量好的欺哄策略。彼得在此责备这对夫妇共谋的罪恶。彼得代表神宣布了她咒诅的刑罚,“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脚已到门口,他们也要把你抬出去”(9b)
“妇人立刻仆倒在彼得脚前,断了气”(10a)。夫妇犯了同样的罪,受到同样的审判。罪的工价乃是死(罗6:23)。这两个人受审判的过程,与雅各所说的真理相同。
雅1:15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那些少年人进来,见她已经死了,就抬出去,埋在她丈夫旁边”(10b)。亚拿尼亚夫妇先后因撒谎而立即死亡,也有人认为神太过严苛。但神是轻慢不得的。在新约刚刚成立教会,对神敬拜的事上,神借此有严重的警示。
太 13:27-30田主的仆人来告诉他说:‘主啊,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从哪里来的稗子呢?’主人说:‘这是仇敌作的。’仆人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主人说:‘不必,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容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惟有麦子,要收在仓里。’”
主耶稣曾经教导,不要薅稗子,恐怕连麦子也拔出来。现在为什么将亚拿尼亚和撒非喇薅出来呢?
原来“奉献”属于敬拜神的一项要素。是举祭的一种。在敬拜神的事上,神会更加严厉的处理。
在旧约刚建立会幕敬拜的时候,也是这样,亚伦的两个儿子因献凡火被神烧死。因只能照神的吩咐,从燔祭坛上,盛满火炭(利 16:12;民 16:46;赛 6:6;启 8:5)。可亚伦的两个儿子却献凡火。
利 10:1-2亚伦的儿子拿答、亚比户,各拿自己的香炉,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华面前献上凡火,是耶和华没有吩咐他们的。就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把他们烧灭,他们就死在耶和华面前。
利 16:12拿香炉,从耶和华面前的坛上,盛满火炭,又拿一捧捣细的香料,都带入幔子内。
想想乌撒被击杀的事情,在敬拜神的事上,都要照神的吩咐去行。在敬拜神的事上,没有小事。要照神在圣经中所吩咐的敬拜方式来敬拜神。不可照人心中以为的来敬拜神。
 
2.神国彰显威严,教会兴旺了(11-16)
1)全教会都惧怕11
 
徒 5:11全教会和听见这事的人,都甚惧怕。
“全教会”,这是本卷首次使用“教会”这名词。教会(希腊文)ekklesia由“出来”和“呼召”两个字根组成,故合起来有“呼召出来”的意思。教会(ekklesia)这个字在新约里首先被主耶稣提起(太16:18),然后被他的门徒们在行传和书信中普遍地应用。这个希腊字原被《七十士译本》用来翻译旧约希伯来文的qahal(会众),在旧约中出现123次;所源自的字根意思是“聚在一起”;中文圣经译作“全会众”(民14:5)、“大会”(申9:10)、“会”(士20:2)等;英文译作congregation或assemb1y。这个字特别用在神的选民(以色列人)受到呼召聚集在一起朝见神之时(申4:10;18:16;31:30)。所以司提反在论到“旷野会中”(徒7:38)时,也用了这个字。教会是一群蒙神救赎并呼召,从世界(埃及所预表的)里出来,成为“旷野的会”,满了活力,不断向前追随主的属神的子民(参林后6:14-18)。
“全教会”可用来指地方性的教会(徒5:11,8:1,11:22,13:1),也可用来指普世性的宇宙教会(徒20:28)。
“听见这事的人”,指这事被传开之后所有听见的人。
“都甚惧怕”。 指对神产生了敬畏的心。圣灵的权柄也就大得彰显。
加6:7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
箴9:10敬畏耶和华事智慧的开端。
 
2)百姓尊重信徒越发增添,神国发展(12-16节
 
徒 5:12主借使徒的手在民间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他们(或作“信的人”)都同心合意地在所罗门的廊下。
徒 5:13其余的人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百姓却尊重他们。
徒 5:14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
“许多”表示不仅次数多,且种类不一。“神迹奇事”在使徒时代特别多,这或许是因为神有意用来证实使徒所传讲的信息,绝对是出于神,不是出于人(来2:3-4)。不单彼得曾如此行(3:1-10),其他使徒也照样行;可惜我们读不到这些人工作的详细记述。
对使徒的神迹,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说,使徒的神迹已经终结了(限于使徒时代)。又有人说,使徒的神迹仍然发生。
我认为狭义的神迹就是圣经中记载的神迹,可以当做道理来教训人。使徒之后的神迹,是广义上的神迹,这个神迹其他宗教和社会上都有,所以不可以当做道理来教训人。
“都同心合意地在所罗门的廊下”(12)。这告诉我们初期教会经常在人人可以见到的地方,就是环绕圣殿区的两个大廊之一的所罗门廊(参徒3:11)聚会。
“其余的人没有一个敢贴近他们”(13a),“其余的人”甚是难解。有人提议此处本来是指犹太官长们,与本节下半的百姓互相对照。但“路8:10”却用这字来指不作门徒的人,它似乎已成为未信者的专用词(帖前4:13,5:6),因此,这里也应该是这个意思。另一个困难为译作“贴近(Kollaomai)”的字,尤其是与第14节连在一起,更难明白。“贴近”(原文字义)亲近,黏靠着,加入;解作“近前来”。此这里只是说那些不信的犹太人避开信徒,不接近他们。他们也许害怕,不全心的效忠会招致审判;可是,他们虽因恐惧而回避,对信徒所行的却大感惊叹,禁不住赞许他们。
“百姓却尊重他们”(13b)。虽然百姓感到惧怕,不敢加入信徒的集会,但信主的人依然不断增加。“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14)。此处是本书首次特别提到有妇女信主(参徒2:41,4:4)。
 
徒 5:15甚至有人将病人抬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彼得过来的时候,或者得他的影儿照在什么人身上。
徒 5:16还有许多人带着病人和被污鬼缠磨的,从耶路撒冷四围的城邑来,全都得了医治。
结果来求使徒医治的人越来越多,彼得尤其出名。后来人们也同样相信保罗有这能力(19:12)。
“街上”当时他们在长长的所罗门廊下聚会,因为可以容纳几千人。“床”指小床;“褥子”指有如担架之类的东西。“影儿”代表与他本人接触的一个具体方式。“还有许多人带着病人和被污鬼缠磨的,从耶路撒冷四围的城邑来”(16a),福音的兴旺已经扩展到耶路撒冷的四围,这是一个新的局面。“全都得了医治”(16b)。可见教会初期的神迹医病,效果百分之一百。与今日的“神医”大不相同。
路加再一次概述教会的状况。当时教会的神迹医治事工大有能力,在民间产生很深的印象,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开到各地,许多人加入教会。
 
二、神国胜过仇敌外部的攻击(5:17-42)

1.公会囚禁使徒17-18
 
徒 5:17大祭司和他的一切同人,就是撒都该教门的人,都起来,满心忌恨,
徒 5:18就下手拿住使徒,收在外监。
主动反对使徒的,仍然是大祭司和公会中的祭司阶级的撒都该人(4:1);至于以迦玛列为代表的法利赛人,在本段末才出现。“大祭司”是该亚法,罗马政府官定的大祭司是该亚法,但犹太人仍认定亚那(该亚法的岳父)为实际上的大祭司,因为大祭司应是终身职(参徒4:6)。“他的一切同人” 指撒都该人,同一伙的人。
“满心忌恨”他们的动机是忌恨,就是不甘教会这样兴旺(13:45)。大祭司因为他的失权而逼迫使徒(因使徒太伟大,他就没有面子),撒都该人因为教义(因耶稣的复活,他们就没有面子)而逼迫使徒。
“就下手拿住使徒,收在外监”(18)。这一段故事的高潮,是使徒(这次是彼得、约翰)第二次的被捕和受审。“外监”指暂时性的看守所,普通的监狱。不必穿囚衣的囚犯都收在外监。供监禁轻罪犯或临时拘留尚未定罪的人犯,在那里等候正式受审。
 
2.天使使徒营救出监照常在殿里教训人19-26

徒 5:19但主的使者夜间开了监门,领他们出来,
徒 5:20说:“你们去站在殿里,把这生命的道都讲给百姓听。”
撒但藉着公会拘禁使徒,神差遣使者释放使徒(在本卷出现七次1:10,5:19,8:26,10:4,12:7-15,12:23,27:23)。表示神彻底照顾自己的仆人。“主的使者”指天使。监门神奇地打开,路加无疑视这件事为神迹。
来 1:14天使岂不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吗?
天使充当了神的代言人,吩咐使徒“你们去站在殿里,把这生命的道都讲给百姓听”(20)。因为(a)圣殿是犹太人聚会的地方。(b)而且在圣殿里的旧约式的工作要交替为新约式的工作。(c)使徒大概是在殿里教训人时被捉拿的(参12节)。他们还要回到那里,有特殊目的,就是要“把生命的道,都讲给百姓听”。
这“生命的道”与“救世的道”(13:26,在叙利亚文中“生命”与“救世”同用一个字)。这字用得很奇特(参22:4),也许只是路加文笔的手法而已。
 
徒 5:21使徒听了这话,天将亮的时候就进殿里去教训人。大祭司和他的同人来了,叫齐公会的人和以色列族的众长老,就差人到监里去,要把使徒提出来。
“使徒听了这话,天将亮的时候就进殿里去教训人”(21a)。这次事件与上次的分别,就是这回天使将使徒夜间从监里放了出来,又在殿里继续讲道。
“天将亮的时候”,当时虽然甚早,但使徒在圣殿也有一群听众(参 约 8:1-2)。“就进殿里去教训人”。这表明使徒绝对顺从神,虽然冒险犯难,亦在所不惜。
“大祭司和他的同人来了,叫齐公会的人和以色列族的众长老,就差人到监里去,要把使徒提出来”(21b)。他们也一早一同聚集,还不知道使徒被天使救出去了。
“叫齐公会的人”,“公会”为犹太人的最高法院,由祭司长、文士、长老所组成(参4:5注解)。他们将要再次在公会中正式审问使徒。
 
徒 5:22但差役到了,不见他们在监里,就回来禀报说:
徒 5:23“我们看见监牢关得极妥当,看守的人也站在门外,及至开了门,里面一个人都不见。”
徒 5:24守殿官和祭司长听见这话,心里犯难,不知这事将来如何。
徒 5:25有一个人来禀报说:“你们收在监里的人,现在站在殿里教训百姓。”
路加显然很欣赏当时的幽默:公会的人坐堂等候犯人提出来,谁知他们已经回到圣殿去讲道了。这令公会的人大惑不解。其中有些人(迦玛列是其一)一定会想到,可能是超自然的力量在运作。
 
3.使徒被带到公会之前受审27-28
 
徒 5:26于是守殿官和差役去带使徒来,并没有用强暴,因为怕百姓用石头打他们。
徒 5:27带到了,便叫使徒站在公会前,大祭司问他们说:
徒 5:28“我们不是严严地禁止你们,不可奉这名教训人吗?你们倒把你们的道理充满了耶路撒冷,想要叫这人的血归到我们身上!”
这些人再度派人去捉拿,这次成功了。路加说他们“并没有用强暴”,表示当权者知道使徒已得民心。他们不怕神却怕人。
“守殿官和差役”带使徒们站在公会前受审问。大祭司先是责问他们不听话。“我们不是严严地禁止你们,不可奉这名教训人吗?”此节所说的“这名”(this name)指耶稣这名字。“耶稣的名”已经充满了耶路撒冷(28),许多人悔改而信耶稣。
“想要叫这人的血归到我们身上”。“这人”(this man),指主耶稣;注意大祭司避而不提主耶稣的名字;表示那个大祭司何等恨恶“耶稣”这名字。
“血归到我们身上”因使徒们一再宣称是犹太人藉罗马政府的手杀害了主耶稣(徒2:23,3:13-15,4:10)。
大祭司是控告耶稣,把他交与人的主谋者。支持大祭司的百姓也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太27:25)。因此,叫耶稣流血的罪归到他们身上是免不了的。

4.使徒的见证29-32
 
徒 5:29彼得和众使徒回答说:“顺从  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
徒 5:30你们挂在木头上杀害的耶稣,我们祖宗的 神已经叫他复活。
徒 5:31神且用右手将他高举(或作“他就是 神高举在自己的右边”),叫他作君王,作救主,将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赐给以色列人。
徒 5:32我们为这事作见证。 神赐给顺从之人的圣灵也为这事作见证。”
“众使徒”证明第二次被捕的使徒不是彼得和约翰二人而已,即是全体。“彼得和众使徒回答说”(29a),注意不是彼得一个人在说话,而是众使徒也一同说话;不是少数人刚强,乃是全体都刚强。
“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29b),“顺从神是应当的”,是强调的语气。上次使徒说“听从神”。
徒 4:19彼得、约翰说:“听从你们,不听从 神,这在 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
这次说,“顺从神”,“顺从”是特殊用语,在新约出现四次(5:29、32,22:21;多3:1)。“顺从”的希腊文同意义的词如下。(希腊语“顺从”)huipakouein是听(akouw)人家而顺从,(希腊语“顺从”)peithesdai是被说服(peithw)而顺从,本节的,是因权威(arche,authority)而顺从。
除了神的权威以外,还有更大的权威么?公会的人轻视神的权威,因而不可顺从他们。我们固然应当服在一切有权柄的之下,当人的命令和神的命令相抵触时,我们信徒所该有的选择乃是:“顺从神,不顺从人”。
使徒们继续说“你们挂在木头上杀害的耶稣”(30a)。“木头”指十字架(彼前2:24)。本来公会要定使徒的罪,其结果是相反的。使徒们定公会的人为杀人者。
“我们祖宗的 神已经叫他复活”(30b)。“我们祖宗的神”是契约的神,他叫耶稣复活。而且使徒用此句来定公会的人“妄称神的名”(出20:7),他们杀害耶稣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认识神。
“神且用右手将他高举(或作“他就是 神高举在自己的右边”)”(31a)。“右手”表示神的权柄和权威。“高举”表示耶稣的复活和他在坐在天上神“右边”的宝座上(徒7:56;来8:1)。
“叫他作君王,作救主,将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赐给以色列人”(31b)。“君王”重在指权柄、身分;“救主”重在指赦罪和赐人生命。上述的是使徒教训的重点,也是初代教会简单的信仰告白。“悔改”是为着赦罪(可1:4)。“赦罪”是基于他的救赎(弗1:7)。这里给我们看见,不仅赦罪的恩是神所赐给的,连我们悔改的心也是神所赐的。“赐给以色列人”,指赐给神所拣选的人。人所以能悔改而得着赦罪,乃是一面基于耶稣作君王,管理并引导人悔改;另一面基于他作救主,完成赦罪所必须的工作。
“我们为这事作见证。 神赐给顺从之人的圣灵也为这事作见证”(32)。使徒和圣灵都为耶稣作见证。“神赐给顺从之人的圣灵,”信而顺从乃是领受圣灵的结果(约7:39)。顺从是被圣灵充满的一个重要因素。“也为这事作见证,”圣灵与信徒同工,引导并印证信徒所作的见证。

5迦玛列劝戒公会任凭使徒33-39
 
徒 5:33公会的人听见就极其恼怒,想要杀他们。
“极其恼怒”(dieprionto,were cut)表示心被劈开,被锯开(是被激怒的强烈寓意说法)。在前面,那些觉得“扎心”的人悔改了(2:37);现在公会的人“心被劈开”则要杀使徒。撒但叫人害怕的手法之一,就是杀人。但是神的时候若还没有到,谁也伤害不了属神的人。
 
徒 5:34但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迦玛列,是众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师,在公会中站起来,吩咐人把使徒暂且带到外面去,
“迦玛列”(原文字义)神必报偿。他是当时著名的拉比“希列”(Hi11e1)之孙。“教法师”是解释律法的老师。当时有三种老师:“拉伯”(Rab,老师),“拉比”(Rabbi,我的老师,此词用在耶稣身上共12次),“拉班”(Rabban,我们的老师,此词也用在耶稣身上两次,可10:51,约20:16)。这“拉班”是从拉比们中再选出来的最高教法师。当时,有了7个“拉班”,“迦玛列”是其中的一个。扫罗(就是后来的使徒保罗)是他的门生之一(徒22:3)。
迦玛列思想开明,观点稳健执中,行为正直严明,甚得百姓的尊敬。犹太人称他为“拉比中的拉比”。当他过世的时候,人家叹息的说,“律法之荣耀离开了”。
 
徒 5:35就对众人说:“以色列人哪,论到这些人,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办理。
徒 5:36从前丢大起来,自夸为大,附从他的人约有四百,他被杀后,附从他的全都散了,归于无有。
徒 5:37此后,报名上册的时候,又有加利利的犹大起来,引诱些百姓跟从他,他也灭亡,附从他的人也都四散了。
“应当小心”(35)的原意为留心自己,是路加的特殊用语。以色列人为神的选民,定别人之罪以前,留心自己,注意自己,是合理的行为。迦玛列用这样的话来要阻止公会之人的恶行。
“从前丢大起来,自夸为大”(36a),“丢大”(Theudas)名意为神的礼物。“B.C. 4-A.D.6”之间约为犹太混乱期。当时许多的假先知起来自称为弥赛亚。“丢大”也是其中一人,关于此人事迹,并无史料可考,无疑地,他乃是一个反叛罗马帝国的首领。
史家约瑟夫在他的史记(Jos.Ant.XX.5:1)说,当Fadus作犹大巡抚的时候,有一个魔术家“丢大”煽动了许多百姓。丢大自称为先知,说自己,藉着他一次的命令,可以分开约但河水。因而许多人在约但河边集合了。巡抚觉得有政治性混乱,就派骑兵去攻击他们。丢大就被抓斩首而结束了他的判乱,那是迦玛列以后时代(约13年以后)才发生的事。既然如此,圣经所说的“丢大”和约瑟夫记载的“丢大”,是同名异人的情况。本节的丢大是谁(当代许多人用这个名字),不好确定。无论如何,迦玛列举此历史性的事实来说服了公会的人。
“此后,报名上册的时候”(37a),不是《路加福音》中所提居里扭的第一次报名上册(路2:2),而是约在主后6年的那一次。A.D.6年,叙利亚巡抚居里纽(Quirinius)为增收税金所施实的户口调查(与路2:2的报名上册有所不同)。
“又有加利利的犹大起来,引诱些百姓跟从他,他也灭亡,附从他的人也都四散了”(37b)。“加利利的犹大”的故事在约瑟夫的史记(Jos.,Ant.X VIII.1:1)说,罗马的该撒任命元老院的议员居里纽(Cyrnius,Quirinius的希腊式名字)为叙利亚巡抚。居里纽为增税,就访问了犹大。犹太人一时抗议叫犹太人向外邦人纳税,可是当时的大祭司约阿撒(Joazar)说服他们,他们就放弃了抗议行动,但在迦玛拉(Gama1a)市的“犹大”(Judas,Gau1onite)仍然反对纳税。他就与法利赛人撒都(Sadduc)勾结,煽动百姓说,我们要自由,因为纳税就变成他们的奴隶。许多人也支持他们二人,而造成非常危险的暴动状态。结果于A.D.6年,居里纽击败叛徒,犹大本身被处死(约瑟夫不提犹大的死,只讲犹大两个儿子被挂在十字架上而死的事,Jos. Ant.XX.5:2)。后来支持“犹大”的一些人成立了奋锐党(1:13,路6:15)。
迦玛列举此历史性的事实来说服了公会的人。
 
徒 5:38现在,我劝你们不要管这些人,任凭他们吧!他们所谋的、所行的,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
徒 5:39若是出于 神,你们就不能败坏他们,恐怕你们倒是攻击 神了。”
“出于人,必要败坏”(38);“出于神,…不能败坏”(39节)。这是属灵世界中可靠的定律。
迦玛列说,出于人的丢大和犹大的叛乱,已经败坏了。使徒的传道活动,若是出于神,你们不但不能败坏,恐怕你们变成攻击神的人。历史证明那些逼迫教会的人,都被神败坏了。
迦玛列代表法利赛人的信仰--相信万物都在神的手中,但是人要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迦玛列的见解虽然没有错,但是他仍没有因此得着救恩。由此可见仅仅敬畏神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神并认识他的爱子耶稣,顺从他。
 
6.使徒被释放40-42

徒 5:40公会的人听从了他,便叫使徒来,把他们打了,又吩咐他们不可奉耶稣的名讲道,就把他们释放了。
“公会的人听从了他”(40a),认为迦玛列的话有讲理,所以要释放使徒,但是他们把使徒打了。“打了”的原文(deirantes,geating)意为剥皮,表示他们狠狠地鞭打。犹太人采用鞭打方式来惩罚,但是“不可超过四十下”(申25:3),因此他们的惯例是“四十减一”(林后11:24),宁可少打一下,以免不小心超过了。
“又吩咐他们不可奉耶稣的名讲道,就把他们释放了”(40b)。公会又下了缄口令。使徒再度受到了警告“不可奉耶稣的名讲道”。但公会的人若依迦玛列的建议,无别法可施,“就把他们释放了”。
 
徒 5:41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
他们如此欢喜的原因如下:(a)神与他们同在。(b)因受逼迫,他们的使命感更清楚了(太10:17)。耶稣的门徒,为耶稣受逼迫是难免的(太5:11,12)。
我们为着“主耶稣的名”所藐视、受辱,乃是真正的荣耀。我们若为作“基督徒”受苦;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给神(彼前4:16)。
 
徒 5:42他们就每日在殿里、在家里,不住的教训人,传耶稣是基督。
使徒们顺从神不顺从人,他们天天“传耶稣是基督”,无论“在殿里,在家里”都要传道。“教训”(teaching)和“传”(preachign),都是分词,表示继续不断的传道。
 
结论:
亲爱的弟兄姊妹,在这一章我们看到仇敌对教会的破坏,以及神对教会的眷顾。神的国度还是扩展了,并且圣灵装备使徒们,使他们刚强壮胆。今天的教会,仇敌还在破坏教会,但我们的神必保佑我们。我们不要怕,只顺从神,不顺从人。
愿神使我们在受苦之地昌盛。
阿们!
 
 
 
 
 《使徒行传》查经式讲道 2010主日50
2024年3月 修订于 底特律